來源 | 國館(ID:guoguan5000)
——編者按
01.
安徽一個老太太,八十多歲了,患上了胰腺炎。本來就年老體弱,誰沒個大病小病的?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小兒子照顧自己并且治療費全出,大兒子卻不聞不問,不僅醫(yī)療費不給,連生活費都沒有。
小兒子卻沒覺得有什么問題:自己大哥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家庭責(zé)任很重,自己還單身一人,自己把母親照顧多一點也應(yīng)該。
可老太太卻覺得自己對不起小兒子。
于是在某天晚上,趁著兒子熟睡,老太太獨自出門,去到肥西派河邊,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河水,以為這一去兒子就一身輕松了。
幸好路人及時發(fā)現(xiàn),警察及時趕到,才從水里救出了垂死的老人??墒抢先吮痪纫院螅怀陕?,不停重復(fù)這樣的話:
“我生病了,兒子負擔(dān)太重,我活著是負擔(dān)。”
雖然不想蓋帽子,但老太太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
孩子還小,父母的作用就是養(yǎng)育孩子成人;
孩子長大了,如果自己再也不能承擔(dān)家庭責(zé)任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沒用了,那還不如一死了之,也算是對孩子做出的“貢獻”。
圖片來源:《我們倆》
02.
《奇葩說》最近出了一期,節(jié)目的辯題是:如果父母和老伙伴要去養(yǎng)老院,作為孩子你會支持嗎?
撇開該不該支持這樣的爭議,馬薇薇道出了一個社會現(xiàn)實:
“我們特別懂事的父母,在感覺到自己不再被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特別懂事兒地做出一個選擇,就是離開這個已經(jīng)經(jīng)營了六七十年的家。”
我們經(jīng)常稱贊中國的孩子很懂事,其實,沒有懂事的父母,哪里教得出懂事的孩子?只不過對于父母的“懂事”,其中裹夾著多少無奈和辛酸。
大家看看《桃姐》就知道了。
桃姐與羅杰雖然只是主仆,但一個是年過四十依然獨身、再無其他親人的少爺,一個是已經(jīng)在這個家服務(wù)五十多年的傭人,他們的關(guān)系,不是母子,勝似母子。
羅杰想要吃牛舌:
“我已經(jīng)很久沒吃過牛舌了?!?/span>
桃姐攤開手,直截了當?shù)卣f:
“既然這么久沒吃了,就別再吃咯?!?/span>
但是桃姐第二天還是悄無聲息地買好材料,準備妥當后開鍋:焯水,調(diào)料,燒煮,慢燉,一步一步煮出最夠味的樣子。
這是桃姐持家有道最充分的證明。
可是煮完牛舌不久,她就中風(fēng)暈倒,被送進醫(yī)院。羅杰趕過來看她,想給她請個傭人,桃姐突然提出自己要去老人院。
“老人院多少錢?”
“你喜歡住老人院嗎?”
“是呀,老人院多少錢?”
“那倒不用,我?guī)湍愠霭??!?/span>
“不用,我有錢,我自己付。我有錢?!?/span>
她哪里舍得離開這個家?她何嘗不想讓“主人”幫自己出錢?只不過是不想麻煩“主人”罷了。
其實,在如今中國的家庭關(guān)系中,父母大多扮演著桃姐這樣的傭人角色,為子女這個“主人”任勞任怨,不求回報。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還是會有家長的尊嚴,可是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身體、心理的強弱開始互換:孩子越來越茁壯,父母越來越蹣跚;孩子的心理也越來越獨立,父母越來越脆弱。
以前孩子一天給父母問三百個問題,父母再累,總會耐心解答,不抱怨恨;
圖片來源:《桃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