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海戰(zhàn)中,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管帶(艦長)劉步蟾,在海軍提督(司令)負傷時,挺身而出,代為督戰(zhàn);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和經(jīng)遠艦管帶林永升,指揮本艦官兵英勇殺敵,壯烈犧牲。這些具有出色的海上指揮作戰(zhàn)才能的愛國軍官,都畢業(yè)或肄業(yè)于我國最早的軍官學?!V荽W堂。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軍官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世襲,二是軍功,三是武舉。到了近代,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洋槍洋炮等新式武器和先進的軍事技術也輸入中國,原有的軍官越來越不適應新的作戰(zhàn)形勢需要。于是專門培養(yǎng)軍官的近代化新式學校便應運而生了。
1866年(同治五年),洋務派首領之一、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所培養(yǎng)海軍人才的軍官學?!V荽W堂。船政學堂隸屬于福州船政局,招收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入學。船政學堂(即造船班)和后學堂(即駕駛班),教育體制襲用英、法海軍學校的成規(guī),學制為五年。前學堂由法國人主持,學習法文、算術、幾何、代數(shù)、三角、天文、地理、航行等課程;后學堂由英國人主持,學習英文、算術、幾何、畫圖、機械圖說、機械操作等課程。同時,前后學堂還學習《圣諭廣訓》、策論(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等。船政學堂對學生的訓練嚴格、規(guī)范,至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曾先后三次派出學生到英、法、德等國學習深造。
福州船政學堂不但造就了一批掌握近代海軍知識和作戰(zhàn)技能的軍官,而且促進我國興辦軍官學校的風氣。僅1881年至1890年之間,東南沿海就開設了十多所海軍學堂;1895年后,內(nèi)陸又出現(xiàn)了陸軍學堂。1931年,福州船政學堂的前學堂改為福州海軍制造學校,后學堂改為海軍學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