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宣公·宣公十五年 解揚守信 宋及楚平 晉師滅潞 魯初稅畝

  【經(jīng)】十有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秦人伐晉。王札子殺召伯、毛伯。秋,螽。仲孫蔑會齊高固于無婁。初,稅畝。冬,蝝生。饑。(公元前594年,丁卯,周定王十三年,魯宣公十五年,齊傾公五年,晉景公六年,秦桓公十年,楚莊王二十年,宋文公十七年,衛(wèi)穆公六年,陳成公五年,蔡文公(文侯)十八年,曹宣公元年,鄭襄公十一年,燕宣公八年,許昭公二十八年,邾定公二十年,杞桓公四十三年,紀(jì)莊侯二十年,莒渠丘公十四年,滕文公六年

  【傳】十五年春,公孫歸父(子家)會楚子于宋。(拉與楚的關(guān)系,魯至衰

  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字尊,亦稱伯尊,孫伯糾(一作“孫伯起”)之子,晉國大夫,公元前五七六年因郤锜等進讒言而被殺。)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惶旆绞诔?,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strong>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鼓酥埂J菇鈸P(亦書解陽,字子虎,名揚,先人食邑于解(在今山西運城),因以為氏,晉國大夫?!妒酚?鄭世家》謂其霍人。)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將殺之,使與之言曰:「爾既許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無信,女則棄之,速即爾刑?!箤υ唬骸赋悸勚?,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謀不失利,以衛(wèi)社稷,民之主也。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無霣(yǔn,古通“隕”),又可賂乎?臣之許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歸。(信與義只有第一次,初心而已

  夏五月,楚師將去宋。(杜預(yù)注曰:在宋積九月,不能服宋故。)申犀稽首于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雇醪荒艽稹#?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杜預(yù)注曰:未服宋而去,故曰棄言。)申叔時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聽命?!箯闹#?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杜預(yù)注曰:筑室於宋,分兵歸田,示無去志。王從其言。)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弧棺臃磻?,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華元為質(zhì)。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梗?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杜預(yù)注曰:楚不詐宋,宋不備楚。盟不書,不告。)

  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酆舒為政而殺之,(杜預(yù)注曰:酆舒,潞相。)又傷潞子之目。晉侯將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雖多,何補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杜預(yù)注曰:仲章,潞賢人也。黎氏,黎侯國,上黨壺關(guān)縣有黎亭。)虐我伯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茲益罪也。后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討有罪,曰將待后,后有辭而討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與眾,亡之道也。商紂由之,故滅。天反時為災(zāi),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zāi)生。故文反正為乏。盡在狄矣?!箷x侯從之。六月癸卯(十八日),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位于潞城(潞國國都)西,也在今山西長治市的潞城市東北,現(xiàn)在叫石梁,境內(nèi)有漳河,河?xùn)|是長治市黎城縣。杜預(yù)注曰:曲梁,今廣平曲梁縣也。書癸卯,從赴。)辛亥(二十六日),滅潞。(潞國位于今山西長治市的潞城市東北)酆舒奔衛(wèi),衛(wèi)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周莊)王孫蘇與召氏(召戴公)、毛氏(毛伯衛(wèi))爭政,使王子捷(杜預(yù)注曰:王子捷即王札子。)殺召戴公及毛伯衛(wèi)。卒立召襄。

       王孫蘇與召氏、毛氏爭政,這是周王室的內(nèi)部事務(wù),這三人都是此時周王室的卿士。王孫蘇指使王子捷殺召伯和毛伯衛(wèi),最后立召戴公之子召襄為政。王孫蘇可能就是王叔桓公,王子虎之子,周莊王之孫(所以才稱王孫),這些年也常露面。召戴公是召桓公之后,此前沒有出過場,如此說來召康公的后人傳到召襄公了,不過召襄公之后一世失考。毛伯衛(wèi)可有把年紀(jì)了,首次見他是公元前636年,被狄人俘虜,那時候還是周襄王時期,還比較年輕;公元前626年受周襄王委托來魯國給魯文公發(fā)委任狀;周襄王死后沒錢安葬,公元前618年曾到魯國求金;算一下他從政50余年了。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晉地,位于今陜西渭南市大荔縣步昌鄉(xiāng)小坡村附近,古代有輔氏城,此地位于黃河西岸,距黃河20里。)壬午(二十七),晉侯治兵于稷(晉地,在今山西運城市稷山縣南有稷山,山下有稷亭,相傳為晉侯治兵處。杜預(yù)注曰:稷,晉地,河?xùn)|聞喜縣西有稷山。)以略狄土,立黎(又名耆,位于今山西長治市長治縣西南黎侯嶺(又稱羊頭嶺)下的黎嶺村附近,這是商周前的古黎國;晉復(fù)立黎侯,可能遷徙到今山西長治市黎城縣東北,此地有黎侯城。后來出現(xiàn)的“黎民”一詞,原先只是指黎國之民。)侯而還。及洛,(晉地,因洛水而得名,在今陜西渭南市大荔縣東南,此地位于秦師駐營西南約40多里。)魏顆(魏犨之子,魏锜之弟)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魏犨)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辜白洌w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辜拜o氏之役,顆見老人結(jié)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p>

    “結(jié)草”,據(jù)說后來魏氏子孫遷住此地,起名“結(jié)草村”,位于今陜西渭南市大荔縣步昌鄉(xiāng)與范家鎮(zhèn)交界處,距輔氏東北10多里。當(dāng)然,這只是結(jié)草銜環(huán)典故中的結(jié)草篇,銜環(huán)篇見于《后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xù)齊諧記》,都是感恩報德的故事,后人將兩者合在了一起。

  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士貞子、士渥濁)以瓜衍之縣。(在今山西呂梁市的孝義市虢城村,古又稱瓜城。)曰:「吾獲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喪伯氏(荀林父)矣。」(杜預(yù)注曰:邲之?dāng)?,晉侯將殺林父,士伯諫而止。)羊舌職(申生時期的羊舌大夫之子,叔向之父)說是賞也,曰:「《周書》(《尚書·周書·康皓》)所謂『庸庸祗祗』(如同子子、老老之筆法)者,謂此物也夫。士伯庸中行伯,君信之,亦庸士伯,此之謂明德矣。文王所以造周,不是過也。故《詩》(《詩經(jīng)·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曰:『陳錫哉周。』能施也。率是道也,其何不濟?」

