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街夜色,2014年3月)
700多年前的南宋咸淳年間,一男子從楓林檔溪西巷來到楠溪江對岸的琴山腳下,見此地腹地開闊,草肥水美,“慕三巖之勝”,于是萌生了遷居此地的念頭。這人就是巖頭村的始遷祖,名叫金安福。
巖頭村金姓聚居,但祖輩姓劉。追溯到漢代,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在唐朝,寫過《陋室銘》的文學家劉禹錫,也屬這一脈。后來從洛陽遷福建長溪(霞浦),再從福建長溪遷楓林檔溪西巷(今楓林內(nèi)檔)。
我原來在縣機關工作,接待外地客人,巖頭村是必去的。但當時作為游客,對古村落也沒特別的感覺。真正認識巖頭村,還是到巖頭工作之后,看了陳志華教授的《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一書。這本書的封面,就是80年代的麗水街,但麗水街經(jīng)過2001年的修建,這種場景也已改變。
巖頭村的鄉(xiāng)村園林建設,堪稱一絕。主要歸功于兩個重要人物,一是明代的進士金昭,1565年中進士已是50歲,官至瑞州知府,著有《按痛編》。二是桂林公金繼攀,桂林公的貢獻最大,生卒不詳。村莊的建設主要集中在明代。
村莊明代的肌理目前基本還在,這點難能可貴。村莊北部引五尺溪水入村,繞村而過。村口建有小廟,接著就是村莊的禮制中心,由金氏大宗(有鐘、鼓樓,1997年改建為小學,還有痕跡)、金昭牌樓(國保)、謝氏貞節(jié)牌坊(縣文保,2013年修)等構(gòu)成。沿著進士街,金昭原在此建有上、下花園,現(xiàn)僅存遺跡。橫街以北,其他有價值的古建筑基本很少了。橫街以南,有中央街、花前街、浚水街、麗水街等街巷,總體風貌保存較好。不過,原來浚水街有20多座大宅,在清朝時被燒毀,現(xiàn)僅存遺跡,后來重建的大多是普通的民居。沿著浚水,還有十大古建筑非常有價值:枕琴廬、水亭祠、文昌閣、文峰塔、塔湖廟、麗水橋、乘風亭、接官亭、東宗祠、琴山戲臺。其中文昌閣、文峰塔、琴山戲臺為21世紀重建,文峰塔尺寸有拔高。
村莊的水系最有特色,分為一堰、二浚、三池(智水池、映月池、右軍池)、四碓、五湖(晉宦湖、鎮(zhèn)南湖、麗水湖、石亭湖、狀月湖)。眾多的水系,造就了絕佳的村莊風景,稱“金山十景”:長堤春曉、麗橋觀荷、琴嶼流鶯、筆峰聳翠、水亭秋月、南麓錦鵑、清沼觀魚、曲流環(huán)碧、塔湖印月、蒼山積雪等。并配有“十景詩”,詩的作者已無法考證,有的詩句還是挺有意境的。如寫琴嶼流鶯的詩句:琴山蒼翠鎖煙云,繞棟鶯聲喚故群。再如寫水亭秋月的詩句:光映水天呈一色,吟詩不寐到來朝。
村莊北面原來建有仁道門,為紀念金昭,2013年重建。橫街口建有獻義門,為的是紀念老祖宗劉愈,2013年已有牌坊方案,未重建。劉愈,字進之,在1157年被溫州府守張九成聘為溫州府學學正,永嘉學派集大成者葉適曾拜在他的門下,坊間云:“入楠溪不見劉進之,浮洞庭不嘗橘之味也?!?/span>
巖頭村和芙蓉村一起,2008年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溫州的第一個。我在巖頭工作期間,經(jīng)常在早晨、黃昏會去村里逛逛,看看那些古民居古建筑的保護情況,看看村民的生活日常,也拍了不少照片。巖頭村村民是很友好的,溫州大學教授張小燕經(jīng)常講一個她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一次她帶學生到麗水街活動,到一老人家里借個座、躲個雨,結(jié)果老人非常熱情,非要請她們吃飯。盛情難卻,她們在老人家里吃了一頓雖然簡單但終身難忘的飯,此后,張教授經(jīng)常去老人家里拜訪,說是“走親戚”。
可以說,巖頭村是耕讀生活和山水情懷結(jié)合得最好的村莊,在《楠溪江風景名勝區(qū)總體規(guī)劃》中,被列為楠溪江7個特級風景資源(龍鳳瀑布、石桅巖、獅子巖、石門臺、麗水街、芙蓉古村、蒼坡古村)之一。
文峰塔上鳥瞰塔湖廟,2010年7月
民居:枕琴廬,2012年6月
山環(huán)兼水繞,琴韻各書聲,2017年5月
水亭祠雪景,2010年12月
水亭祠門臺,2017年5月
接官亭(花亭),2014年11月
花亭局部,2015年2月
琴山戲臺,2012年3月
塔湖廟旁,2014年9月
遠處是文昌閣和文峰塔,2015年2月
金昭牌樓,2012年6月
謝氏貞節(jié)牌坊,2017年7月
古井,2012年6月
浚水街,2017年5月
耶穌教堂,2012年6月
天主教堂,2017年5月
橫街蘇式面店,2017年5月
橫街理發(fā)店,2017年5月
東宗祠,2014年11月
麗水橋,2013年8月
大樟樹,2015年2月
麗水街內(nèi)景,2012年12月
琴山倒影,2015年12月
普安寺,2014年4月
永慶橋,2014年4月
琴嶼流鶯,2017年5月
蒼山積雪,2010年12月
夜游麗水街,2014年10月
這是尋訪浙江永嘉楠溪江古村落的第一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