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至1萬2千年前,貓開始了它們與人類的獨特關(guān)系,在新月沃土,人類文明最早的一些發(fā)展發(fā)生的地理區(qū)域(包括現(xiàn)在的西亞部分地區(qū))。農(nóng)業(yè)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人們放棄了游牧的生活方式,永久性地定居在這片土地上,儲存的糧食吸引了嚙齒類動物。中東野貓(felix silvestris lybica)利用這種新的、豐富的食物來源,捕食這些嚙齒類動物,并決定留在這些早期城鎮(zhèn),清除所有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產(chǎn)生的垃圾——就像今天的野貓一樣。
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進化,一種新的貓科動物最終自然地在人類周圍安家:貓科動物。今天,寵物貓、流浪貓和野貓都屬于我們所說的家貓。
貓與人之間形成了一種互利的關(guān)系,一些科學家認為貓是自己馴養(yǎng)自己的。作為船上的捕鼠器,喵星人和世界各地的人們一起旅行:
塞浦路斯的一個墓地提供了最早的人類和貓生活在一起的考古證據(jù),可以追溯到9500年前。貓一定是人類故意帶到島上的。
在古埃及,人們崇拜貓,把貓制成木乃伊,有時甚至給貓戴上金首飾,以示主人的地位。
公元前31年,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公元4世紀左右,貓被引入羅馬生活,并在歐洲廣泛傳播。從這一時期的一具貓骨架可以看出今天家貓的頭骨縮短了。
杰弗里·喬叟在13世紀80年代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提到過一扇貓門。
從歐洲出發(fā),貓登上了前往美洲的船只,據(jù)報道,它們與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詹姆斯敦的定居者以及“五月花”號一起航行。
貓在歷史上一直充當捕鼠者的角色,甚至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它們還是美國郵政服務(wù)的正式雇員。
19世紀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養(yǎng)貓,不僅是為了它們的用途,也是為了陪伴它們。第一場貓展于1895年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時,貓在美國已被普遍接受為家庭寵物。
在這段時間里,貓可以自由進出人類家庭——甚至在20世紀20年代,卡爾文·柯立芝總統(tǒng)的貓也可以自由進出白宮。正如《100只改變了人類文明的貓》和《貓主人手冊》的作者山姆·斯托爾所寫的那樣:“在那個年代,沒人想過把貓關(guān)在家里——甚至連一只屬于美國總統(tǒng)的貓也沒有?!?/p>
一直把貓關(guān)在家里是不可能的,甚至也不是一個目標,直到20世紀出現(xiàn)了幾項重要的革新:冷藏、貓砂以及普遍的閹割和閹割。
盡管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這些變化使養(yǎng)貓成為可能,但從生物學上講,貓和幾千年前是一樣的。在過去的幾百年里,他們在社會中的角色不斷發(fā)展和擴大,但他們的基本行為和需求并沒有改變。
現(xiàn)代的貓(Felis silvestri卡圖斯)是一個或多個的后裔的四個或五個獨立的野生貓科動物:撒丁島人的野貓(Felis silvestri lybica),歐洲野貓(f·s·silvestri),中亞野貓(F.s.這種),撒哈拉以南非洲野貓(F.s. cafra)和(可能)中國沙漠貓(F.s.共有)。這些物種中的每一個都是F. silvestris的獨特亞種,但F.s. lybica最終被馴化,是所有現(xiàn)代馴化貓的祖先。
基因分析表明,所有的家貓至少有5只來自新月沃土地區(qū)的貓,它們(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們的后代)就是從那里被運送到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貓的線粒體DNA,發(fā)現(xiàn)有證據(jù)表明,最晚在距今116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利比卡貓就已經(jīng)分布在安納托利亞各地。在新石器時代開始農(nóng)耕之前,貓就已經(jīng)進入了歐洲東南部。他們認為,貓的馴化是一個復雜的長期過程,因為人們在不同的時間帶著貓通過陸路和船上貿(mào)易,促進地理上分離的利比加F.s. lybica和其他野生亞種(如利比加F.s. ornata)之間的混合事件。
中國貓
2014年,胡等研究報告了中國陜西省泉湖村仰韶中晚期(新石器時代早期,7000-5000cal BP)的早期貓-人互動的證據(jù)。在三個裝有動物骨頭、陶器碎片、骨頭和石器的灰坑中發(fā)現(xiàn)了8塊F. silvestris貓骨。其中兩塊貓頜骨的放射性碳年代在5560-5280cal BP之間。這些貓的大小范圍屬于現(xiàn)代家養(yǎng)貓。
吳莊國梁考古遺址左側(cè)有一具幾乎完整的大型動物骨骼,其年代可追溯到5267-4871 cal BP;第三處遺址下王崗也有貓骨。這些貓都來自陜西省,最初都被確認為F. silvestris。
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出現(xiàn)了F. silvestris,這支持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證明連接西亞和華北的復雜貿(mào)易和交換路線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存在了。然而,Vigne等人檢查了證據(jù),認為所有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貓都不是F. silvestris,而是豹貓(Prionailurus bengalensis)。Vigne等人認為,豹貓在公元前6世紀中期開始成為一種共生物種,這是另一場貓馴化事件的證據(jù)。
在馴養(yǎng)的最后支持下,其中一只貓死的時候似乎已經(jīng)老了。它的幾顆牙齒已經(jīng)磨損,這表明它活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年齡。研究人員推測,它在人類的幫助下度過了漫長的一生,人類為它提供了溫暖、安全的睡覺場所和充足的食物。
作者寫道:“這些結(jié)果表明,貓可能在定居中扮演了多種角色,從互惠的獵人和食腐動物到鼓勵動物甚至寵物?!?/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