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丨津市牛肉粉TASTE
來到湖南,你會發(fā)現有種美食出鏡率奇高。
幾乎在街上每走200米就會看到她的招牌——常德津市牛肉粉。
都說物以稀為貴,但是對我來說,牛肉粉真的是來者不拒。
喜牛肉的咸香,愛米粉的爽滑,牛肉粉也就成了我早餐的必選項了。
每天早上起來之后去粉館嗦碗粉后,就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充實而美好。
▲
關于津市牛肉粉的傳說
▲
據說牛肉粉的誕生可追溯到清朝雍正皇帝時期。
當時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新疆維吾爾人的一支遷到今湖南常德津市附近地區(qū)定居。
回民本來喜歡吃牛肉面,但當地以大米為主食,找不到面條。
定居此地的回民便以當地原有的米粉充當面條的替代品,創(chuàng)造了最早的牛肉粉,當時的牛肉粉口味清淡。
后來,湖南人逐漸接受并加以改進,使其口味變辣變咸,并加入其它香料。
于是就有了今天湖南牛肉粉的樣子。
因此津市生產米粉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清光緒年間,津市就有了生產米粉的店坊,生產的米粉又細又長。
而其中,米粉油碼分漢、回兩大類:漢族油碼主要有肉絲、肉片、紅繞、紅油、三鮮、炸醬、菌油、酸辣、鹵汁、醬汁、蹄花、排骨、雞丁、鱔魚等10多種。
回族油碼更為豐富,主要有牛肉絲、牛雜、羊肉片、鹵蛋、羊肚片、雞絲、鴨條、鹵汁、三鮮、燉牛肉、牛排、牛筋、紅燒牛肉等10多種。
米粉燙好裝碗后,調以各種佐料,再蓋上油碼,餐食時,味美可口,獨具風味。
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經過特殊工藝制成潔白、混圓、細長且有彈性的粉條,只要用開水燙熱,加上作料后即可食用,吃起來潤滑可口、風味獨具。
雖然現在米粉大多為機械生產,但是要想吃到最好的,還是得手工粉。
米粉按照津市的分法有米粉和米面。
而不是像其他縣市那樣分為圓粉和扁粉,進入店面之后,店主也不會問你“七(吃)圓滴還是七扁滴” (在津市話從來沒有這種說法!)。
只會問你“七么的”(普通話:吃什么),在這句“七么的”的話中包含問是吃米粉還是吃米面吃別的什么,同時包括你要吃什么“勺子”。
津市牛肉粉的澆頭(我們津市話稱勺子)種類主要包括:麻辣牛肉、紅燒牛肉、清燉牛肉、牛雜、醬汁牛肉。
其次輔助品種還有:豬絲、排骨、三鮮等澆頭。
當然了,我最喜歡的澆頭是紅燒牛肉,咸香的同時辣得剛剛好。
特別是蘸著湯汁一起入口的時候,感受牛肉粗纖維的獨有嚼勁。
因為燉了很久的原因,嚼勁也是恰到好處,讓人吃完一塊想再來一塊。
吃到米粉的時候,更是贊不絕口,味道鮮美,香滑不油,吃起來爽滑無比,一滑就滑到喉嚨,滑入腹中,真是大快人腹。
所以真的不要小看這遍地開花的津市牛肉粉店,店店有乾坤,碗碗真美味。
如果能去到常德津市,這幾家不可不嘗,不然真是“暴殄天物”,罪過罪過。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