  晉侯使趙同獻狄俘于周,不敬。劉康公(王季子)曰:「不及十年,原叔(趙同)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梗?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杜預(yù)注曰:為成八年(前583年)晉殺趙同傳)

  初稅畝,(丈量魯國百姓擁有土地的畝數(shù),讓他們按畝交稅。)非禮也。谷出不過藉,以豐財也。(魯國從古代起都是實行上交收成的十分之一的井田制,一直認(rèn)為是天下最合適的稅法。多于十分之一,就是夏萊橫征暴斂的做法;少于十分之一,就是蠻貉不開化的做法。

  冬,蝝(yuan2,是蝗的幼蟲)生,饑。幸之也。(杜預(yù)注曰:風(fēng)雨不和,五稼不豐。正義曰:此年“秋,螽”。知不為螽而饑者,《春秋》書螽多矣,有螽之年皆不書饑。而此獨書饑,知年饑不專為螽,故云“風(fēng)雨不和,五穀不豐”也。幸虧是冬季

譯文

  十五年春季,魯國的公孫歸父在宋國會見楚莊王。

  宋國人派樂嬰齊到晉國報告急難,晉景公想要救援宋國。伯宗說:“不行。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達不到馬肚子?!咸煺诒S映?,不能和他競爭。晉國雖然強盛,能夠違背上天嗎?俗話說:'高高下下,都在心里?!恿骱蠢锶菁{污泥濁水,山林草野里暗藏毒蟲猛獸,美玉也藏匿著斑痕,國君也得忍受點恥辱,這是上天的常道。君王還是等著吧!”于是,晉景公就停止發(fā)兵救宋,派遣解揚到宋國去,讓宋國不要投降楚國,解揚對宋國說:“晉國的軍隊都已經(jīng)出發(fā),將要到達了?!苯鈸P路過鄭國時,鄭國人把他囚禁起來獻給楚國。楚莊王重重地賄賂他,讓他把話反過來說。解揚不答應(yīng)。經(jīng)過三次勸說以后才答應(yīng)了。楚國人讓解揚登上樓車,向宋國人喊話,而將楚國人要說的話告訴他們。解揚就乘機傳達晉君的命令。楚莊王準(zhǔn)備殺死他,派人對他說:“你既已答應(yīng)了我,現(xiàn)在又反過來,是什么緣故?不是我沒有信用,而是你丟失了它??烊ナ苣愕男塘P吧!”解揚回答說:“臣聽說,國君能制訂命令就是道義,臣下能接受命令就是信用,信用貫徹了道義然后去做就是利益。謀劃不失去利益,以保衛(wèi)國家,才是百姓的主人。道義不能有兩種信用,信用不能接受兩種命令。君王的賄賂下臣,就是不懂得命令的意義。接受了國君的命令而出國,寧可一死而不能廢棄命令,難道又可以賄賂的嗎?下臣所以答應(yīng)您,那是為了借機會完成國君的使命。死而能完成使命,這是下臣的福氣。寡君有守信的下臣,下臣死得其所,又有什么可以追求的?”楚莊王赦免了解揚放他回去。

  夏季,五月,楚軍準(zhǔn)備離開宋國,申犀在楚莊王馬前叩頭說:“無畏知道死而不敢廢棄君王的命令,君王丟掉自己的話了?!背f王不能回答。申叔時正為楚莊王駕車,說:“造起房子,讓種田的人回來,宋國必然聽從命令。”楚莊王聽從了。宋國人害怕,派華元在夜里進入楚軍營,登上子反的床,叫他起來,說:“寡君派元把困難情況告訴你,說:'敝邑交換著兒子殺了吃掉,把尸骨拆開來燒著做飯。盡管如此,無條件投降,寧可讓國家滅亡,也是不能這樣做的。你們退兵三十里,宋國將唯命是聽?!弊臃春ε?,就和華元私自訂盟誓然后報告楚莊王。楚軍退兵三十里,宋國和楚國講和。華元作為人質(zhì)。盟誓說:“我不騙你,你不欺我。”

  潞子嬰兒的夫人,是晉景公的姐姐。鄷舒執(zhí)政以后殺了她,又傷了潞子的眼睛。晉景公準(zhǔn)備進攻他。大夫們都說:“不行。鄷舒有三項顯著的才能,不如等待他的后任?!辈谡f:“一定要進攻他。狄人有五條罪狀,突出的才能雖然多,有什么補益?不祭祀,這是一。喜歡喝酒,這是二。廢棄仲章而奪取黎氏的土地,這是三。殺害我們伯姬,這是四。傷了他國君的眼睛,這是五。依仗他自己的顯著才能,而不用美德,這就更增加了罪過。繼任的人或者將會敬奉德義以奉事神明,而鞏固國家的命運,到時又怎么對待他?不進攻有罪的人,說'將等待后繼人’,以后有了理由再去進攻,恐怕不可以吧!依仗才能和人多,這是亡國之道。商紂按這樣去做,所以被滅亡。天違反時令就是災(zāi)難,地違反物性就是妖異,百姓違反道德就是禍亂。有了禍亂就有妖異和災(zāi)禍發(fā)生。所以在文字上,正字反過來就是乏字。上面這些反常的事在狄人那里都是存在的。”晉景公聽從了。六月十八日,晉國荀林父在曲梁打敗赤狄。二十六日,滅潞國。鄷舒逃亡到衛(wèi)國,衛(wèi)國人把他送還到晉國,晉國人殺死了他。

  王孫蘇與召氏、毛氏爭奪政權(quán),指使王子捷殺死了召戴公和毛伯衛(wèi),最后立了召襄為執(zhí)政卿士。

  秋季,七月,秦桓公進攻晉國,駐扎在輔氏。二十七日,晉景公在稷地進行武裝演習(xí),來占領(lǐng)狄人的土地,立了黎侯然后回來。到達洛水,魏顆在輔氏擊敗秦軍,俘獲了杜回這個秦國的大力士。

  當(dāng)初,魏武子有一個愛妾,沒有生兒子。魏武子生病,分咐魏顆說:“等我死去以后,一定要嫁了她”病危時,又說:“一定要讓她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顆把她嫁了,說:“病重了就神志不清,我聽從他清醒時候的話?!钡鹊捷o氏這一役,魏顆看到一個老人把草打成結(jié)來遮攔杜回。杜回絆倒在地,所以俘虜了他。夜里夢見老人說:“我,是你所嫁女人的父親。你執(zhí)行你先人清醒時候的話,我以此作為報答?!?/p>

  晉景公賞給桓子狄國的臣民一千家,也把瓜衍的縣城賞給士伯,說:“我得到狄國的土地,是您的功勞。如果沒有您,我就喪失伯氏了?!毖蛏嗦殞@些賞賜感到高興,說:“《周書》所謂'能用可用的、能敬可敬的’,說的就是這一類吧。士伯認(rèn)為中行伯為可以任用,國君相信他,就任用他,這就叫做明德了。文王所以能創(chuàng)立周朝,也不超過這些了。所以《詩》說'把利益布施給天下,創(chuàng)立了周朝’,這是說文王能夠施恩于百姓。遵循這個道理去做,還有什么不能成功的?”

