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語錄》(《論語》)
1.《論語十則》中,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論語十則》中,論述好學精神和教學態(tài)度的兩句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十則》中,談論孔子的治學方法的兩句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論語十則》中闡述關于對待事物應保持正確態(tài)度的語句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十則》中強調學習要有謙虛求實的態(tài)度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4.《論語十則》中,孔子評論孔文子的兩句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論語十則》中,論述學習的三個層次的語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論語十則》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們常用來說明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論語十則》中闡述關于學習態(tài)度的語句是: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8.《論語十則》中,闡述關于學習方法的語句是:(1)學而時習之;(2)溫故知新;(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默而識之。
9.《論語十則》中,表現(xiàn)個人修養(yǎng)的語句是:人不知而不慍。(闡述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采取的正確的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yōu)榱吮砻鳌爸灰撔那蠼蹋教幎加欣蠋煛钡挠^點時,常引用《論語》中孔子的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p>
11. 孔子認為向別人學習,發(fā)揚長處避免短處,那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從正面學習,也要善于從反面借鑒這一意思時,我們可以引用《論語十則》中的一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論語》中強調復習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3.《<論語>十則》中,闡述了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也是一種樂趣的句子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4、《論語》中經(jīng)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fā)的兩句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二、《魚我所欲也》(《孟子》)
1.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全篇中心論點:舍生而取義者也。
3.表明“我”不會做“茍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4.作者說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賢者能做到堅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5.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6.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以“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說明了自己對不合禮義的高官厚祿的否定態(tài)度。
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1.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表明生活、思想、行為上的磨難的目的的句子是: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孟子認為國家常常會滅亡的原因是(或文中分析亡國的條件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文中從內(nèi)外兩方面揭示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的兩句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5.說明人才必須經(jīng)過艱苦磨煉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劌論戰(zhàn)》(《左傳》)
1.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表明曹劌求見魯莊公原因的兩句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曹劌認為'可以一戰(zhàn)'的條件是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懼有伏焉。
4.能體現(xiàn)曹劌軍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轍亂旗靡,故逐之。
5.有利于反攻的時機是在“彼竭我盈”的時候。
6.反映戰(zhàn)前政治準備,表現(xiàn)曹劌“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后才同意追擊的理由何在?夫大國,難測也。
8.曹劌進見時,他的同鄉(xiāng)反對的理由是: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9.《曹劌論戰(zhàn)》一文中,曹劌在對戰(zhàn)爭的論述中解釋自己判斷出已發(fā)現(xiàn)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10.《曹劌論戰(zhàn)》中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作者只用了“齊人三鼓”、“ 齊師敗績”和“ 遂逐齊師 ”三句,就概括出魯軍從防御到反擊再到追擊齊軍的全過程。
五、《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1.文中描寫鄒忌外貌的句子是: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2.文中寫鄒忌對妻認為他美的看法的語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文中寫鄒忌對“妾之美我”看法的語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4.寫齊威王獎賞進諫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語句: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5.寫齊威王獎賞進諫的政令下達“期年之后”的情況:雖欲言,無可進者。
6.文中與“王之蔽甚矣”相照應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7.文中寫鄒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8.文中寫齊王納諫而達到國內(nèi)大治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9.文章中寫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啟發(fā)的句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鄒忌分析齊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11.《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描述齊威王納諫后,群臣紛紛進諫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12.寫齊王受鄒忌啟發(fā),用懸賞的方法廣泛征求臣民意見的句子: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p>
13.鄒忌經(jīng)過冷靜理智地分析,在齊王面前巧妙地將家事與國事進行類比,最后鄒忌得出結論: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4.鄒忌的諷諫最后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六、《出師表》 (諸葛亮)
1.《出師表》中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一文中最能代表諸葛亮有賞有罰,賞罰標準要嚴格一致的執(zhí)政理念的兩句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文中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3.《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或者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一致。
4.《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中諸葛亮自敘本志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表現(xiàn)作者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tài)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6.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原句)開張圣聽;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親賢臣,遠小人。
8.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
9.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0.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1.通過對比寫出先后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12.文中高度概括了先帝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艱難險阻,也表達了作者愿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深情的句子: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3.嚴明賞罰的句子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高中古詩文必背64篇
古詩文情景默寫混合
1、“雨”是古詩中一個重要的意象,常常成為詩人抒發(fā)情感的載體。如韓愈《早春》中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表達早春時節(jié)雨的細柔與草的若有若無。
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表達作者思親難歸的憂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達歷史的滄桑與無常;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表達處境的艱難。
2、古詩文以“月”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達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別時的凄涼,“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女演奏技藝高超,樂曲結束,聽者還沉浸在其中。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襯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用樂景襯托白居易身居貶謫之地的孤獨,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寫出了又一個春天來到,而往事卻不堪回首的無奈。
3、面對浩浩長江和滔滔黃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無數(shù)詩情畫意來,如李白《將進酒》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赤壁賦》中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4、古詩詞里有很多詩句讀起來既膾炙人口,又給人以激勵。如李白《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北磉_出雖然苦悶但不失去信心,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xiàn)理想施展抱負。
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傳達出作者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
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本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現(xiàn)在多指鞠躬盡瘁至死方休的奉獻精神;王安石《登飛來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啟示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才不會被眼前瑣事所牽絆。
古詩文名句名篇
1(1)在《論語·學而》中,“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三個問題就是曾子每天“三省吾身”之時想到的。
(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流露出詩人在傷感中的自我安慰又交織著達觀與消極的矛盾的兩句是:“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2(1)在《詩經(jīng)·氓》中,“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兩句,借寫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容顏衰老和被拋棄。
(2)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指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這三句表明在孟子心中有比生命更高的追求,為了這個追求他不會茍且偷生。
3(1)在《詩經(jīng)·氓》中,女子訴說,多年做了你的妻子,家務沒有不干的,而且“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指出,人才要在困境中成長,要經(jīng)受磨練,這種磨練的益處是:“(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句,描畫出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側面寫出了春雨的滋潤和詩人對早春的喜愛。
4(1)《左傳》的《曹劌論戰(zhàn)》里記載,在魯莊公的戰(zhàn)前表現(xiàn)中,曹劌認為做到了取信于民的一點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李白《蜀道難》中談到蜀道的來歷,用“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兩句引入“五丁開山”的傳說,為詩歌增添了浪漫氣息。
5 (1)荀子在《勸學》中強調學習必須持之以恒,用好馬從反面設喻來說理的兩句是“騏驥一躍,不能十步?!?/p>
(2)《戰(zhàn)國策》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認為,客人說他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客人“欲有求于我也”。
(3)李白《蜀道難》中運用夸張手法,寫出秦蜀之間有高山阻隔,只有鳥可以飛越山頂?shù)膬删涫牵骸拔鳟斕子续B道,可以橫絕峨眉巔?!?/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