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幅山水畫,崇山峻嶺、崎嶇山路、行旅趕路,縱然筆墨精妙,也無法獲取更多的創(chuàng)作信息。當畫中出現了兩行詩句,馬上就不同了。熟悉古詩的人,馬上可以領會,圖中描繪的是杜甫在四川?!皸倚北苁背鲎浴蹲蚤佒蓊I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蜀山,泛指蜀中山水,杜甫看到眼前山路險峻,聯想到半生漂泊愧對家人。
詩中的山水,美、險、奇,詩中的感情基調愧疚。如果以此為題進行創(chuàng)作,難度不小。這幅畫是明代畫家謝時臣的作品,生活在蘇州。他在創(chuàng)作中想到了文學作品中常用寫景襯托悲情的手法。眼前景色越美,情感就越發(fā)惆悵。
謝時臣 杜甫詩意圖為什么看到美景還會悲傷,這是由于陶醉其中,會想起過往發(fā)生的事情。對于杜甫而言,長安十年已經是不堪回首,安史之亂時又被叛軍抓入獄中,哪怕到了四川生活安定下來,也只有一間草堂居住。于是,才讓他有了遺憾與悲傷。謝時臣極力美化山色,就是要讓欣賞者結合杜甫的經歷,讀懂畫中的韻味。
謝時臣和明四家生活在同一時期,同一地方,但他們的藝術理念不同。謝時臣屬于“折中主義”,他既不屬于畫壇浙派,也不屬于吳門畫派,他學的是南宋院體與元代吳鎮(zhèn)的畫風。他重視細節(jié)的精準,也重視表達文人情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謝時臣 杜甫詩意圖 局部由于他特立獨行,后人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慢慢被人遺忘。從《杜甫詩意圖》的立意來講,就知道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簡直和吳門畫派同出一轍。從筆墨細節(jié)看,他落筆沉穩(wěn),用墨多變,構圖疏密有致,縱然無法和沈周、文徵明等人媲美,但也不弱于仇英。
到底是什么導致他默默無聞,思想和技法與他相似的唐伯虎卻天下聞名。也許從這幅《杜甫詩意圖》中可以找到答案。畫中有個細節(jié),木橋在中間斷開。杜甫的詩中寫道,“橋斷卻尋溪”。這本來是一種意象表達,說明內心孤獨無助。他在轉化過程中顯得過于直白。
謝時臣 杜甫詩意圖 局部直白,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未見得是好事情。寫文章講究言有盡而意無窮,畫山水也是這個道理。當謝時臣用簡單的畫面,把言外之意具象化之后,某種程度上削弱了這幅畫的藝術性。也就是說,他的作品過于通俗,少了些許逸趣。
他和同時代的文徵明和唐伯虎都有交集。與這兩位吳門畫派名家的作品比較,他在技法上可以一爭高低,在審美情趣上略有不足。他可以畫出蜀中山水的氣勢,也可以畫出蜀中山水的峻峭,但畫不出杜甫詩中的沉郁悲憤。
謝時臣 杜甫詩意圖 局部謝時臣的想法很好,創(chuàng)作手法也沒有太大問題。畫作中唯獨少了一點厚重感,讓人只看到了畫中的美景,并不能感受到杜甫的感傷。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