  晉景公派遣趙同到成周進獻俘虜?shù)牡胰?,表現(xiàn)得不恭敬。劉康公說:“不到十年,原叔一定有大災(zāi)難。上天已經(jīng)奪走了他的魂魄了。”

  魯國開始按田畝征稅,這是不合于禮的。過去的征稅方法是所征的稻谷不超過“藉”的規(guī)定,這是用以增加財貨的辦法。

  冬季,蝗的幼蟲蜉化,造成饑荒。《春秋》所以記載這件事,是由于慶幸沒有造成嚴(yán)重災(zāi)害。

《春秋》:“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p>

《春秋》:“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p>

史記索隱:左傳宣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A元曰: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殺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藲⒅?。楚子聞之,投袂而起。九月,圍宋”是也。

《谷梁傳·宣公》:“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人者,眾辭也。平稱眾,上下欲之也。外平不道,以吾人之存焉道之也。”

(平是講和的意思。認(rèn)為兩國估計自己的力量,歸于仁義和好是好事。稱楚人宋人,表示眾多的意思,是說兩國上上下下都想和好。外國之間講和,不必記載,這次記載是由于宋楚和好是魯人幫助的結(jié)果。)

《公羊傳·宣公》:“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乎其平乎已。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埋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埋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彼抉R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襪之,使肥者應(yīng)客,是何子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彼抉R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揖而去之,反于莊王。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痹唬骸昂稳纾俊痹唬骸耙鬃佣持?,析骸而炊之?!鼻f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后而歸爾。”司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鼻f王怒曰:“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qū)區(qū)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鼻f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后歸爾。”司馬子反曰:“然則君請?zhí)幱诖?,臣請歸爾?!鼻f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在下也?!?/p>

(魯國之外的國家講和是不記載的,這里為什么記載呢?為了贊揚宋楚的講和是靠他們自己。為什么要贊揚宋楚的講和是靠他們自己呢?楚莊王圍攻宋國都城,久攻不下,軍中只剩下七天的糧食了,如果吃完這些糧草還攻不下宋都,就準(zhǔn)備撤軍回國。于是,楚莊王就派司馬子反登上楚軍為攻城而堆成的土山,偷看宋國國都的情況。碰巧宋國大夫華元這時也登上宋軍為守城而堆的土山,伸出頭就看見了司馬子反。司馬子反問華元說:“您的國家怎么樣了?”華元回答說:“已經(jīng)疲憊了?!彼抉R子反又問:“具體情況怎樣?”華元說:“城中已斷糧,人們互相交換自己的子女殺了吃;城內(nèi)已無柴,人們破開尸骨當(dāng)柴燒火做飯?!彼抉R子反嘆息說:“唉!確實是相當(dāng)疲憊了。即使這樣,我聽說古代被圍的國家,都是把木頭放在馬的口中,再給馬喂糧草,讓馬想吃也吃不上,牽出來給敵國使者看的都是膘肥體壯的馬,表示自己的糧草充足,但是您為什么這樣大膽地透露宋國的真情實況呢?”華元說:“我聽說:君子看到別人的危難就憐憫他;小人看見趾人的危難就幸災(zāi)樂禍,我看您是君子,因此把宋國的真情實況告訴您?!彼抉R子反說:“好,努力堅守吧!我國軍隊也只有七天的糧草了,如果吃完這些糧草還攻不下城,就準(zhǔn)備撤軍回國?!闭f完,他向華元行一個禮就離開了土山。回去向楚莊王匯報情況。楚莊王問:“宋國情況怎么樣?”司馬子反說:“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莊王又問:“具體情況呢?”司馬子反說:“宋國都城內(nèi)人們互相交換子女殺了吃,劈開死人骨頭當(dāng)柴燒。”楚莊王說:“唉,真是很疲憊了。即使這祥,我現(xiàn)在還是要攻下宋國都城,然后再班師回國。”司馬子反說:“不行,我已經(jīng)把我軍的實情告訴華元,我軍也只有七天的糧草了。”楚莊王聽后大怒,說:“我派你去偵察他們的情況,為什么你要把我軍的情況告訴華元?”司馬子反說:“以一個小小的宋國來說,還有不欺騙別人的臣子,難道像我們楚國這徉大的國家就可以沒有嗎?所以我把情況也告訴了華元?!背f王只好說:“好吧,我軍就在這里扎下莒寨,住下來,即使宋國已經(jīng)知道我軍糧草短缺,我還是要攻F宋國都城后再回國?!彼抉R子反說:“既然這樣,君王就請留在這里吧,我請求回去?!鼻f王說:“您離開我回國,我和誰留在這里?我也和您一起回國算了?!庇谑浅f王率領(lǐng)軍隊離開了宋國國都。所以君子要贊揚宋楚兩國講和是依靠他們自己。司馬子反和華元他們都是大夫,“宋人及楚人平”這里為什么稱人呢?為了貶斥兩國國君。為什么要貶斥兩國國君呢?因為宋楚兩國的和解是國君手下的臣子實現(xiàn)的。)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楚伐宋,宋來告急晉,晉欲救之,伯宗謀曰:“楚,天方開之,不可當(dāng)?!蹦耸菇鈸P紿為救宋。鄭人執(zhí)與楚,楚厚賜,使反其言,令宋急下。解揚紿許之,卒致晉君言。楚欲殺之,或諫,乃歸解揚?!?/p>

