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老師說:
最近,我看到兩個視頻,視頻中批評孩子后,兩個父母的反應(yīng),讓我很是感慨。
尤其第一個視頻,那種親子間的模糊界限,強勢命令,對孩子獨立人格和認知能力的不尊重,一直以父母自居的狂妄自大,都讓我覺得非常熟悉,也非??植馈?/p>
第一個視頻:小女孩犯了錯,被父母批評之后,心里有怨氣,但礙于父母的淫威,不敢不認錯。
她認錯認得從心底里都在反叛,已經(jīng)在崩潰邊緣。
但父母非但不懂怎樣幫助女兒緩解情緒,反而一遍遍讓女孩認錯,每句話都在加劇女孩的憤怒,必須要聽到女孩心悅誠服地說自己錯了才行。
父母這種與孩子爭對錯的行為,跟幼兒園里倆孩子打架差不多,非常幼稚。
他們親手把孩子推向叛逆邊緣,還痛心疾首地罵孩子不聽話。
小女孩多次撕心裂肺地反問“我都已經(jīng)認錯了,你還要我怎樣?”、“我已經(jīng)按你們說的做了,為什么你們還要這樣兇惡的對待我?我實在是想不通,請你們出去,讓我自己靜一靜!”
要求自己靜一靜,小女孩已經(jīng)完全不指望父母能幫助她擺脫負面情緒,她只希望父母別再逼迫她。然而,父母直到臨走,還在逼孩子認錯,讓她不能關(guān)門,寫書面檢討......
而同樣面對不接受批評,陷入情緒困擾的女兒,有位父親是這樣做的。
他在批評女兒之后,馬上發(fā)現(xiàn)自己被負面情緒控制,過激了。
他發(fā)覺,女兒生氣,不是因為受批評,而是因為自己批評時,是在發(fā)泄自己。
于是他自己先走出來,然后再去面對女兒。
他先安撫女兒,告訴她,生氣不是她的錯,并為她尋找走出負面情緒的方法,然后向女兒道歉,抱歉自己的批評超過了女兒的底線。
告訴女兒,她表達出自己的底線,是正確的,這樣有利于爸爸了解女兒。但他不讓女兒一直被情緒困擾,因為憋久了,一定會發(fā)生不好的事情。
從頭到尾,這位父親,都像個朋友一樣,尊重女兒,不居高臨下,也不溺愛驕縱。
自己錯了就認錯,不一味的讓女兒低頭服輸。
他不爭對錯,只在乎女兒的心理健康。這對比跟女兒硬鋼到底,不認為自己有任何錯,逼女兒寫檢討,最后還把女兒扔房間里自己消化的父母,簡直是教科書般的正反案例對比。
第一個例子的父母,既意識不到自己的過激情緒惹怒了女兒,也不知道女兒到底在抗拒什么。
他們只覺得女兒是不想認錯,一心想給她掰過來,讓她真心認錯。
而女兒不滿的,是只逼孩子認錯,卻認為自己什么錯都沒有的父母。她覺得自己的邊界被侵犯,被暴政,被欺負,被當(dāng)成沒有人格沒有基本權(quán)利的人。
她的父母,從始至終,都沒有g(shù)et到孩子在憤怒什么,只是在行駛自己高高在上的父母權(quán)利,逼孩子認錯,還覺得自己做的挺好。
對情緒的感知力,和解決力如此之弱,他們與孩子之間的沖突,只能越來越劇烈。
孩子在發(fā)脾氣時,是說什么都沒用的,他們聽不進去。我們要先幫他走出憤怒情緒,然后再進行教育。
1、搞清楚孩子發(fā)脾氣的真正原因
有時候,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跟父母以為的原因,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以,父母可以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問她為什么會這么生氣。
然后該道歉就道歉,父母又不是上帝,你錯了就是錯了為什么不認?
讓孩子先把怒火消下去,再進行教育。
正面了解孩子憤怒的原因,是教育能進行的前提,否則只會越來越糟。
2、明白孩子的底線,給ta尊重和空間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不代表父母就可以對孩子為所欲為,要把孩子當(dāng)成平等的人,去尊重。
試想,如果我們的朋友做錯了事,要讓朋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你會強制他認錯嗎?不會吧?你真這樣做了,朋友不揍你才怪。
那孩子也是這種感覺啊,她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或者覺得你提醒錯誤的方式太過激,ta不能接受時,我們就是要道歉,并改變方式,讓她真的意識到錯在哪。這沒有任何借口可說。父母又不是什么官職,用鎮(zhèn)壓來統(tǒng)治孩子,只會培養(yǎng)出扭曲的孩子。
因為ta要一直壓抑自己,去諂媚父母。
養(yǎng)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小孩,需要一個情緒感知非常敏銳的父母。
一個從來都不知道孩子在鬧什么脾氣,只知道硬鋼的父母,怎么可能養(yǎng)出高情商,溫暖陽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