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書法萬象美的禮贊
——西晉的書勢著述
西晉的書論,從目前典籍所存看,性質(zhì)很單一,都是對某—或某些書體的形態(tài)美進行形容、描繪的書勢、書狀、書賦之作。計有:楊泉(生卒年不詳,他由吳仕晉,當在西晉初年)的《草書賦》、成公綏(231~273)的《隸書體》、衛(wèi)恒(?~291)的《四體書勢》、索靖(239~309)的《草書狀》、劉劭(?~352) 的《飛白勢》等,而其中衛(wèi)恒的《四體書勢》最具代表性。
衛(wèi)恒,字巨山,為西晉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書法崇尚張芝,善書章草、今草、隸書、飛白各體。其《四體書勢》全文載于《晉書·衛(wèi)恒傳》中,包括古文、篆書、隸書、草書四體。文中寫明《篆勢》為蔡邕所作,《隸勢》為鐘繇所作(《隸勢》前說:“魏初,有鐘、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于劉德升,而鐘小異,然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作《隸勢》云……”又,《初學記》卷二十一引鐘繇《隸書勢》共六句話,即為《四體書勢》中《隸勢》前八句中語),《草勢》為崔瑗所作。以上三《勢》估計都經(jīng)過衛(wèi)恒的加工潤色,而首篇的《字勢》即“古文勢”,則為衛(wèi)氏自撰。各《勢》前均有敘述該體源流及所擅書家軼事的文字,皆為衛(wèi)氏所撰,是中國古代書論中最早的書法史、書體史資料,十分珍貴。
綜觀中國古代書勢類著述,包括東晉王珉的《行書狀》與南梁蕭衍的《草書狀》,時間上從書論著述開始出現(xiàn)的東漢中后期,直到南梁,而以西晉為最盛。內(nèi)容上除古文與篆書各一篇之外,其余八篇全是今文字各體,其中草書四篇,隸書兩篇,飛白與行書各一篇。楷書初稱“今隸”附于隸書,唐以前隸楷不分,鐘繇為楷書祖師而作《隸勢》,可知《隸勢》、《隸書體》所述包容楷書。行書是楷、草之間的字體,兼融二體之長,故只有在行書大盛的東晉才專有著述。飛白又稱散隸,以枯筆書寫,字勢在草、隸之間,實非獨立字體,劉劭《飛白勢》聊備一格。而草書以其千變?nèi)f化的形態(tài)以及最富表現(xiàn)性的特質(zhì),獨受人們的鐘愛,故一贊再贊,篇數(shù)最多。而隸、楷字體,由于鄭重場合應用最多,其端莊典雅與草書一靜一動,相得益彰,亦為人所重。所以中國古代書勢類著述其實主要是對以草書、隸(楷)書為代表的今文字書體形態(tài)美的贊頌。
東漢、魏、晉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的自覺時期,也是今文字各體書法確立的時期,這兩者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中國書法的發(fā)展實際分兩個階段,一是古文字書法,二是今文字書法。前者為篆書系統(tǒng)書法,包括甲骨、金文、籀文(金文、籀文又稱大篆)及小篆,時限大致到秦漢之際,文字學上稱為“古文字”階段;后者指隸、草、行、楷等書體,大致從東漢中后期至今,文字學上稱為“今文字”階段,又稱“隸楷文字”的階段。前一階段的書法雖有藝術(shù)的美感,但其功用全在實用記事,而且由于古文字的象形性質(zhì),各體書法形態(tài)偏于具象美,這種不能與圖畫徹底分離的形態(tài),既限制人們從更高的層次上反映自身對大千世界的審美感受,更不便借以表情達性,所以古文字階段書法之美,至多是一種附在實用之上的附庸美。只有到了今文字階段,出現(xiàn)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這些完全消失了象形意味而成了純粹抽象符號的新字體,人們才可以借助它們更深層、更自由地表現(xiàn)自己對大自然的審美感受,進而“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書法才真正超越了實用,成為人們審美的對象。
正如鐘明善先生所說:“(真、行、草)這三種書體的定型、美化,無疑是漢字書法史上的又一巨大變革。而鐘繇、王羲之的偉大業(yè)績,就在于他們樹立了真書、行書、草書美的典范,從而“揭示了中國書法發(fā)展的新的一頁。”(《中國書法史》)而這一切與漢、魏、晉時期人們對今文字各體形態(tài)美的探討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
西晉各篇書勢著述,大多首先肯定各類新興字體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及比古文字體簡易、適用的特點:
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juān] 除去,免除)彼繁文,從此簡易。(《四體書勢·隸勢》)
時變巧易,古今各異。蟲篆即繁,草稿近偽,適之中庸,莫尚于隸……用之簡易,隨便適宜。(成公綏《隸書體》)
圣皇御世,隨時之宜……科斗鳥篆,類物象形,睿哲變通,意巧滋生,損之隸草,以崇簡易,百官畢修,事業(yè)并麗。(索靖《草書勢》)
廣泛運用豐富奇麗的意象比況,以贊頌各體特有的形態(tài)美,是這類書勢著述的最大特色:
其布好施媚.如明珠之陸離;其發(fā)翰攄操,如春華之揚枝;其提墨縱體,如美女之長眉;其滑膏淆易,如長溜之分岐;其骨梗強壯,如柱礎之下基;其斷除窮盡,如工匠之盡規(guī);其芒角吟牙,如嚴霜之傅枝。眾巧百態(tài),無盡不奇,宛轉(zhuǎn)翻復,如絲相持。(楊泉《草書賦》)。
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舒翼未發(fā),若舉復安。蟲蛇虯蟉([qiú liú]蜷曲,盤曲),或往或還,類婀娜以羸羸([léi léi]瘦弱)。欻(xū)奮亹(wěi)而桓桓。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騏驥暴怒逼其轡(pèi),海水窊(wā,低洼)隆揚其波。芝草蒲萄還相繼,棠棣融融載其華。玄熊對踞于山岳,飛燕相追而差池。舉而察之,又似乎和風吹林,偃草扇樹,枝條順氣,轉(zhuǎn)相比附,窈嬈廉苫,隨體散布。紛擾擾以猗靡,中持疑而猶豫。玄螭狡獸嬉其間.騰猿飛鼬相奔趣。凌魚奮尾,駭龍反據(jù),投空自竄,張設牙距。(索靖《草書勢》)
前一篇中,以光怪陸離的明珠喻草書點畫分布的運思,以高揚枝頭的春花喻發(fā)筆的匠心,以美女的長眉喻使轉(zhuǎn)的宛轉(zhuǎn)秀勁,以檐下散亂的水溜喻墨線的潤澤、變換,以楹柱的基礎喻骨力的強實,以工匠的中規(guī)中矩喻法度的嚴謹,以附枝的冰霜喻出鋒的峭麗。這些意象比況與崔瑗《草書勢》相比更為清晰、概括而富理性色彩。最后歸結(jié)說,草書的千姿百態(tài)無不窮盡奇妙,而線條的使轉(zhuǎn)像絲線那樣“宛轉(zhuǎn)翻復”,更概括了草書“流而貫”的形體特質(zhì)。
后一篇中,用了二十多個意象比況來形容草書形體多方面的美感,在同類著述中,其描繪最為淋漓盡致,使人感到草書形態(tài)真是融萬象美為—體。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騁辭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厲,溢越流漫”一段,指出草書全篇的節(jié)秦變化體現(xiàn)出―種韻律美。這是中國書論史上第一次把書法與音樂聯(lián)系起來,其對書法美的深層領(lǐng)悟,對后世很有啟發(fā)。文章最后提到的“觸類(事物)生變”,即遇到不同的情況要作適當?shù)淖兓@與崔瑗《草書勢》提到的“臨時從宜”一樣,點明了草書創(chuàng)作隨機性的特點?!叭シ贝嫖?,大象未亂”,是說草書藝術(shù)從繁復的萬象中提煉成最精微的線條而能表現(xiàn)萬象的總體美,這實在是對草書,乃至整個書法藝術(shù)形態(tài)與大自然關(guān)系的精深理解。
再看隸書的書勢著述:
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鍼裂,或砥平繩直,或蜿蜒繆戾,或長邪角趣,或規(guī)旋矩折?!w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鐘簴設張,庭燎飛煙;嶄巖嵯峨,高下屬連,似崇臺重宇,層云冠山。(《四體書勢·隸勢》)
彪煥磥硌,形體抑揚,芬葩連屬,分間羅行。爛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錦繡之有章?!鞕M引縱,左牽右繞,長波郁拂.微勢縹緲?!c折拔。掣挫安按,繽紛絡繹,紛華粲爛,卓犖,一何壯觀!繁縟成文,又何可玩?!职踪x黑棋布星列,翹首舉尾,直刺邪掣,繾綣結(jié)體,劖衫奪節(jié)?!龆?,郁若霄霧朝升,游煙連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風厲水,漪瀾成文。(成公綏《隸書體》)
前一段中,開頭幾句主要是突出隸書體勢的宏大,點畫的平直,以及排列的齊整與細密;后幾句以擺設好的鐘磬立架、庭院火炬升騰的煙靄、嵯峨險峻的山崖、巍巍層疊的樓宇、岳上覆蓋的層云等景象,來描繪隸書筆畫的排疊之美與體勢的建筑之美,以及全篇靜中有動的舒緩從容之美,很是貼切。
后一段的“翹首舉尾”、“直刺邪掣”描畫隸朽的波磔分背及長橫的蠶頭燕尾,以“繾綣結(jié)體、劖衫奪節(jié)”描繪其綿密、寬松而又剪裁得當?shù)拈g架結(jié)構(gòu),以“芬葩連屬,分間羅行”、“分白賦黑,棋布星列”描繪其章法布局的齊整協(xié)調(diào),以“天文”、“錦繡”、“霄霧”、“游煙”來描繪其宏闊而華麗、濃郁而徐緩,都恰到好處。
總的來說,以西晉為代表的書勢著述體現(xiàn)了人們對今文字各體書法美的探求,反映了中國書法在“尚象”階段的審美追求,以今天的眼光看來,自然有只注重藝術(shù)形態(tài),缺少對其精神內(nèi)蘊及內(nèi)在規(guī)律的研究的缺陷;其中的意象比況也每每撲朔迷離,不好捉摸;而且受賦體極盡鋪陳揚厲的影響,有時夸張過分而不夠確切(如成公綏《隸書體》中形容隸書“或若糾龍盤游,蜿蜒軒翥”、“良馬騰驤,奔放向路”之類)。但瑕不掩瑜,在整部中國書論史上,西晉書勢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地位。
附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