(楚國討伐宋國,宋國便向晉國求援,晉國想去援救。伯宗(伯尊)獻計說:“楚國,上天正興發(fā)它,不能阻擋?!庇谑菚x國派解揚(子虎)謊稱救援宋國。鄭國人抓住解揚把他交給了楚國,楚國賞賜了他很多財物,讓他說反話,以使宋國趕快敗下陣來。解揚假裝許諾,終于將晉君的話告訴了宋國。楚國想殺死他,有人觀諫,楚國便放回了解揚。)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楚莊王伐宋,宋告急于晉。晉景公欲發(fā)兵救宋,伯宗諫晉君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蹦饲髩咽康没羧私鈸P,字子虎,誆楚,令宋毋降。過鄭,鄭與楚親,乃執(zhí)解揚而獻楚。楚王厚賜與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許。于是楚登解揚樓車,令呼宋。遂負楚約而致其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將殺之。解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莊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揚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睂⑺溃欀^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于是赦解揚使歸。晉爵之為上卿?!?/p>

(楚莊王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晉景公想派軍救助宋國,伯宗進諫晉君說:“上天正興助楚國,不能攻打楚?!睍x國于是找到一位壯士是霍國人解揚,字子虎。晉國讓解揚欺騙楚國,讓宋國不要投降,解揚路過鄭國,鄭國和楚國關(guān)系親密,就逮捕解揚獻給楚國。楚王賞賜給解揚一份厚禮并與他立約,讓他說反話,叫宋國趕快投降,楚王多次要挾解揚,解揚才勉強答應(yīng)。于是楚王讓解揚登上觀望敵軍的巢車,讓他向宋軍喊話。但解揚竟違背與楚人的相約,傳達了晉君給他的命令,大聲喊:“晉國正聚集全國的軍隊來援救宋國,宋國雖然形勢緊迫,但千不要投降楚國,晉軍馬上就要趕到了!”楚王一聽非常生氣,將要殺死解揚。解揚說:“國君以制定命令為本分,臣民以執(zhí)行命令為講信用。我接受我國國君的命令出國辦事,寧死也不以讓君命受損?!鼻f王說:“那么,你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我,爾后又背叛,你的信用在哪兒呢?”解揚說:“我所以答應(yīng)您,就是想用來完成我國國君的命令?!苯鈸P將要受刑時,回頭對楚軍說:“做人臣的不要忘記竭盡忠誠爾后去死!”楚王的弟弟們都進諫楚王赦免解揚,于是楚王赦免了他,讓他回晉國。晉國授予他上卿。)

《史記卷五·秦本紀(jì)》:“楚莊王服鄭,北敗晉兵于河上。當(dāng)是之時,楚霸,為會盟合諸侯?!?/p>

(楚莊王征服鄭國,往北又在黃河岸上打敗了晉軍。就在這個時候,楚國稱霸,召集各諸侯舉行盟會。)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楚以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鼻f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币孕殴剩炝T兵去?!?/p>

(楚國包圍宋都達五月之久,城內(nèi)告急,無糧可吃,華元便在一天夜里暗中會見楚國將領(lǐng)子反。子反告訴莊王。莊王問:“城中怎么樣?”子反回答:“城內(nèi)人劈開人骨作柴燒,交換幼子果腹。”莊王說:“這話是真的呀!我軍也只有兩天的口糧了?!背捎谥v求信義,就退兵了。)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華元出告以情。莊王曰:“君子哉!”遂罷兵去?!?/p>

(楚國包圍了宋都,因為宋國殺死了楚國使者。楚國包圍宋都達五個月之久,都城內(nèi)糧食吃盡,人們互換親子骨肉而食,劈開人骨當(dāng)些燒。 宋國的華元出城向楚軍講明實情。莊王說:“這是君子?。 庇谑浅奋婋x去。)

“圍宋五月”,從上年九月至此年五月共為九月,此作“五月”可能是因《春秋》經(jīng)傳記楚解圍在“夏五月”而誤。

《呂氏春秋·恃君覽第八·行論》:“楚莊王使文無畏於齊,過於宋,不先假道。還反,華元言於宋昭公曰:“往不假道,來不假道,是以宋為野鄙也。楚之會田也,故鞭君之仆於孟諸。請誅之。”乃殺文無畏於揚梁之堤。莊王方削袂,聞之曰:“嘻!” 投袂而起。履及諸庭,劍及諸門,車及之蒲疏之市。遂舍於郊。興師圍宋九月。宋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宋公肉袒執(zhí)犧,委服告病,曰:“大國若宥圖之,唯命是聽?!鼻f王曰:“情矣宋公之言也!”乃為卻四十里,而舍於盧門之闔,所以為成而歸也。凡事之本在人主,人主之患,在先事而簡人。簡人則事窮矣。今人臣死而不當(dāng),親帥士民以討其故,可謂不簡人矣。宋公服以病告而還師,可謂不窮矣。夫舍諸侯於漢陽而飲至者,其以義進退邪!強不足以成此也。”

“楊梁”,在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qū)東南近虞城縣境。

(楚莊王派文無畏出使齊國,途經(jīng)宋國,沒有事先借道。等他返回的時儐,華元對宋昭公說:“他去的時候不借道,回來的時候也不借道,這是把宋國當(dāng)成楚國的邊遠城邑了。從前楚王眼您會獵時,在孟諸故意鞭打您的車夫。請您允許殺掉文無畏?!庇谑蔷驮趽P粱的堤防上殺死了文無畏。楚莊王正悠閑地把手揣在衣袖里,聽到達消息后說;“哼!”就拂袖而起,來不及穿鞋、佩劍、乘車,奉鞋的侍從追到庭院中才給他穿上鞋,奉劍的侍從追到寢門才給他佩上劍,駕車的馭者追到蒲疏街市上才讓他乘上車。接著住在了郊外。發(fā)兵圍困宋國九個月。宋國人彼此交換孩子殺了吃掉,劈開尸骨來燒火傲飯。宋國君主脫去衣服,露出臂膀,牽著純色牲,表示屈服,述說困苦狀況,說:“貴國如果打算赦免我的罪過,我將惟命是從。”莊王說:“宋國君主的話很誠懇啊!”因此就后退了四十里,駐扎在盧門那里,兩國媾和以后就返回去了。大凡事情的根本在于君主,君主的弊病,在于重事而輕人。輕視人,那么事情就會處于困境?,F(xiàn)在臣子死得不應(yīng)該,楚莊王親自率領(lǐng)士兵加以討伐,可以說是不輕視人了。宋國君主表示屈服述說困苦狀況之后,楚莊王就退軍了,可以說是不會處于困境了。他在漢水之北盟會諸侯,回國之后用飲至之禮向祖先報功,所以能如此,大概是因為他一進一退都根據(jù)義的原則吧,單憑強大是不足以達到這個地步的。)

