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俄羅斯原來在地理上相隔遙遠,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直到13世紀,中俄才通過蒙古間接獲得了對方的一些信息,原因是這一時期中俄都被蒙古征服。
13世紀,蒙古統(tǒng)治了俄羅斯,有些被蒙古人俘獲的俄羅斯人來到元大都,并且在大汗的軍隊中服役。當(dāng)時中國人稱俄羅斯人為“幹羅斯人”、“兀魯思人”。
蒙古帝國崩潰后,兩國的間接交往并沒有中斷。15-16紀羅斯商人到達中亞地區(qū),并通過當(dāng)?shù)氐纳倘速徺I中國商品,以這種方式保持了與中國的貿(mào)易聯(lián)系。
俄羅斯征服西伯利亞后,俄國的邊界與各蒙古汗國接壤,并通過蒙古人與明帝國接近,獲得了更多有關(guān)明朝的信息。俄羅斯因此成為那個時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與遠東各國直接相鄰的歐洲國家。
當(dāng)時英國也在積極尋找和開拓通往中國的陸路貿(mào)易通道,他們聽說經(jīng)過西伯利亞有可能到達中國時,便要求俄羅斯允許英國商人過境西伯利亞去中國,英國人的目的是要搶得與中國之間直接貿(mào)易的主動權(quán)。
在這種形式下,俄國決心要在對中國的關(guān)系上搶得先機,于是他們派出了首個官方使團,其任務(wù)是弄清通往中國的道路,獲得中國經(jīng)濟和政治方面的信息。
這個12個人組成的使團由伊萬·佩特林率領(lǐng),于1618年5月9日從托木斯克出發(fā)。俄國史料記載:“夏,7128年8月(俄歷)……日,沙皇和全羅斯大公米哈伊洛·費奧多羅維奇陛下命令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市哥薩克伊萬·佩特林探尋中國,鄂畢大河和其他國家的消息?!?/p>
佩特林使團于1618年9月1日抵達北京,全程用了3個月又22天,他們在北京一共逗留了4天,并帶回了明朝萬歷皇帝朱翊鈞給沙皇的書信。
佩特林回國后,寫了一篇名為《關(guān)于中國、喇嘛國和其他國土、游牧地區(qū)與兀魯思,以及大鄂畢河和其他河流、道路情況之報告》上呈給沙俄政府,其中記錄了前往中國途中以及到中國后的各種見聞。
使團從托木斯克出發(fā)后,一路跋涉,于7月6日來到一個叫穆爾果欽的兀魯思,這里住著曼齊喀圖王妃,佩特林認為她實際上是整個蒙古的統(tǒng)治者妃掌管?!八薪?jīng)由她那里去往中國的人,都由她發(fā)給蓋有她本人印章的文書,上面標(biāo)有前往城市的名稱。到達邊境時,需向守衛(wèi)人員出示文書和印章,才可放行進入中國邊界,否則堅決不許入境?!?/p>
從佩特林的記載來看,這個王妃應(yīng)該就是土默特部王妃也兒克兔哈屯,被大明敕封為忠順夫人,中國人稱她為“三娘子”。但她1612年已經(jīng)去世,也許是她的影響太大,以至于1618年佩特林來到時仍以為她還在位。
佩特林在那里看到了蒙古的城池和廟宇:“城池都建成四角形的,每個角都建有高大的塔形城樓;城樓下面是灰色石頭,上面才砌磚;城門呈拱形,與俄國城門相似,而在城門上方的城樓里,有重達20普特的青銅警鐘,城樓塔是磚砌的。蒙古人的院落也是磚砌的,四方形,院子的圍墻很高,院子里的房屋不高,也是磚砌的,但房屋的天花板上繪有各種顏色的花草,房屋四墻也以各種顏色的花紋裝飾,真是讓人流連忘返?!?/p>
“有2座磚砌的喇嘛廟,這個地方的寺廟都建成楔形,廟門朝向東南方向,寺廟頂上不是立著十字架,而是一些石刻小獸,不知是何種獸類。而寺廟內(nèi)景象奇異:一進廟門,迎面坐著三尊巨大的女佛像,佛像高達兩沙繩半,從頭至腳貼著金箱佛像都坐在高達一沙繩的石獸上,石獸身上飾有各種顏色的花紋。這些佛像的手中都拿著裝有液體的小瓶,面前都燃著牛油制成的長明蠟燭。寺廟大殿里的右側(cè)立有8個佛像,全部是男身,左側(cè)立有8個佛像,全部是少女的形象,從頭至腳鍍金,雙手前伸,似欲施禮,就像蒙古人對佛像行禮的姿勢。三尊大佛旁邊還立有兩座栩栩如生的裸體佛像,從遠處看真可以假亂真,分不清是泥塑還是真人。這些佛像面前燃著細細的蠟燭,細如麥秸,而且只冒煙沒有火苗。廟里誦經(jīng)時,吹奏起兩個巨大的喇叭,有一沙繩半長。只要吹起喇叭,就開始敲鼓,人們就跪倒在地,先是雙手合十,然后又分開,然后匍匐在地,保持此姿態(tài)約半小時;如若在誦經(jīng)時走進寺廟,會令人感到異??植?,這里有一一種令人驚愕的氣氛。這些寺廟的屋項都鋪著瓦?!睆呐逄亓值拿枋鰜砜?,當(dāng)時蒙古建筑形制與中原非常相似,廟宇中的布置和信徒們的禮佛方式與如今的藏傳佛教完全一致。
