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卿《寒食》的冷幽默
徐昌才
孟云卿的《寒食》可謂典型的冷幽默。全詩是這樣寫的:「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二月江南,寒食佳日,草長鶯飛,繁花競麗,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呼朋引伴,踏春郊游,好一派風光宜人、天地清明的和樂景象!可是,這些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不屬於詩人,詩人乃關西人,遠游江南,獨在異鄉(xiāng),身為異家,寒食佳節(jié),倍思親人,悲愁苦怨涌上心頭:是啊,這一天,家鄉(xiāng)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或許也是像江南百姓這樣載欣載奔,歡歡暢暢呢,可我,一位科場失意、潦倒江湖的游子,哪能有心情欣賞眼前這明媚的風光呢?
寒食節(jié),在一般人看來,當然是冷食禁火,無炊無煙,紀念先賢,和樂人生,可是對於詩人來說,則隱喻生活的困頓和理想的破滅。這是一個令人傷心落淚,令人肝腸寸斷的日子。詩人寒窗苦讀,寄人籬下,忍受物質(zhì)生活的極度貧乏,忍受世俗眼光的冷嘲熱諷,為的是一舉成名,眾人刮目,祖宗榮光,沒想到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怎不叫人傷心絕望呢?
好在詩人想得通透,看得淡然,他適時有度地調(diào)侃: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斷炊,以紀念先賢,可像我這樣的清貧寒士,天天過著「寒食」生活,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富人一朝斷炊,意味著佳切的歡樂,詩人天天斷炊,則包含多少難堪的辛酸,豈止是為介子推?更是為自己的落魄潦倒而無聲哭泣啊。
詩人借助這種幽默詼諧,傳達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涉筆成趣,看似自嘲自笑,實則凄神寒心!
清明剝皮詩
展華
說起剝皮詩,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剝皮詩指按前人有影響的詩篇的框架,仿擬或改動部分詩句,賦予詩以新的內(nèi)容的一種詩體。因其植根於名篇肌體之上,借助於名篇的影響力,與原詩相比往往還會產(chǎn)生幽默風趣的效果,極易為人們所接受和傳誦。
杜牧著名詩作《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乖妼懝?jié)氣候特點,也寫出清明時節(jié)緬懷故人的心情。這首詩清新雋永,寓意深遠,千百年來流傳很廣。有些文人騷士酒后茶余將它改為三言詩:「清明節(jié),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褂腥藙t改為五言詩:「時節(jié)雨紛紛,行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牧童指杏村。」也有人把它改為六言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路上行人斷魂。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村?!骨迥┖擦众w熙,為當時巴蜀的五老七賢之一,他把這首七絕改成詞賦:「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埂肚迕鳌穭兤ぴ妱儊韯?nèi)ィㄟ^更動標點符號,成了一首首煥然一新的清明詩。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文友將它改為袖珍劇本:「時間:清明時節(jié)。場景:雨紛紛。人物: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贡硌輹r,幕后又悠婉地唱起這樣的曲:「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明清交替之際,戰(zhàn)亂頻仍,百姓紛紛避居山野,塾師也都失去了飯碗。有人仿效杜牧《清明》而作:「清明時節(jié)亂紛紛,城里先生欲斷魂。借問主人何處去?館童遙指在鄉(xiāng)村。」 清代滿人紹昌曾仿《清明》,作《中秋即景》詩:「中秋冷冷又清清,明遠樓臺夜氣橫。借問家鄉(xiāng)在何處?高升遙指北京城。」(筆者注:高升,紹昌隨身仆人。)1976年清明節(jié),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革命群眾集思廣益寫的一首剝皮詩至今膾炙人口:「清明時節(jié)淚紛紛,悼念總理哭斷魂。借問為何有阻礙?陰風起自閶闔門?!勾嗽姷莱鰞|萬人民哀悼周總理、憤恨「四人幫」的心聲。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些出版社學術書籍滯銷,就不給作者稿酬,而以書籍代之。某晚報曾經(jīng)刊登出一篇學者賣書的故事,并附錄一首剝皮詩:「作者掩面淚紛紛,書成之后欲斷魂。借問專著何處有?秀才近指自家門?!?nbsp;據(jù)說,著名科學家盧嘉錫曾對學術專著出版難大發(fā)感慨,仿《清明》寫了一詩:「絞盡腦汁淚紛紛,出版無門欲斷魂。借問尊書何處賣?秀才遙指自家門。」讀罷這類剝皮詩,不免令人對專家學者產(chǎn)生同情和敬意。
當今,有些官員借「下鄉(xiāng)」、「考察」、「深入基層」為名,擾民擾企,吃喝玩樂,老百姓反感甚烈,我聽說有人仿《清明》剝皮詩來剝下他們巧立名目的皮,其一:「官車隊隊出紛紛,雞鴨豬羊嚇斷魂。紅面關公在何處?百姓遙指杏花村?!蛊涠骸改尘纸諄y紛紛,群龍無首欲斷魂。借問局座何處有,秘書遙指度假村?!?nbsp;
千古絕句《清明》詩一經(jīng)「剝皮」,出現(xiàn)了不同思想內(nèi)涵的味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很有品頭的茶料!