《柏楊·中國人史綱·第八章·紀(jì)元前第六世紀(jì)》:楚王國下一個目標(biāo)是宋國。兩年后(前五九五年),王子羋側(cè)(熊側(cè),子反)率領(lǐng)楚兵團發(fā)動攻擊。宋國向北方的舊霸主求救,晉國剛剛戰(zhàn)敗,沒有力量出兵。宋國首府睢陽(河南商丘)被圍九個月,城里糧襪吃光,人民大批餓死,作父母的含著眼淚互相交換子女烹食,陷落在即。宋國宰相華元用一種只有春秋時代才行得通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危機。一天晚上,他化裝成楚王國的兵土,縋城而下,一直混進羋側(cè)的寢帳(由此可看出楚兵團戒備的松懈和羋側(cè)的低能),就在床頭把匕首逼到羋側(cè)的咽喉上,要求楚兵團撤退。華元表示,宋國可以投降,但必須楚兵團先行撤退十五公里,使宋國在外表上看起來不像是投降的樣子。羋側(cè)答應(yīng)了,宋國也納入楚王國陣營。

《春秋》:“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

《公羊傳·宣公》:“潞何以稱子?潞子之為善也,躬足以亡爾。雖然,君子不可不記也。離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國。晉師伐之,中國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p>

(潞國國君為什么稱子?潞國國君實行仁義,他自身的行為就足以使潞國滅亡。即使這樣,君子也不能不記載下來。潞國在行為上已經(jīng)脫離了夷狄的習(xí)俗,但在禮儀上與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晉國軍隊攻打它時,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不去救援,狄人對它又不友愛,所以它滅亡了。秦國軍隊攻打晉國。)

《谷梁傳·宣公》:“滅國有三術(shù),中國謹(jǐn)日,卑國月,夷狄不日。其日,潞子嬰兒賢也?!?/p>

(滅掉國家有三種記載規(guī)則,中原諸侯國被滅記日期,小國被滅記月份,夷狄被滅不記日期,這次記日,是因為潞子賢德。)

《春秋》:“王札子殺召伯、毛伯?!?/p>

《公羊傳·宣公》:“王札子者何?長庶之號也。”

(王札子是什么人?是周天子庶兄的稱呼。)

《谷梁傳·宣公》:“王札子者,當(dāng)上之辭也。殺召伯、毛伯。不言其何也?兩下相殺也,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矯王命以殺之,非忿怒相殺也。故曰,以王命殺也。以王命殺則何志焉?為天下主者,天也。繼天者,君也。君之所存者,命也。為人臣而侵其君之命而用之,是不臣也。為人君而失君命,是不君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傾也?!?/p>

(記王札子,是在上位的意思。他殺了召伯、毛伯。為什么不說“其召伯,毛伯”?雙方都是下臣。下臣殺下臣,春秋經(jīng)不予記載,這次為什么記?是王札子假托王命殺的,不是互相生氣殺的,所以說是用天子的命令殺的。主管天下的是天,接著天往下排是君。君王的權(quán)柄在于命令。做人臣的干犯君命就不是(好)臣。君王丟了命令,就不像個君王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這就是天下傾覆的原因。)

《春秋》:“秦人伐晉?!?/p>

荀林父(?-前593年):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因任中行之將,故以中行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號,故多稱荀林父。因死后的謚號為“桓”,稱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桓子。春秋中期晉國正卿,中軍元帥,名將。主要活動在晉文公、襄公、靈公、成公、景公時期。

荀林父傳略:

荀林父之父為大夫,事跡不詳。

荀林父在晉文公建立霸業(yè)的事業(yè)中即嶄露頭角,晉文公三年(前633年),城濮之戰(zhàn)前,擔(dān)任晉文公的御戎(駕駛國君戎車的別名)。

晉文公四年(前632年),晉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隊伍)以御狄”,荀林父擔(dān)任了中行的主持。其后任上軍佐、中軍佐,至?xí)x景公時出任中軍元帥,主持國政。

公元前620年,晉襄公死后,晉人討論立嗣君,都主張立年長的,派先蔑出使到秦國迎接公子雍。后因襄公夫人穆贏大鬧朝廷指責(zé)朝臣:“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執(zhí)政大臣趙盾等人就背棄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是為晉靈公,引發(fā)秦晉令狐之戰(zhàn)。晉以箕鄭父居守、趙盾將中軍、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軍、先蔑將下軍、先都佐之?dāng)∏赜诹詈?,白乙丙力?zhàn)得脫,公子雍則死于亂軍之中。先蔑、士會見狀,不敢歸晉,不得已隨同秦師回國。先蔑出使秦國的時候,荀林父曾勸阻他,說:“夫人和太子還在,反而到外邊去求國君,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不如借口生病而辭謝不去,免得禍患降臨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僚,我曾經(jīng)和您同僚,豈敢不盡我的心意呢?”先蔑沒有聽從。等到先蔑逃亡出國,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兒子以及器用財貨全部送到秦國,說:“這是為了同僚的緣故。”

公元前615年,冬,秦伯伐晉,取羈馬。晉人御之。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郤缺上軍,臾駢佐之。欒盾將下軍,胥甲佐之。范無恤御戎,以從秦師于河曲。

公元前614年,晉人患秦之用士會(亦書隨會)也,夏,六卿(趙盾、荀林父、郤缺、臾駢、欒盾、胥甲)相見于諸浮,乃使魏壽余偽以魏叛者以誘士會,執(zhí)其帑于晉,使夜逸。

公元前610年,春,晉荀林父、衛(wèi)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宋。討曰:“何故弒君!”猶立文公而還。

公元前608年,宋人之弒昭公也,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于晉。又會諸侯于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于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陳靈公受盟于晉。

公元前604年,楚子(楚莊王)伐鄭,陳及楚平。晉荀林父救鄭,伐陳。

公元前603年,秋,赤狄伐晉。圍懷(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西南),及邢丘(河南省焦作市溫縣東北)。晉侯(晉成公)欲伐之。中行桓子(荀林父)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吨軙吩唬?殪戎殷?!祟愔^也?!?/p>

公元前600年,九月,晉侯(晉成公)、宋公(宋文公)、衛(wèi)侯(衛(wèi)成公)、鄭伯(鄭襄公)、曹伯(曹文公)會于扈(河南省原陽西)。晉荀林父帥師伐陳。討不睦也。陳侯(陳靈公)不會。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陳。晉侯卒于扈,乃還。

