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用人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治理封建國家的成效。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取得“貞觀之治”的政績,是和他善于用人分不開的。
唐太宗即位時,面臨的是社會動亂、百廢待興的局面。他清醒地認識到?!爸掳仓?,在于得人”,“用善人則國治,用惡人則國亂”。因此,他選拔官吏,能夠比較嚴格地堅持以才選人、以賢任人的原則。貞觀時期的許多重要官員中,有原秦王府(唐太宗即位前封秦王)的舊屬,也有從下層破格提拔上來的百姓;有隋朝的舊臣和敵方的降將,也有曾追隨太子李建成反對過唐太宗的人。這說明,唐太宗不論他們是何出身,有何經歷,都能夠據賢量才加以任用。
例如,官至中書令的馬周,曾因家貧寄居在中郎將常何家,他替常何寫了二十多條很有見地的政見上書朝廷,唐太宗看后非常贊賞,立即召見馬周,委以要職。前面篇章中提到的隋朝舊臣裴矩,雖然跟著隋煬帝干過一些壞事,但本人頗有才能,唐太宗揚其所長,仍然讓他繼續(xù)作官,使裴矩在貞觀時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大臣魏征從前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在李建成同李世民謀奪皇位的生死爭斗中,魏征曾為李建成獻策要及早殺掉李世民。然而。知人善任的唐太宗發(fā)現魏征耿直忠誠,又有出色的政治才干,不僅不計前嫌,反而非常信任倚重,和他“上下同心”。關系“有同魚水”。
唐太宗在用人上還有一個可貴之處——“拔人物不私于黨”,就是說不搞裙帶關系。有些長期跟隨他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原秦王府舊屬,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因而表示不滿。對此,唐太宗嚴肅批評道,用人的標準在于是否稱職,怎么能以關系的親疏遠近而論呢?由于唐太宗堅持選賢任能的用人標準,貞觀時期涌現出一批治國治軍有方的杰出將相,在朝廷中形成了一個相當有能力的統治集團。這對唐初恢復和發(fā)展社會經濟,穩(wěn)定和鞏固封建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唐太宗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基本上做到了唯才是用、唯賢是舉;堅持“茍或不才,雖親不用”的原則,并且具有
“如其有才,雖仇不棄”的胸懷;這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雖然不乏善于用人的皇帝,但他們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比,顯然要遜色一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