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何在? “寫出'鄰里鄉(xiāng)親’的繁體字。”2019年華東師范大學語言學考研真題里,有這樣一道題。 看起來好像很復雜——“鄰、鄉(xiāng)、親”三個字筆劃都很多,而你要是以為這道題的難點在這三個字,那就錯了。
繁體錯別字
同樣的小失誤時常在書法初學者身上出現(xiàn),看起來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書法本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何不把它做得精益求精呢?
多字合并的簡體字
“鄰里鄉(xiāng)親”的繁體字,難點正是在這“里”字上。
漢字在簡化的過程中,將許多同音或讀音相近的字進行合并,統(tǒng)一采用筆劃較少的一個字,比如“里”和“裏”、“後”和“后”、“斗”和“鬥”合并,還有“發(fā)”和“髮”統(tǒng)一為“發(fā)”,“隻”和“衹”統(tǒng)一為“只”……等。
總之,簡體字折射到繁體字未必只對應一個字,若不結(jié)合語境,簡單粗暴地轉(zhuǎn)換是不行的,這也是許多繁體字轉(zhuǎn)換器備受吐槽的原因。
誠然,在文盲率非常之高的1956年,普及簡化字十分有必要,簡化字的書寫效率也給我們帶來了數(shù)不盡的好處,但在文盲率日益降低的當下,“識繁書簡”也是一項不錯的技能,能讓我們對漢字的演變有更全面的了解。
繁體字,并不繁
事實上,繁體字雖然筆劃多,但理解起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對熟悉簡體字的人來講,繁體字的每一個部件其實都認得。
“標”的繁體字“標”,右邊也不過就是個“票”,跟“鏢”“膘”的右半邊完全一樣,算不上重學一個新字。
“只、雙”的繁體字“隻、雙”,看起來筆劃多,其實零部件“隹”(zhuī,短尾鳥)我們都會寫,這難道不就是“誰、惟”的右半邊嗎?
這些字當中,沒有哪個字的哪個部件是我們完全陌生而且不好理解的。正因為如此,繁體字比二簡字還容易學,二簡字筆劃雖少,很多部件并不形象生動,只能靠死記(詳見文末鏈接《我們的漢字曾經(jīng)變成這樣?》)。
一起學
漢字和語言一樣,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文化,學習繁體字的過程,也是順便研究漢字文化的過程。至于怎么學,《繁簡對照表》資源早已共享給大家,主頁回復“繁體字”即可獲取(不支持繁體字、英文、縮寫擴寫、添字漏字、錯別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