晉景公三年(前597年),荀林父任中軍元帥,執(zhí)掌國政,率師與楚進行邲之戰(zhàn)。荀林父統(tǒng)兵救鄭,到黃河,了解到鄭已和楚講和,就想回師,而將領(lǐng)之間意見分歧,中軍副將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軍盡渡,駐軍于邲。楚軍由楚莊王親自統(tǒng)領(lǐng),莊主起初無意與晉決戰(zhàn),后采納伍參的意見,認(rèn)為荀林父新主中軍,號令不行,他的副手先彀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tǒng)帥,也各自主張,因此打起仗來,晉軍必敗。莊王遂命孫叔敖揮軍北上,與晉軍對抗。

此時,晉將魏锜求為大夫未成,趙旃求為卿未成,便擅自向楚軍請戰(zhàn),希望能造成晉軍的失敗。此時楚軍中亦有和戰(zhàn)的爭議,楚莊王采納伍參的意見,決定與晉軍決戰(zhàn),并采納令尹孫叔敖的意見突襲晉軍。

孫叔敖見晉軍來挑戰(zhàn),決意先發(fā)制人,命左、中、右三軍及楚王親兵布好陣式,掩襲晉軍。荀林父不意楚大軍迫近,驚慌失措,下令晉軍渡河后退,擊鼓宣布說:“先渡河者有賞?!敝熊?、下軍爭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力亂砍攀登船舷的人的手指,船中的斷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晉上軍因主帥士會早有準(zhǔn)備,在敖山設(shè)伏應(yīng)敵,得以不敗。楚莊王由此開始建立了自己的霸權(quán),被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荀林父在這次大戰(zhàn)中指揮不力,未能說服主要將領(lǐng)服從他的意圖,也未能約束全軍統(tǒng)一行動,失敗慘重。晉師回國之后,荀林父請求處自己以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yīng),士貞子(即士渥濁)勸諫說:“不行,城濮那一仗,晉軍三天吃著楚軍留下的糧食,文公還面有憂色,左右問有了喜事為什么還憂愁?文公說是因為楚國的子玉還在。等到楚國殺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說:'沒有人能再來害我了。’這是晉國的再次勝利,也是楚國的再次失??;楚國由此兩世不能強盛。現(xiàn)在上天懲戒晉國,如果殺了林父以增加楚國的勝利,恐怕會使我們不能強盛吧!林父事奉國君,進,想著竭盡忠誠;退,想著彌補過錯,是國家的干城,怎么能殺他呢?他的戰(zhàn)敗,如同日月之蝕,哪里會損害它的光明!”景公于是讓荀林父官復(fù)原位。此為“困獸猶斗”之典故。

其后荀林父接受教訓(xùn),注意使全軍貫徹一個明確的軍事意圖,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行動。他又指揮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鄭的戰(zhàn)役,目的是威脅鄭國脫離與楚國的同盟,與晉國重修舊好,晉國的軍隊很出色地完成了這個任務(wù)。

晉景公六年(前594年),荀林父率師攻滅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東北),為此,晉景公賞賜他“狄臣千家”(狄人奴隸一千家)。并賞士貞子晉國的瓜衍之地,并且對他說:“寡人得到狄國的土地是你的功勞,要不是你的勸諫,寡人已失去荀林父了。”這也是荀林父在政治軍事生涯中建立的最后一次功績。

不久,年邁的荀林父自覺部分彌補了邲之戰(zhàn)的過失后,宣布退出晉國政壇。其子荀庚(中行伯,中行宣子)繼立,是為中行宣子。

有關(guān)荀林父的身世,在《太平廣記·卷六百四十二·刑法部八》中還有個傳說:“《瑣語》曰:晉冶氏女徒病,棄之。舞嚚之馬僮飲馬而見之,病徒曰:“吾良夢?!瘪R僮曰:“汝奚夢乎?”曰:“吾夢乘馬如河汾三恚幣愿嫖瑜??!”舞嚚自往視之曰:“尚可活,吾買汝。”答曰:“既棄之矣,猶未死乎?”舞囂曰:“未。”遂買之。至舞嚚氏而疾有間,而生荀林父。”

(晉國冶氏的女兒(名徒)病重,被丟棄在汾河邊。大夫舞嚚(讀yin2)的馬僮到河邊飲馬,徒對他說:“我做了個好夢。夢到乘水來到汾河,三匹馬跳舞(也許是多匹馬群舞)?!瘪R僮回去告訴主人,舞嚚親自前往查看,說:“尚有救,我買下你。”不久,徒的病情好轉(zhuǎn),與舞嚚生下一子,就是荀林父。這個故事里荀林父的父親是舞嚚,有人懷疑這個舞嚚就是逝遨。另外荀氏應(yīng)該起源于原氏黯(荀息),但史料沒有記載荀林父與荀息之間有聯(lián)系。

魏顆,姬姓,令狐氏,名顆,因令狐氏出于魏氏,故多稱魏顆,史稱令狐文子。晉國魏武子魏犨(見于公元前632年)的庶長子。

據(jù)說魏犨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姬妾,這個姬妾沒有兒子。魏犨生病了之后對魏顆說要在自己死后,讓她再嫁。不久魏犨病情惡化,囑咐魏顆把這個姬妾為自己殉葬。但魏犨死后,魏顆還是把美人嫁出去了,他說“父親臨終時已神志不清,我還是聽從他清醒時的囑咐罷!”

前594年七月,秦桓公趁晉國元帥荀林父出兵攻打赤狄建立的潞國之機,征伐晉國,在輔氏(晉地,在今陜西省大荔縣東)與魏顆的軍隊作戰(zhàn),戰(zhàn)場上一個老人將野草打成結(jié)攔阻秦國力士杜回,杜回一不小心被絆倒在地,被晉軍俘獲,秦軍也戰(zhàn)敗。當(dāng)晚,魏顆夢見這老人,說他就是當(dāng)年那個魏犨的愛妾的父親,特來報恩,成語結(jié)草銜環(huán)的結(jié)草典故就出于此。

這次戰(zhàn)役鞏固了晉國在黃河以西今陜西省東部地區(qū),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西河地區(qū)。直到近三百年后,秦國重用商鞅變法,才占領(lǐng)魏國的西河地區(qū)。

《春秋》:“秋,螽(蝗災(zāi))。”

 《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十五年“秋,螽”。宣亡(無)熟歲,數(shù)有軍旅?!?/p>

(十五年“秋天,出現(xiàn)螽災(zāi)”。宣公在歉收之年,多次興兵動武。)