佩特林還評論了蒙古人的精神面貌,他認為,蒙古男人不講衛(wèi)生,但女人卻極為清潔。
在中國人的一般印象里,蒙古草原是馬的樂園,可是佩特林卻認為蒙古沒有良馬,但有很多騾子和驢子,這也許是佩特林看到蒙古馬體格矮小,樣子不如歐洲的高頭大馬神駿。
佩特林記載,從曼齊喀圖王妃駐地到中國邊界,騎馬需要兩天路程,然后從長城入境。他詳細描述了所見到的長城:“長城是磚石所建,我們計算了一下,長城兩側(cè)的墩臺約有100個,據(jù)說從大海至布哈拉,尚有墩臺不計其數(shù),每兩個墩臺間的距離約為一箭的射程……中國人說‘長城就是國界,而長城上的墩臺多是因為,一旦有敵人接近邊界,我們就在那些墩臺上燃起烽火,以使我們的人集合,到城墻上和墩臺上各就其位’……穿過城墻的邊界后,就進入中國城市錫喇喀勒噶,該城城樓下有5個門洞,城門洞又低又矮,騎馬時需俯身方能通過。除這一處城門外,長城邊界上再無別的入口。來自各國的人都從這一個關(guān)口進入錫喇喀勒噶城?!?/p>
“該城為石頭所建……城市氣派華麗,行業(yè)興旺,城樓很高,與莫斯科相仿,樓窗和城門口都架有大炮;炮身短,還有很多小型武器,城門、城樓、城墻上都有士兵守衛(wèi)。太陽下山時便用三門炮齊射三次,然后開始敲鼓,夜里三時又敲鼓,黎明時分再次鳴三聲炮,城門關(guān)閉直到早朝6時。
城里有很多石砌的店鋪,刷以各種顏色,上面繪有各種花草,店鋪里貨物種類繁多?!?/p>
“城里店鋪旁還有很多飯館和酒館,酒館里各種酒類俱全,里面有很多醉鬼和娼妓;道路兩旁還有一些石建的監(jiān)獄;對小偷處以絞刑,對強盜要斬首示眾,對偽造證件者要砍去雙手。
從錫喇喀勒噶到中國城市錫喇騎馬要走一天。錫喇城也是石頭的,城墻高聳威嚴,據(jù)說騎馬繞城一周需2天。 城樓有12座,城樓窗口和城門兩側(cè)都架著大炮,還有很多各種小武器,有衛(wèi)兵日夜在城門和城樓守護。該城有5個城門可以人城,城門高大寬闊,是鐵的,上面布滿鐵釘,城門旁架著大炮,有許多石制炮彈。由一個城門進入穿過全城到另一個城門要走半天……城里生意比前面那個城市更興隆,蔬菜和瓜果更多,早晨行人多得水泄不通?!?/p>
“供使節(jié)居住的房子在城外,是石砌的。水井都是用灰石砌成,井口上方圍著銅板。這座城市比前面一座更好、更加漂亮,飾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官府衙門里站著哨兵,手持各種兵刃;他們擊的鼓很像俄國的木桶?!?/p>
佩特林所說的錫喇喀勒噶和錫喇就是蒙古語中的張家口和宣化,在佩特林筆下,這兩座長城上的軍事重鎮(zhèn)城防守嚴密、武備充分,墻高大堅固,然而城內(nèi)市場繁榮,充滿了祥和的生活氣息。
離開宣化后,佩特林一行接著往前走,“從錫喇城騎馬到中國城市雅爾需行三日。這是一座石城,十分宏偉,據(jù)說騎馬繞城一周需一天半。城樓很多,有4處城門可以進城。城樓和城門口有許多大炮和短銃,還有衛(wèi)兵把守,像前面那座城一樣。炮彈是石頭的,比人頭還大。城門高大寬闊,同樣包著鐵皮,上面釘著密密麻麻的鐵釘。這座城市里的市場更熱鬧,貨物齊全,有各種蔬菜和其他吃食。市內(nèi)無一處空地,到處是磚石砌成的院落和店鋪,還有十字街口。他們的驛站與我國相似。一走進市場,會聞到甘露蜜的香味。
從雅爾城到泰達城需騎行三日。該城亦為石頭所建,高大宏偉,據(jù)說騎馬繞城一周需兩天。該城有5座城門可以進入,城門包著鐵皮,上面釘滿密密麻麻的鐵釘。城里的庭院和店鋪都是磚石砌成,店鋪里的商品較之前面兩個城市更多,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蔬菜。小酒館里賣酒、蜜水和各種外國酒水。城門兩側(cè)和城樓旁有大炮、炮彈和衛(wèi)兵。
