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河與地名/耿楠 孫景超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span>奔騰不息的黃河,自西向東橫跨5000多公里,在中華大地上馳騁縱橫,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也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地名文化。

       在中國古代,河是黃河的專稱,直接以“河”命名的地名有很多。省級的行政區(qū)劃地名中因黃河而得名的有河南、河北兩省。中國的第一部地理著作《尚書·禹貢》將中原地區(qū)分為了九州,豫州是“荊、河惟豫州”,即黃河以南、荊山以北的地方是豫州。今天河南省的轄境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簡稱“豫”即由此而來;與之相應,今天的河北省簡稱冀,也是來源自《禹貢》。

       在地名學上,“河南”與“河北”本都是自然區(qū)域名稱,后來才逐漸轉變?yōu)樾姓^(qū)名。古代依黃河的流向與相對位置,將中原地區(qū)大致分為三河地區(qū):河南、河內與河東,均為中國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論述道:“昔唐(夏)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這三個地區(qū)面積不大,但人口眾多,位置重要,“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重要區(qū)域)其中河南、河內都在今河南境內,河東則指的是今山西南部地區(qū)。

        黃河過潼關后折而向東至滎陽附近,大致呈東西走向,其南岸以洛陽中心的地域即被稱為“河南”。秦代在這里置三川郡,以境內有黃河、伊河、洛河三條河流得名,漢高祖二年(前205)更名河南郡。自此,“河南”長期是洛陽及其周圍地區(qū)的行政區(qū)名。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置十道,玄宗開元年間分置十五道,河南道、河北道均在其中,河南道轄境約相當于今河南、山東兩省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河北道轄有今河北省和山東省黃河以北地區(qū)。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管轄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qū),治所在汴梁(今開封),這是今河南省的前身。從此,“河南”一詞在行政區(qū)劃層面上擴大為省級行政區(qū)域。明初將黃河以北部分地區(qū)劃入,大致形成今日河南省的范圍。清至今因之不改,直至今日,仍為省級行政區(qū)名。河北省由于臨近首都北京,明清兩代被稱為直隸,1928年改稱河北省,也轉變?yōu)樾姓孛?span style="color: rgb(172, 29, 16);">(歷史與河流為緯)

        除了我們熟知的這個河南外,黃河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的河套段也呈東西走向,大致即今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古稱為“河南地”。秦統(tǒng)一六國后,大將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設置郡縣,修筑長城。這一地區(qū)在歷史上長期是農耕漢族與北方游牧民族爭奪的焦點地區(qū)。此外,在黃河源頭的青藏高原之上,黃河也有部分河段呈東西流向,1955年,在這里設立了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下設有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簡稱“河南縣”。

      與河南相應,古代黃河在滎陽以東,折向東北流經天津附近入渤海,今河南北部太行山以東的地域,枕山面河,四面似圍,故稱為河內。該地區(qū)春秋時亦稱西河,孔子的弟子卜子夏,曾經“居西河教授”,今湯陰縣東三十五里有西河村,應當就是此地。漢代在此置河內郡,治所先在武陟,后遷沁陽,“河內”也由自然區(qū)域地名成為行政地名。隋唐改懷州,元置懷慶路,明清為懷慶府。但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縣政區(qū)的治所。一直到1913年,改河內縣為沁陽縣,從此河內成為歷史名詞。今日越南國的首都河內,則完全是音譯的結果。

      三河之外,還有“河朔”之稱,泛指黃河以北地區(qū),這一地區(qū)最早見于《尚書·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睎|漢末年,袁紹割據河北,集合義軍討伐軍閥董卓,《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贊他“威震河朔,名重天下”。其基本范圍相當于“河北”地區(qū),在地域范圍上與“河內”有一定的重疊,但要更大。

       此外,依據黃河的流向,在今甘肅境內黃河以西地區(qū),被稱為“河西走廊”,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正是由長安(今西安)出發(fā),沿著這里通往中亞、西亞與歐洲;甘肅也因境內有隴山和黃河,通常也被稱為“河隴”。山西和陜西兩省之間,黃河自北而南流過,東岸山西南部被稱為河東,而西岸的陜西省黃河以西、洛河以東地區(qū)在歷史上也被稱為“西河”,戰(zhàn)國魏國曾在此設西河郡,名將吳起任“西河守”,魏秦兩國在此拉鋸爭奪上百年,至今陜西澄城縣尚有西河村。

       在黃河流域,許多縣級政區(qū)得名與黃河有關,其得名既有自然因素,更有歷史人文因素。自然地名,主要反映該地區(qū)與黃河的流勢、自然地形及位置關系等;歷史人文地名,則更加深刻的反映了黃河流域的文明進程。這些地名有的現(xiàn)在仍然存在,有的則已消失在歷史的進程中。

       黃河在中上游地區(qū),主要流經山地高原區(qū),形成了一系列的峽谷和曲流,如大家熟知的九曲十八灣、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等,其中成為行政區(qū)劃地名的有河曲、青銅峽和三門峽等地,其得名反映了從自然地名向行政地名的轉變。