《春秋》:“仲孫蔑會齊高固于無婁。”

杜預(yù)注曰:無婁,杞邑。

《春秋》:“初,稅畝?!?/p>

杜預(yù)注曰: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屨其馀畝,復(fù)十收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猶不足?!彼煲詾槌?,故曰初。

正義曰:《公羊傳》曰:“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頌聲作矣?!焙涡菰疲骸岸嗳§睹癖褥惰睢PU貉無百官制度之費,稅薄?!薄斗Y梁傳》亦云:“古什一而藉?!薄睹献印吩疲骸跋暮笫衔迨?,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壁w岐注云:“民耕五十畝者貢上五畝,耕七十畝者以七畝助公家,耕百畝者徹取十畝以為賦,雖異名而多少同,故云皆什一也。”書傳言十一者多矣,故杜言“古者公田之法,十取其一”,謂十畝內(nèi)取一。舊法既已十畝取一矣,“今又履其馀畝,更復(fù)十收其一”,乃是十取其二。故《論語》云哀公曰:“二,吾猶不足”,謂十內(nèi)稅二,猶尚不足。則從此之后,遂以十二為常,故曰初。言初稅十二,自此始也。諸書皆言十一,而《周禮·載師》云凡任地“近郊十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漆材之征二十而五”者,彼謂王畿之內(nèi)所共多,故賦稅重。諸書所言十一,皆謂畿外之國。故鄭玄云:“十一而稅謂之徹?!睆?,通也,為天下之通法。言天下皆十一耳,不言畿內(nèi)亦十一也?!睹献印酚衷唬骸胺嚼餅榫虐佼€。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薄稘h書·食貨志》取彼意而為之文,云:“井田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畝,公田十畝,是為八百八十畝,馀二十畝為廬舍。”諸儒多用彼為義。如彼所言,則家別一百一十畝,是為十外稅一也。鄭玄《詩》箋云:“井稅一夫,其田百畝。”則九而稅一,其意異於《漢書》,不以《志》為說也。又孟子對滕文公云:“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编嵭吨芏Y·匠人》注引孟子此言,乃云“是邦國亦異外內(nèi)之法”。則鄭玄以為諸侯郊外、郊內(nèi)其法不同。郊內(nèi),十一使自賦其一。郊外,九而助一。是為二十而稅二。故鄭玄又云:“諸侯謂之徹者,通其率以十一為正。”言郊內(nèi)郊外相通其率為十稅一也。杜今直云“十取其一”,則又異於鄭。唯謂一夫百畝,以十畝歸公,今又履其馀畝稅之,更十取一耳?!奥漠€”,《穀梁傳》文也。趙岐不解夏五十、殷七十之意。蓋古者人多田少,一夫唯得五十、七十畝耳。五十而貢,貢五畝。七十而助,助七畝。好惡於此。鄭注《考工記》云:“周人畿內(nèi)用夏之貢法,邦國用殷之助法?!?/p>

《公羊傳·宣公》:“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初稅畝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履畝而稅也。何譏乎始履畝而稅?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果小萊;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頌聲作矣?!?/p>

(“初”是什么意思?就是開始。“稅畝”是什么意思?丈量魯國百姓擁有土地的畝數(shù),讓他們按畝交稅。魯國開始推行“稅畝”制,為什么記載呢?為了譴責(zé)。譴責(zé)什么?譴責(zé)魯宣公丈量百姓的土地,讓百姓按畝交稅。為什么要譴責(zé)魯宣公丈量百姓的土地,讓百姓按畝交稅呢?因為魯國從古代起都是實行上交收成的十分之一的井田制。為什么從古代起都是實行上交收成十分之一的井田制呢?因為上交收成十分之一是天下最合適的稅法。多于十分之一,就是夏萊橫征暴斂的做法;少于十分之一,就是蠻貉不開化的做法。十分之一的稅率,是天下最合適的稅率,實行十一稅,百姓的歌煩聲就會興起。)

《谷梁傳·宣公》:“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稅。初稅畝,非正也。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則非吏,公田稼不善則非民。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p>

(初是始的意思。古時抽十分之一的稅率,借民力耕種公家的田,不收私家的稅。開始征收田稅,是不對的。古時縱橫各三百步為一方里,分成井字形叫井田。井田,共九百畝,公家田一百畝居中。私田的莊稼長不好,責(zé)備農(nóng)官,公田莊稼長不好,就責(zé)備百姓。如果開始收田賦,百姓除了耕種公田,還要實行十抽一的稅率,這就是公家要百姓盡全力了。古時百姓居住在公田周圍,水井、火灶、蔥、韭菜之類全都可以就地取用。)

《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第四上》:“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經(jīng)界,繇(謠)役橫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詐,公田不治。故魯宣公“初稅畝”,《春秋》譏焉。于是上貪民怨,災(zāi)害生而禍亂作?!?/p>

(周室衰落后,暴君污吏忽視他們的國界,徭役泛濫,政令沒有信用,上下的人相互欺詐,公田沒有人去耕作。所以魯宣公的“初稅畝”,遭到《春秋》的譏刺。于是在上位的人貪婪,百姓產(chǎn)生怨恨,災(zāi)害一發(fā)生,禍亂就起來了。)

公元前594年魯國“初稅畝”,將農(nóng)民耕種公田,以公田所產(chǎn)作為諸侯領(lǐng)主財源的舊制,改為諸侯領(lǐng)主向有田者按畝收稅。這樣,私田也就隨著公田的廢除而失去意義,形成了允許土地兼并,占地多者逐漸成為地主的稅畝制?!俺醵惍€”是魯國土地賦稅制度一次劃時代的變革。從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我國歷史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邁出了關(guān)鍵的一步。這是土地私有化的開始,也是農(nóng)業(yè)稅的雛形。

《左傳》宣公十五年載:“初稅畝,非禮也,谷出不過藉”。這就是說按西周的傳統(tǒng)是用“藉法”,即借民力助耕公田直接榨取剩余勞動的,開始實行的按畝收稅制不合周禮。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初稅畝”是對公田以外原不征稅的農(nóng)民私田和可供農(nóng)民墾辟的國有土地也許農(nóng)民耕墾,而后計畝征稅;杜預(yù)注云:“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余畝(指公田以外的私田),復(fù)十收其一”,這就是說實行“初稅畝”后,勞動者除了助耕公田時交納十分之一的勞役地租外,在私田上又要按畝納十分之一的實物稅(租)。《谷梁傳》也說“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也是申明初稅畝并不是去消公田按畝收稅,而是在公田之外勞動者的私田上按畝而稅,而原來在公田上的勞役盤剝并未廢除。因此,可以說“初稅畝”的實行是統(tǒng)治者的加重剝削和擴大剝削。