這座城的長官出行時,總有約20名衛(wèi)兵在前面喝道,并為他們撐著黃羅傘。這座城里的人口也比前面幾個城市多,各種貴重物品、蔬菜和大米都十分豐富充足。而從泰達城到白城騎馬需行兩天。城為磚石所建,潔白如雪,故得名白城。城市宏偉壯觀,據(jù)說,騎馬繞城一周需三日。進入該城有一座城樓,城樓下有三座城門,城門皆高大寬闊,包著锃亮的鐵皮,上面釘滿密密麻麻的黑色鐵釘。城樓和城門旁有不少大炮,每枚炮彈重達兩普特。
城里的店鋪一家挨著一家,店鋪之間的街道都是用灰色的石頭鋪成,店鋪和庭院也都是磚石所建。店鋪前面都有刷成各種顏色的木柵欄,在店鋪之上還建有磚房。店鋪和其他房屋亭的屋頂上都鋪有磚瓦,而屋頂之下的部分還被刷成各種顏色,并且繪有圖案;四墻上掛的人物畫像先是畫到紙上,再裱到綢緞和絲絨上。而廟里的人像是泥塑的,并且從頭到腳周身貼著金箔,面目十分猙獰!
寺廟可以隨便參觀。我們在白城看到為修建寺廟募捐的情景。三個人并排前行,其中有兩人用木棒敲著木魚,另ー個人肩扛神像,手里也敲著木魚,神像十分寬大。神像上沒有題詞,畫得很出色。在這座城里,我們還看到鸚鵡和侏儒,還有架著鷹的養(yǎng)鷹人。這個白城里的各種貨物、貴重商品、蔬菜和吃食比別的城市更豐富。當(dāng)長官們?nèi)ニ聫R或無論去哪里出行時,總有衛(wèi)兵20名左右手持長矛,30人左右手握棍棒在前面開路、侍從們?yōu)殚L官撐著很大的黃羅傘,口中喝道:‘喔!喔!’”
“從白城到大中國城有2天行程,大明皇帝就住在這里。這座城市非常大,石頭砌成,潔白如雪,呈四方形,繞城一周需4日。城市四角矗立著一些高大的城樓,潔白如雪;城墻中央也矗立著一些高大的城樓,城樓的顏色也是潔白如雪。城樓帶有花檐,刷著藍黃兩種顏色。城樓的炮眼上架著大炮,城門旁也架著大炮,堆放著炮彈。每座城門有20名衛(wèi)兵把守。
在大中國城的白色外城之內(nèi)還有一座磁城,那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據(jù)說從城墻到大中國城的白城,徒步沿著一條石砌的街道需行半日。一直到磁城,街道兩旁都是磚石砌的店鋪,出售各種各樣的貨物;街道為灰石所鋪,店鋪的上面還有磚砌的房子。店前是漆成彩色的木幫欄。大明皇帝住的磁城以各種奇珍異寶裝飾起來,皇宮矗立于磁城中央,宮殿的上方是金頂。
大明皇帝所居住的大中國城地處平原、繞城有一條河,名為游河,注人黑海。據(jù)說從大中國城到大海7天行程。大船開不到距海7天路程的大中國城下,貨物都是用小船和平底帆船運進城,大明皇帝將這些貨物分配給中國的各個城市?!?/p>
佩特林所說的地名都是蒙古語,除了張家口和宣化外,雅爾城就是懷來,泰達城是南口,白城是昌平,大中國城就是北京。這些地名,清晰地顯示了佩特林使團取道蒙古,從張家口入境到達北京的線路,之所以在他的記載中都以蒙古語來稱呼這些城市,是因為他的使團中聘用了兩位蒙古喇嘛做向?qū)Ш头g。由于中俄雙方語言不通,但兩國對蒙語都很熟悉,所以由蒙古人負責(zé)領(lǐng)路與溝通是最合適的;而且沿途的蒙古汗國之間經(jīng)常有戰(zhàn)爭,但他們都尊崇佛教,所以有喇嘛隨行,使團就不會受到傷害。佩特林的詳細記錄和描繪,讓后人看到了明末長城到北京沿線城市的建筑風(fēng)貌、市井生活和防務(wù)情況,看起來非常繁榮穩(wěn)定。
由于佩特林沒有能進入紫禁城覲見皇帝,所以,他關(guān)于紫禁城是一座磁城,也就是磁石建造的城的說法應(yīng)該是道聽途說,甚至是他的想象和杜撰。而且他把北京的外城墻和城樓都描述成白色,也是與事實不符的,在中國的文化觀念里,絕不會把首都城墻刷成白色,佩特林這么寫,也許是他本人偏愛白色的緣故吧,因為他幾乎把一路上看到的城墻城樓建筑都描繪成白色。而所謂“黑?!睉?yīng)該是渤海之誤。佩特林沒能見到皇帝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攜帶合適的禮物,因為按大明規(guī)定,使者不奉上貢禮是沒有資格覲見的。
明朝對佩特林使團的首次來訪是很重視的,派禮部官員出面接待,并把他們一行安排在一個“很大的外交驛館”中。然而明朝并沒有把他們當(dāng)做平等國家來的使者,而是按慣例將他們當(dāng)做朝貢使團。
萬歷皇帝派了一個被佩特林稱為“外務(wù)秘書”大臣前去詢問他們,“到中國來有何目的?”
