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沒一撇”,出自俗語,原指“沒門兒”“沒有門路可走”。隨著歷史的變遷,其意逐漸演變?yōu)椤皼]有眉目”“沒有指望了”。
八字沒一撇,跟“八”字的意義毫無關聯(lián),而跟“八”字的結構密不可分?!鞍恕弊譃閮僧嫞鹤笃埠陀肄?。按照書寫習慣,若第一筆的左撇還沒有寫出,而第二筆的右捺則無從談起。以此借指事情還沒有眉目,不可指望。
其由來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南宋理學家朱熹,字元晦,江西婺源人,18歲登進士,歷任樞密院編修官等職。在哲學思想上,他繼承并發(fā)展了程頤、程顥的學說,為理學之大成者。他主張恢復三代之治,希望周孔之道常存,強調“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等。他在《與劉子澄書》中云:“近日因看《大學》,見得此意甚分明。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币馑际钦f,《大學》里已經(jīng)表明:通向圣賢的大門早已打開,可是人們并不領會,不但不心安理得地踏進門內,反而朝外大步走去。朱熹發(fā)此議論,意在言明,人們要學習圣賢之道,但對人們的不認門不入門表示惋惜和無奈。
“八”字的結構形似兩扇門,朱熹在此以“八”喻門是十分形象的。之后的“八字打開”成語,即指將門敞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