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代,正值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國力強盛,稱雄于世界東方。詩歌藝術更加發(fā)達,李白杜甫等大詩人輩出。杜牧就是活躍在盛唐和中唐時期的一位大詩人,他與李白杜甫并稱為“唐詩三杰”。杜牧一生坎坷,又愛慕一人,年少時的遭遇和社會動蕩都使他在中年迷失自我,頹廢放蕩。但是,他那顆向往愛情和理想的心,始終未曾改變。
一、祖業(yè)凋零,家道中落
杜牧生于803年,出生在一個世代功名的家族。杜牧的祖父杜景升是中書舍人,父親杜寅則官居京兆少尹,可謂功名顯赫。杜牧從小就受到家學熏陶,詩書不離手。他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大哥杜拯,和一個溫順可人的姐姐。一家人本應該和睦美滿地生活,誰知好景不長。
811年,杜牧8歲那年,祖父杜景升突然去世,這對杜家是個重大打擊。杜景升一生清正廉明,但去世后,敵人嫉妒他的功名,紛紛進言讒言,致使他生前獲得的榮譽盡數(shù)被攪渾。杜牧父親杜寅欲為父親鳴不平,奈何沒有實際證據(j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祖父一生的心血就此化為烏有。
杜景升的突然離世和身后之禍使杜家元氣大傷。原本可以依靠祖父功名謀得官職的杜寅再無施展抱負的舞臺,只能無奈地遷居故鄉(xiāng)種田度日。家道中落的變故讓還是孩子的杜牧受到很大打擊,他再也看不到父親昔日在朝堂上的風采,取而代之的,是父親在田間勞作時日漸衰老的背影。
好不容易等杜牧15歲時,父親杜寅終于等到重新入仕的機會,但此時杜寅已經積勞成疾,身體每況愈下。就在杜牧為父親捉襟見肘工作時,悲劇再次降臨——杜寅竟然突發(fā)重病,未及就醫(yī)便撒手人寰,生命戛然而止。杜牧跪在父親冰冷的遺體前,淚水止不住地流淌,他還來不及為父親做任何事,父親就離他而去。
父親的離世讓杜牧悲痛欲絕,家中只剩他和姐姐相依為命。杜家的房產土地都已變賣,僅靠著杜寅的微薄積蓄日子才勉強能維持。杜牧不得不拋棄少年時的詩書夢想,只想著賺錢養(yǎng)家。好在他勤奮好學,文采過人。在親友的幫助下,他以文章和教書為生,渡過了一段困難時期。
二、一篇《賦》成名,踏上仕途
825年,杜牧22歲,在經歷父親去世的悲痛之後,他暫時擺脫了生計的后顧之憂,開始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中去。杜牧博覽群書,詩詞造詣日深,很快就在文壇嶄露頭角。有感于安史之亂以后的國事艱難,杜牧創(chuàng)作了許多愁苦的詩篇來抒發(fā)心聲。
828年,25歲的杜牧終于迎來人生的第一個高峰——他創(chuàng)作了千古絕唱《阿房宮賦》。全篇共三千字,文辭精美流暢,意境悲苦動人?!白怨攀潘仗咸?濁流清流各東西”開篇兩句便鋒芒畢露,結尾“恨不能系住春風馬,又恐花落淚,淚落花”更是言簡意賅地描繪出令人扼腕的哀愁。
《阿房宮賦》一經發(fā)表,便引起了很大反響,沈既濟、歐陽修等大文豪無不大加贊賞,傳為佳話。當時著名學者吳武陵在讀到這篇賦後,激動地說這是千載難逢的絕作,一定要把作者推薦給朝廷重用。吳武陵說到做到,他多方奔走,終于說動時任禮部侍郎的崔郾為杜牧舉薦。
在兩人的幫助下,杜牧如愿以償?shù)孬@得了一個官職——校書郎。校書郎只是個閑散的小職,但是對于杜牧這樣家道中落的文人來說,已經是莫大的鼓舞了。站在仕途的起點,他滿懷理想和抱負,恨不得立刻上任去施展才華。
三、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好友的歌姬
校書郎的閑散很快便消磨掉杜牧的工作熱情。830年前后,杜牧在好友沈傳師的勸說下決定辭官,一心想要放下一切去游歷天下。
沈傳師自幼與杜牧交好,兩人志趣相投。他勸杜牧說:“你我都還年輕,正應該去見識這個世界的千奇百怪,若就此束手就擒,豈不可惜人生最寶貴的時光?你我不都崇尚詩和遠方嗎,何不就此一游?”杜牧聽后頗感興味,決定聽從好友建議,辭了閑散的官,只身踏上了看世界的旅程。
杜牧起初還略有不舍,但當他見識到大好河山之后,旅途中的種種新鮮事物便打消了他的顧慮,一天天往深處走去。游歷途中,杜牧來到了江西,本想繼續(xù)前行,卻在這里邂逅了無比動人的青春之花——張好好。
張好好是杜牧好友沈傳師府上的歌姬,長得極美,正是17歲的妙齡少女。她瓜子臉,皮膚白里透紅,眼如點漆,唇若涂朱,聲音清脆悅耳。杜牧一見鐘情,頻頻出現(xiàn)在沈府,只為得見張好好一面。張好好也被杜牧的才華和風度所傾倒,兩人成了彼此心之所念。