這種按耕地的實際畝數(shù)收取實物賦稅的做法與“桓管改革”中的“均田分力”、“相地衰征”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也有一定的區(qū)別?!盎腹芨母铩焙蟮摹熬锓至Α迸c“相地衰征”政策仍是建立在土地國有的基礎(chǔ)之上的,而魯國初稅畝的實施等于承認(rèn)了土地的私有?;腹芨母锖蟮霓r(nóng)業(yè)稅收征收的前提是農(nóng)戶租用了屬于國家的土地,稅收還帶有“地租”的性質(zhì);而初稅畝則是在認(rèn)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憑借國家政治權(quán)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稅賦。也就是說,初稅畝更接近于現(xiàn)代的稅收。所以大多數(shù)研究者傾向于把魯國的初稅畝作為我國農(nóng)業(yè)稅征收的起點。

春秋時期,由于牛耕和鐵農(nóng)具的普及和應(yīng)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后,隱瞞在私人手中,成為私有財產(chǎn);同時貴族之間通過轉(zhuǎn)讓、互相劫奪、賞賜等途徑轉(zhuǎn)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劇增加。實行“初稅畝”田賦制度之前,魯國實行按井田征收田賦的制度,私田不向國家納稅,因此國家財政收入占全部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的比重不斷下降。季文子推行初稅畝,使得被困在井田制上面的奴隸、農(nóng)民們解放出來,從而私田日益增多。作為首倡者的季氏及三桓紛紛搶占這些開墾私田的“隱民”,從而三桓日益壯大。據(jù)《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子家子語:“政自之出久矣,隱民多取食焉。為之徒者眾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其中所謂“隱民”實際上就是“新制”初稅畝之后歸附于季氏的依附農(nóng)民。足見,魯君失政的關(guān)鍵就在于“失民”,“無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國君是以鎮(zhèn)撫其民?!斁窬靡?,焉能逞其志?”(《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確實,對民眾而言,“禮不下庶人”,老百姓本來就一個被傳統(tǒng)禮儀遺忘的階層,因而季文子關(guān)注是他們是否能夠生存或生活得更好。魯君“失民”,便是“失禮”,而季氏“得民”,便是“得禮”,這是后來孔子倡導(dǎo)“禮學(xué)”得以昌盛的主要原因。

“初稅畝”從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我國歷史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邁出了關(guān)鍵的一步。初稅畝的實施使生產(chǎn)關(guān)系發(fā)生了變革,使其更加適應(yīng)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是歷史進步的具體表現(xiàn)。不僅如此,初稅畝制度削弱了各采邑的實力,使諸侯國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為今后建立中央集權(quán)制的統(tǒng)一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初稅畝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平等賦稅制度的最初形式,是符合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它在激發(fā)勞動者生產(chǎn)積極性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當(dāng)時的社會條件下比較科學(xué)的選擇。初稅畝的實施也使社會分配方式發(fā)生了顯著改變,按實際田畝產(chǎn)量十分之一納稅的具體方式,使勞動者切實體會到了努力帶來的收益,從而促使勞動者不斷提高勞動效率。

初稅畝的實施對魯國經(jīng)濟實力的及國力的增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后,魯國還先后推出過“作丘甲”、“用田賦”等稅收政策,各諸侯國爭相效仿。

《春秋》:“冬,蝝生。饑。”

杜預(yù)注曰:螽子以冬生,遇寒而死,故不成螽。

《谷梁傳·宣公》:“蝝非災(zāi),其曰蝝,非稅畝之災(zāi)也?!?/p>

(蝝蟲不是災(zāi)害。記蝝蟲,是責(zé)難初稅畝造成災(zāi)害。)

《公羊傳·宣公》:“未有言緣生者,此其言緣生何?緣生不書,此何以書?幸之也。幸之者何?猶曰受之云爾。受之云年者何?上變古易常,應(yīng)是而有天災(zāi)。其諸則宜于此焉變矣。”

(以前沒有記載過出現(xiàn)蝗蟲幼蟲的事,這里為什么說出現(xiàn)了大量的蝗蟲幼蟲呢?出現(xiàn)蝗蟲幼蟲是不記載的,這里為什么記載呢?因為對出現(xiàn)大量蝗蟲幼蟲感到慶幸。為什么感到慶幸呢?就好像說接受這種現(xiàn)象。為什么說接受這種現(xiàn)象呢?因為魯宣公改變了從古代起就實行的制度,上天回報魯宣公這種做法必然出現(xiàn)天災(zāi),大概魯宣公應(yīng)該從這次天災(zāi)中醒悟過來,改變推行稅畝制的做法。)

《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宣公十五年“冬,蝝生”。劉歆以為蝝,蚍蠹之有翼者,食谷為災(zāi),黑眚也。董仲舒、劉向以為蝝,螟始生也,一曰蝗始生。是時民患上力役,解(懈)于公田。宣是時初稅畝。稅畝,就民田畝擇美者稅其什一,亂先王制而為貪利,故應(yīng)是而蝝生,屬蠃蟲之孽?!?/p>

(宣公十五年“冬季,蟓生”。劉歆認(rèn)為蟓是蚍蜉類中有翼的那種,吃谷物造成災(zāi)害,屬黑眚。董仲舒、劉向認(rèn)為,蟓是剛生出來的螟,另一說法認(rèn)為是剛生的蝗。當(dāng)時民眾苦于君主征發(fā)的力役,對公田怠工。宣公在這時開始按田畝征稅。按田畝征稅,即就庶民的田畝選擇產(chǎn)量高的為標(biāo)準(zhǔn),征取其產(chǎn)量的十分之一,這是毀壞先王傳下來的制度而衹為貪圖利益,所以報應(yīng)此事而有蟓災(zāi)的發(fā)生,此屬贏蟲之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霸權(quán)的終結(jié):楚莊王的去世
《春秋左傳全譯》(卷七宣公) - 長春好吃客的日志 - 網(wǎng)易博客
【左傳】宣公(10---18)
【閑話春秋】之一百三十七:義無二信,信無二命
晉國六百三十年興亡史(四)再續(xù)霸業(yè)
百年晉楚爭霸,誰才是最終的獲勝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