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人品做到極處,只是恰好?!?/p>
《菜根譚》有言:“人品做到極處,只是恰好?!?/p>
做人,要掌握一個度,凡事留有余地,那就是“恰到好處”的分寸:說話留三寸,遇事讓三尺,待人遠(yuǎn)三丈。
說話留三寸:不傷人
成熟的人是怎樣的?成熟的人懂得慎言。
語言有時能為行動錦上添花,有時卻適得其反。話出口前要三思,多換位思考,多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言語傷人,勝于刀槍”,有時,別人會因一句冷漠的話,就放棄自己堅持已久的事;有時,別人會因為一句打擊的話,就深陷自我懷疑中難以自拔。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時一句否定的話,足以擊垮一個人,毀掉別人的一生。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一定要互相體諒,將心比心,感同身受。
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qiáng)加給對方。同樣,自己不愿聽的惡言惡語,就不要對別人說。
人生從來都不會一帆風(fēng)順,每個人都會有困頓、難熬的時刻。當(dāng)別人正處于人生的逆境時刻,我們要做的,不是雪上加霜,處處否定批評,而是雪中送炭,用安慰與鼓勵,助他們越過難關(guān)。
生活不易,要學(xué)會加“糖”。加點給自己,也加點給別人。與人交往,多些肯定與支持,才能讓彼此的關(guān)系更加牢固。
口出惡言,則傷人不利己。不出惡語不傷人,是一種莫大的修養(yǎng)。
遇事讓三尺:添和氣
《菜根譚》有言:“行不去,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務(wù)加讓三分之功?!碑?dāng)遇到困難路走不通的時候,要懂得退后,讓出一步;當(dāng)路途暢通時,要懂得把功績讓給別人三分。
清朝首輔張英,收到桐城老家來信。信上說,家中擬擴(kuò)建院宅,只為多占三尺地皮,跟鄰居起了爭執(zhí),兩家人因此打官司鬧個不停,來信請張英出面主持公道。
張英看完家書,馬上批復(fù):“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p>
家人見信后慚愧不已,主動將院墻讓出三尺;鄰家見狀,也讓出三尺。兩家宅邸之間,讓出了六尺寬的一條小巷。這條“六尺巷”至今仍是桐城一景,被世人傳為佳話。
“終身讓路,不失尺寸?!睆堄堰@八個字作為家訓(xùn)來教誨子孫,意思是一生懂得謙讓的人,最后并不會有什么損失??铣蕴澋娜?,做事自然順風(fēng)順?biāo)?;貪小便宜的人,必然會因小失大?/p>
遇事讓三尺,是一種胸懷,越有涵養(yǎng)的人,越懂得寬容謙讓。讓出一步看似吃虧,實則贏得人心。與之交往,彼此都感到舒服,信任倍增。
生活中的許多矛盾、紛爭,只因沒能掌握“讓”的藝術(shù)。
三毛說,朋友中的極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澀,清香但不撲鼻,緩緩飄來,似水長流,這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互不苛求,不刻意迎合,不隨意疏遠(yuǎn),平淡如水,卻讓人如沐春風(fēng)。
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唐代名將薛仁貴,在參軍之前與結(jié)發(fā)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里,衣食無著落,經(jīng)??客趺驄D接濟(jì)。
后來,薛仁貴跟著唐太宗李世民東征,立下汗馬功勞,被封“平遼王”,滿朝文武大臣都來送禮道賀,薛仁貴都一一婉言謝絕,只收下了平民百姓王茂生的“兩壇美酒”。下屬一打開酒壇,頓時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
薛仁貴并沒有生氣,他令人取來大碗,當(dāng)眾喝下三碗清水?!拔疫^去落難之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jīng)常幫助,如今我美酒厚禮一概不收,卻只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其貧寒,其也知我心。”此后,兩家關(guān)系更加親密。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舒服、最長久的關(guān)系,不過是彼此間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珍惜。君子之交淡如水,雖然平淡,但心地親近,彼此恭敬。
知邊界,懂分寸,讓自己高興,讓別人舒服。這樣與人相處,才能長長久久。
周國平說過:“懂分寸,是一個人成熟的標(biāo)志之一?!币粋€善于把握分寸的人,能更好的處理人際關(guān)系,把握自己的人生,他們做事知進(jìn)退,敢闖不怕失。
人生的分寸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