正當杜牧想向好友表明心跡時,卻被狠狠打擊到——原來在他浪跡天涯時,張好好已經成了沈傳師的寵妾。杜牧自忖不是輕浮放蕩之人,止住了對張好好的念想,但心底那份思念卻從未消停。張好好的音容笑貌時常出現(xiàn)在他的夢中,成為日后放蕩生活的一個隱秘動力。
四、揚州任官,浪跡煙花
832年,在牛僧孺的舉薦下,杜牧重新入仕,被任命為揚州節(jié)度使。揚州是當時經濟最發(fā)達的城市之一,商業(yè)繁華,人口眾多,掌控這里無異于掌控華夏的經濟命脈。這樣重任大權落在杜牧手中,使他有機會施展抱負。
然而,可能是許久未嘗權力滋味,杜牧并未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勤政愛民,反而整日沉浸在揚州的煙花之地,與歌姬們笙歌暢飲。所到之處,長笛縱橫,酒色炫目。杜牧也不再掩飾自己的放蕩,整日樂呵呵地酣睡在美人懷中。
有識之士看不下去杜牧荒廢政事,紛紛上書彈劾他不務正業(yè),還有人寫匿名信致雷州刺史鄭颋,舉報杜牧“恣意縱欲,日夜不修”。這些彈劾很快傳到朝廷,讓文宗皇帝大為震怒。鑒于杜牧確實表現(xiàn)不佳,朝廷只得將他貶去擔任華州刺史。
杜牧對自己的貶官并不介意,甚至有些解脫——他再也不用應付那些繁瑣的政事,可以過上無拘無束的生活了。杜牧來到華州後,依舊我行我素,仗著刺史的身份,整日沉迷在歌舞酒色中,廣結歌姬美人。杜牧的這種任性放蕩很快又惹來民憤和上級不滿。
五、難忘的張好好
833年前後,杜牧被貶為洛陽刺史。命運弄人,在洛陽,杜牧竟然與當年的心上人張好好再次邂逅。十年后的張好好,已非當年的傾國傾城,歲月在她臉上劃下了滄桑的痕跡。但是杜牧依然從她臉上看到了當年的影子。一瞬間,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杜郎,我們又見面了。”張好好上前打招呼?!昂煤?真的是你嗎?”杜牧有些不敢相信?!笆俏?杜郎還認得我嗎?”張好好笑了,露出了少女時的甜美。杜牧心中五味雜陳,記憶的波濤里,他和張好好還停留在十年前的青蔥歲月。他想起自己曾經傾慕張好好的點點滴滴,拼命想要抓住逝去的時光,卻徒勞無功。
“我一直念著你,想著你還好嗎?”杜牧脫口而出。張好好愣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哀愁,“杜郎,當年我們都太年輕,你我原本不該。如今我已經老了,也該自己走完這一生的路?!备袀?張好好不禁潸然淚下。杜牧心中久久不能平復,他不想放開張好好,卻也知道他們之間已無可能。
從此杜牧放任自己沉溺哀愁,不再掩飾對張好好的感情,甚至故意傳出兩人有染的流言。他整日借酒消愁,形容枯槁。洛陽的村民們見他頻繁出入歌樓昏庸于酒色,深感不忍,勸他要珍惜身體和名聲,他只是嗤之以鼻,絲毫不在意旁人的非議。很快,關于杜牧和張好好風流韻事的傳聞便在洛陽城里傳開了。
六、放飛肉體,守著一顆不滅的心
852年,杜牧以放蕩不羈而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享年僅50歲。一生中30多年都在煙花之地度過,可見他放浪的程度。然而,如果將杜牧的人生經歷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相提并論,也許可以認為這些年的放蕩,不過是他內心的一種幻想和寄托,是他用來逃避時代亂象的方法。正如有人所說,杜牧“放飛了肉體,守住了靈魂”。
杜牧這種起起伏伏的人生軌跡,反映了整個唐朝晚期社會動蕩的寫照。杜牧年少失怙,又遇動蕩,理想和事業(yè)都受挫,失去方向,只能在紊亂的環(huán)境中放任自我。其放浪的行為固然不可取,但也可以理解是他那個時代文人的一種心態(tài)投射。杜牧雖放浪形骸,但他用這種方式守住了他對愛情和理想的那一份執(zhí)著,這也是難能可貴的。每個時代都有其“杜牧”,我們不應妄加評論,而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理解。
結語
杜牧的一生,是一部唐代社會縮影。他經歷的坎坷起伏,代表了整個時代文人的困頓與無奈。盡管外在行為頹廢,但杜牧始終沒有丟掉做人的本心。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放飛了肉體,守住了靈魂”。后人不應輕視他的放蕩,而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去理解和體恤一個時代文人的無奈。每當我們想要評判一個人時,不妨多想想,那個時代的背景對他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