歷代詩人說“踏青”
艾里香
古人踏青,內(nèi)容豐富多彩,觀賞山川風光,游覽名勝,采摘百草,狩獵,放風箏等。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為春游大抒雅懷。
白居易的《錢唐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弊x之如見錢唐湖早春的美景,仿佛身臨其境了。
宋代吳惟信的《蘇真堤清明即事》是一幅因戀春而留連忘返,以至日暮而歸的春游畫卷:“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毙煸艿摹盎ㄩ_紅樹亂鶯啼,草上平湖白鷺飛。風和日麗人意好,夕陽瀟鼓幾船歸?!泵辖嫉摹叭杖粘鰞蓤@,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也都是妙筆生花,各具特色。
宋代詩人王令以《春游》為題,賦詩一首:“春城兒女縱春游,醉倚樓臺笑上樓。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通篇詩文在盛與衰、熱鬧與孤獨、歡樂與悲愁的對比中,把由春游而產(chǎn)生的獨特感受意味深長地寫了出來。詩人陸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寫下了令人心曠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漲江流近驛亭??汪W不如堤上柳,數(shù)枝春動又青青。”短短四句,踏青時的所見所聞便躍然紙上。
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飛鳥鳴,隨口吟出一首《春詞》:“春風、春暖、春日、春長。春天蒼蒼,春水漾漾。春蔭蔭,春濃濃,滿園春花開放。門庭春柳碧翠,階前春草芬芳,春鳥啼遍春堂……”全文46句,嵌入54個“春”,自然流暢,回味無窮,可謂描盡踏青時的美好風光。清代吳友如的《清明節(jié)放風箏》:“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眲t是清明民間體育娛樂活動的寫照。
清明時節(jié)話清明
秦不染
春山青青,春雨綿綿,節(jié)近清明我們自然會想起唐代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惯@首雅俗共賞的詩,讓人感受到旅途中欲借酒消愁的孤獨游子那種思鄉(xiāng)愁緒。字簡意明,詞淺情深,瑯瑯上口。
每年四月五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三)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十五度時開始,這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降臨了。它是農(nóng)歷二十個節(jié)氣中,僅次於春節(jié)的大節(jié),又稱「三月節(jié)」、「踏青節(jié)」、「掃墓節(jié)」、「植樹節(jié)」。清明即明潔之意,此日草木萌芽,萬物復蘇?!对铝钇呤蚣狻窌d:「三月節(jié),物到此節(jié),皆以潔齊而清明矣?!骨迕鞴?jié)之所以盛大是因為并入了「寒食」、「上巳」三節(jié)合一,只因它兼具節(jié)氣與節(jié)日的雙重涵義,兼容肅穆悲傷與嬉游歡樂二種情緒。是日,家家戶戶男女老幼齊齊參與的戶外活動有十余項之多,其中以「春祭掃墓」為主。人人攜帶酒食、生果鮮花、香燭紙錢,到郊外掃墓祭拜、悼念先人,規(guī)模之大,供品之豐,程序之隆重堪稱世界之最。外國雖也有類似的活動如日本的「盂蘭盆節(jié)」、波蘭的「亡人節(jié)」、敘利亞的「烈士節(jié)」等等,均無法與我國清明節(jié)相比。據(jù)傳唐時是以「寒食節(jié)」上墳的,至宋代才盛行清明節(jié)掃墓。有關描述清明節(jié)掃墓的好詩詞有許多,以下僅選錄二首詩。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食驕妾婦,士甘焚心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宋.黃庭堅
這是詩人對「賢愚共一丘,死后萬事休」發(fā)出的慨嘆。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明.高啟
戰(zhàn)亂后生者甚艱難,怎能顧及地下的先人?因此寄望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各種傳統(tǒng)習俗方能夠代代相傳。
清明節(jié)上墳掃墓是一項主要活動,除此以外還有:
蹴鞠—古代的踢球活動,傳初為黃帝發(fā)明,用以訓練武士。
植樹—清明節(jié)栽種花木成活率高,故也稱「植樹節(jié)」。
放風箏—春天風力常很大,風箏可放得極高,吹走了,可除病消災。
踏青—不負春光,掃墓人穿著新鞋,探春、游春,親近大自然。
秋千—唐時盛行,稱為「半仙之戲」,清明也叫「秋千節(jié)」。
斗雞—唐明皇宮中常玩「斗雞」,后變成一種賭博游戲。
插柳—折得柳枝,帶回家栽,可驅(qū)瘟避疫。
拔河—初為軍中增強體質(zhì)的運動,到民間延伸為祈求豐收。
由於清明節(jié)時值春耕,朝廷也大力提倡。據(jù)《地理志》載:唐玄宗時,官家組織的拔河「……挽者在千余人,喧呼動地……」可見規(guī)模之盛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