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在中國書畫的藝術(shù)史上,有那么一些父子同時名留青史,今天我們挑幾對出類拔萃的父子兵講講。
王羲之(303-361)&王獻之(344-386)
宋初的書法,并舉“二王”。這對父子的書法,引領(lǐng)風(fēng)騷幾百年。
“書圣”王羲之,少年書從衛(wèi)夫人,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xué)張芝,正書學(xué)鐘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fēng),筆勢開放俊明,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自成一家。
▲王羲之《遠宦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獻之,字子敬,官至中書令,世稱“王大令”。他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自小跟隨父練習(xí)書法,后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王獻之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他非草非行的新書體,被稱為“破體”,又叫“一筆書”??上於势洳牛氖q就過早病卒。
▲王獻之《保母帖》,現(xiàn)藏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
歐陽詢(557-641)&歐陽通(625-691)
如果說“二王”把行書推向了極致,那么“大小歐陽”則把楷書推向了高峰
歐陽詢,字信本,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于初學(xué)者,號為“歐體”。所寫《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等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宋拓,現(xiàn)藏日本三井紀(jì)念美術(shù)館
歐陽通是歐陽詢的第四子。歐陽詢?nèi)ナ罆r,歐陽通尚年幼。母徐氏盼子繼承父業(yè),親自督教書法。那時其父親的手跡大多散存于民間,徐氏不借以重價購回。歐陽通朝夕臨摹,書法大進,盡得父法。遂與其父有“大小歐陽”之稱。
▲歐陽通《道因法師碑》拓局部,現(xiàn)藏美國哈佛圖書館
唐太宗(599-649)&唐高宗(628-683)
都是優(yōu)秀的書法帶頭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僅把我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倡導(dǎo)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我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在我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chuàng)人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溫泉銘》
唐高宗,字為善,為唐太宗第九子。高宗幼年即受太宗喜愛,受太宗影響,對書法也非常用功,工真、草、隸、飛白。書法蒼勁豪邁,圓潤俊華,行筆婉妙,宛然太宗,可謂家法相承,時人評價甚高。
▲唐高宗李治《贈太尉英貞武公李劾碑》
黃筌(903-965)&黃居宷(不詳)
黃氏父子的畫風(fēng)深得北宋宮廷喜愛,對宋代院體畫有極大影響,長時間內(nèi)成為畫院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標(biāo)準(zhǔn)
黃筌,字要叔,五代西蜀畫家。17歲時即以畫供奉內(nèi)廷,曾任翰林待詔,主持翰林圖畫院,又任如京副使。任前后蜀宮廷畫師40余年。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擅山水、人物、龍水、松石,尤精花鳥草蟲。因他長期供奉內(nèi)廷,畫風(fēng)工整富麗,被宋人稱為“黃家富貴”。
▲黃筌《寫生珍禽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子黃居宷、黃居寶等亦擅花鳥,承其父法,黃居宷有《山鷓棘雀圖》傳世。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蘇洵(1009-1066)&蘇軾(1037-1101)、蘇轍(1039-1112)
蘇洵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蘇洵工于書法,氣韻有余,墨跡存世者僅此二帖:《道中帖》、《陳元實夜來帖》。
▲蘇洵《道中帖》(局部),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蘇軾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的書法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自成一家,自創(chuàng)新意。黃庭堅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dāng)推(蘇)為第一?!?br>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文學(xué)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不僅在詩文創(chuàng)作方面才華橫溢,其書法也頗有造詣,運筆結(jié)字與其兄蘇軾頗為接近,瀟灑自如,工整有序。
▲蘇轍《晴暖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1051-1107 )&米友仁(1074-1153)
這對父子并稱“大小米”,都是書畫名家
米芾字元章,號鹿門居士,因個性怪異,舉止顛狂,愛石愛硯如命,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xué)博士,人稱“米南宮”。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chuàng)立了米點山水。米芾的書法成就極高,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并稱為“宋四家”。
▲米芾《元日帖》,現(xiàn)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
“小米”米友仁是米芾的長子,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甚得宋高宗的寵愛,往往讓他鑒定書畫?,F(xiàn)在,在很多古書畫上面可以看見他的跋尾。米友仁在書法造詣上雖不及父親,但在南宋書壇上,米友仁的書法仍不可輕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可以說是最先成功地使用羊毫筆的人。
▲米友仁《動止持福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蔡京(1047-1126)&蔡翛(不詳)
父子的書法都比人品好
蔡京字元長,熙寧進士?;兆诔?,拜尚書左丞、右仆射。大觀中,拜太師。二年封魯國公。是歷史有名的權(quán)奸。精工書法,尤擅行書,形似米南宮,字勢豪健,痛快沉著?;蛑^“宋四家”蘇黃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惡其奸邪,易以蔡襄。
▲蔡京跋《趙佶雪江歸棹圖卷》,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蔡翛,蔡京之子,初以恩澤致仕。宣和中,拜禮部尚書。后與兄攸并誅。
▲蔡翛《致子通都監(jiān)》尺牘
趙孟頫(1254-1322)&趙雍(1289-1369)
父親借鑒兒子,兒子秉承父親
趙孟頫,湖州(浙江吳興)人,元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宋滅亡后,歸故鄉(xiāng)閑居,后來奉元世祖征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書俱佳,以真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趙孟頫《秋深帖》,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趙雍字仲穆,趙孟頫之子。以父蔭入仕,官至集賢待制(正五品)、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繪畫有父風(fēng),山水、人物、花鳥、鞍馬,皆其所長。兼工書法,真、行、草書承家學(xué),其書有“精妙”之稱。此外,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書畫鑒賞家,有《趙待制遺稿》一卷傳世。
▲趙雍《彰南八詠詩》局部,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徵明(1470-1559)&文彭(1498-1573)&文嘉(1501-1583)
父子三人書、畫、印各有其長
文徵明書畫皆精,繪畫尤精山水。書法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jǐn)嚴(yán)而意態(tài)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fēng)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fēng)貌。小楷筆劃婉轉(zhuǎn),節(jié)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fēng)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他的兩個兒子也不輸父親。弟弟文嘉精于書畫,畫師承其父,書法則被認為不如文彭。家喻戶曉的《明日歌》:“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就是文嘉所作。
▲文嘉《行書扇面》,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哥哥文彭工書畫,書超不過父,畫則不如弟,但他卻能另辟蹊徑——刻印。在印章流派藝術(shù)的歷史上,文彭用青田石治印,結(jié)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銅印時代,進入了以文士為主體的石章時代。
▲文嘉《行書扇面》,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