佩特林記載:“這個大臣在200個騎著驢子、衣著光鮮的人陪同下來到驛館。俄國使者和明朝官員談話的場所也布置華麗,這里用來招待客人的是‘羅曼釀’(白蘭地)和各種海外運來的飲料”。
這段記載非常有趣,因為我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明朝大臣的隨侍是騎驢出行的。如果真是那樣,說明明末時,中國已經(jīng)嚴重缺乏馬匹了,遭遇了宋朝曾經(jīng)遭遇過的困境,由疆域萎縮導(dǎo)致牧馬草場的喪失,這也反映了當(dāng)時明朝國力的衰弱。而用白蘭地招待客人,說明明朝的海外貿(mào)易還很興盛,西洋貨物仍能進入,海禁政策并沒有想象中的嚴厲。
佩特林告訴這位大臣說,是“全俄羅斯大君主、沙皇米哈依爾?費奧多羅維奇大公派他們到中國來了解情況并覲見皇上的?!?/p>
中國官員得知佩特林等人“未帶任何禮物”,便道:“按我們中國的風(fēng)習(xí),沒有禮物不能見我們的皇帝?!彼踔霖?zé)備俄國使者說:“你們是白沙皇首次派來的使節(jié),本應(yīng)向我們的皇帝進薄禮。我們所看重的并不是禮物,而是白沙皇向皇帝進獻了札物,這樣,吾皇也會派使臣帶著禮物去見你們的沙皇,并且會賞賜你們這些使者并護選你們回國?!?/p>
了解了中國的這些規(guī)矩后,佩特林感到自己空手而來有失俄國臉面,便改口說他們是西伯利亞國王派來解中國情況的,并沒有帶國書和禮物,如果是沙皇派來的使者,一定會帶國書和禮物。
隨后雙方交換了各自國家的信息,“外務(wù)秘書”談到了中國與鄰國的貿(mào)易以及與滿人的戰(zhàn)爭。佩特林詢問,為什么中國這樣的大國沒有使者和商人去俄國。“外務(wù)秘書”回答說,“因為你們那里所有的一切我們這里都有!”這種顢頇態(tài)度與后來的乾隆皇帝一無二致,以此可見,傲慢與偏見、閉塞與因循并不是清朝獨有,大明同樣如此。
這次談話后,佩特林就得到了以萬歷皇帝名義書寫的一份國書,但這份國書帶回俄羅斯后,因為沒有人懂漢語,直到1675年才被譯出,距佩特林出使中國已經(jīng)過去了57年,明朝也早已不復(fù)存在。萬歷皇帝在信中表示允許俄國使者或商人來中國,但強調(diào)不會允許中國使者和商人去俄國。
佩特林根據(jù)他在北京期間的觀察,認為中國人無論男女都很清潔,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很發(fā)達,但不擅長打仗,打起仗來很膽小,他聽說不久前蒙古人用奇襲奪取了兩座城市,這應(yīng)該指的是滿洲人在1618年攻占了撫順和開源。
佩特林雖然沒能進入紫禁城見到中國皇帝,但是他成功到達北京,是歐洲人在歷史上第一次找到經(jīng)過西伯利亞和蒙古通往中國的道路,在地理發(fā)現(xiàn)方面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也為后人留下了當(dāng)時中國繁榮富裕、干凈文明、愛好和平的形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