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場拍賣正在進行,馬上加入,撿漏多多!!
中國古典美學的秘密不在表現論,而在元氣論。西方的模仿說著眼于真實地再現具體的物象。而中國美學的元氣論則著眼于整個宇宙、歷史、人生,著眼于整個造化自然。中國美學要求藝術家不限于表現單個的對象,而要胸羅宇宙,思接千古,要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要窺見整個宇宙、歷史、人生的奧秘。中國美學要求藝術作品的境界是一全幅的天地,要表現全宇宙的氣韻、生命、生機,要蘊涵深沉的宇宙感、歷史感、人生感,而不只是刻畫單個的人體或物體。
所以,中國古代的畫家,即使是畫一塊石頭、一個草蟲、幾只水鳥、幾根竹子,都要表現整個宇宙的生氣,都要使畫面上流動宇宙的元氣。
我在《中國美學史大綱》中以“氣”診“道”,以“無”和“有”的統一釋“道”,我認為道之為物的自然造化過程所具有的那種“妙”,以及我們對道的體會所達到的“妙悟”,總之一個“妙”的范疇,才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中心范疇。只有從“妙”上著眼,才能說明為何中國藝術不滿足于停頓在“美”的境界,而總要從意象超越進入意境這個有著濃厚形而上意味的境界。
我就是在充分把握內涵“道”論的“元氣論”這個中國美學的哲學根據的基礎上,頗為透徹地分析了與其緊密相聯(或者說由其派生)的“意象說”、“意境說”、“審美心胸論”。我試圖從“元氣論”、“意境說”、“意象說”、“審美心胸論”這“四大奇脈”入手,比較充分地展示出中國古典美學的外部輪廓和內在邏輯結構。
我們先看老子美學。從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角度看,老子美學是中國美學史的邏輯起點。我們知道,老子提出的一系列范疇,如“道”、“氣”、“象”、“有”、“無”、“虛”、“實”、“味”、“妙”、“虛靜”、“玄鑒”、“自然”等等,對于中國古典美學形成自己的體系和特點,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中國古典美學關于審美客體、審美觀照、藝術創(chuàng)造和藝術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關于“澄懷味象”(“澄懷觀道”)的理論,關于“氣韻生動”的理論,關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論,關于“平淡”和“樸拙”的理論,關于審美心胸的理論等等,它們的思想發(fā)源地,就是老子美學。我們再看《管子》四篇(《心術》上下、《白心》《內業(yè)》)。表面看來,《管子》四篇并沒有直接談到審美和藝術問題,前人都只肯定其在哲學史上的重要作用。其實,《管子》四篇提出的精氣說,構成了中國美學思辨邏輯演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中國古典美學體系中,“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范疇,“氣”本來是一個哲學范疇。但在魏晉以后,“氣”轉化成為美學范疇(當然它同時還是一個哲學范疇)。中國古典美學認為,宇宙的本體是“氣”,藝術的生命也是“氣”,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欣賞都離不開“氣”。這個“氣”的范疇,最早由老子提出,經過《管子》四篇的發(fā)揮,又經過荀子,到漢代王充就形成了元氣自然論。就是在王充的元氣自然論的直接影響下,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氣”的美學范疇。因此,《管子》四篇的精氣說,不但是哲學史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且是美學史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結論是非常令人信服的。
編輯整理 朱平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