       河曲:河曲縣地處山西、陜西、內蒙古三省交界處,因黃河在這里曲流特別典型而名。金貞元元年(1153)置河曲縣,至今仍為山西省一縣。

       青銅峽:位于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牛首、峽口兩山對峙,黃河穿峽而過,山光水色相映,宛如銅鏡,“青銅峽”由此而得名。早在秦代這里就曾設置郡縣。1958年開始在這里建設青銅峽水利樞紐,1960年設置青銅峽市,1963年改為縣,1984年重新恢復為市(縣級市)。

       三門峽:黃河過潼關后折向東,切穿晉豫之間的山地,由于地質條件的差異,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依水流情況被稱為“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由此得名,象征中華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也位于此地。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的建設,于1957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省轄地級市,1962年改為縣級市,1986年又調整為地級市。

在古代,交通條件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黃河上還有為數(shù)眾多的津渡,多以渡、津、口等命名,流傳至今并成為行政地名的主要有以下:

       延津:位于河南境內黃河以北地區(qū),春秋置廩延邑,以境內有虛廩堆延綿不斷而得名。公元前242年以境內多棘,置酸棗縣。北宋政和七年(1117),以境內有黃河渡口改稱延津縣。由于黃河的改道,延津的位置從黃河南岸變?yōu)榱它S河以北。

       孟津、孟縣:兩地均屬河南,隔河相望,均以古黃河渡口得名。傳說商朝末年,周武王起兵討伐無道的殷紂王,渡過黃河時與八百諸侯會盟于此,故名。兩地在歷史時期還有過其他地名。孟津地區(qū),秦置平陰縣,三國魏置河陰縣,唐代更為河清縣,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改為孟津縣,至今未變。今孟縣之地,秦置河雍縣。漢武置河陽縣,歷代多因之。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年(1377)始改稱孟縣并沿襲至今,《水滸傳》中武松因血濺獅子樓被刺配孟州,說得就是此處,1996年改稱孟州市(縣級市)。

        河津:河津市地處山西省西南部,汾水與黃河交匯處,自古就是黃河上的重要通道。秦置皮氏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為龍門縣,北宋宣和二年(1120)改為河津縣,因境內有黃河和禹門口而得名。1994年1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縣級市)。

       永濟:“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敝娙送踔疁o寫《登鸛雀樓》所述即在永濟,地處山西省西南端,晉、秦、豫三省交界處。該地是溝通山西、陜西兩省交通最重要的通道,至今黃河岸邊尚有蒲津渡遺址。1991年當?shù)爻鐾亮?尊唐朝開元年間鑄造的重達60噸左右的大鐵牛,見證著曾經的輝煌。該古稱蒲坂,相傳為舜帝之都。秦置蒲坂縣,清雍正六年(1728)設永濟縣。1958年并入運城,1961年復置,1994年撤縣設市(縣級市)。

       利津:位于山東省境內黃河入海口附近,由于黃河泥沙的不斷堆積,陸地擴大,隋代在此建鎮(zhèn),至金明昌三年(1193)升為利津縣。由于黃河泥沙的持續(xù)堆積,今天的入??谝呀浵乱频綁ɡh境內。

      寧津:在今山東省西北部,歷史時期黃河曾從這里流過。東魏天平元年(534)置胡蘇縣,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為臨津縣,金代天會六年(1128)秋臨津城因水患城毀,東遷25里臥牛崗為治,取“安寧”之意,改名寧津縣。

以所處位置與黃河的關系而得名的地名則有以下幾個:

       臨河縣:黃河流經的地方皆可稱為臨河,但以臨河為行政地名的,歷史上只出現(xiàn)過兩例。隋文帝開皇六年(585),在今河南??h境內分置臨河縣,以南臨黃河為名。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舊城被黃河沖沒,故址在今??h東北善堂鎮(zhèn)臨河村,當?shù)亓鱾髦皬埞硰埰?,黃河淹臨河”的傳說,至今當?shù)厝杂胁簧佼斈甑倪z存,并有“臨河城六十年一現(xiàn)”的說法,印證著這段歷史。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qū)臨河縣,也是因緊鄰黃河得名。這個臨河的歷史更為悠久,設置于公元前127年,但廢棄得也很早,直到1914年才重新設置臨河縣,現(xiàn)為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

       內黃:今天的內黃縣遠離黃河,但其境內的三楊莊漢代遺址由于黃河泛濫的掩埋,保存完整,被評為2005年中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該地戰(zhàn)國時屬魏,當時稱黃河以北為內,以南為外,有內黃、外黃和小黃。五代時梁太祖朱溫北征過此,特意詢問跟隨的大臣李珽地名來歷,李珽答道:“河南(黃河以南)有外黃、小黃,故此有內黃?!眱赛S自漢高祖九年(前198)置縣,沿襲至今,是一個千年古縣,而外黃、小黃早已在歷史上頻繁的行政區(qū)劃變動所湮沒。

       河陽縣: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在歷史上,也曾因此設立過河陽與河陰兩縣。河陽位于黃河以北孟縣境內,春秋時晉國有河陽邑,《春秋·僖公二十八年》云“天王狩于河陽”指的就是這里。秦置河雍縣,漢改河陽縣,歷代因之。唐代大詩人杜甫《石壕吏》詩云“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亦指此地。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升為孟州,明洪武十年(1377)降為孟縣。自此河陽從行政地名中消失。

      河陰縣:唐開元二十二年(734),為便利東南漕運,在古汴河口修筑河陰倉,并析置河陰縣。以縣置于黃河之南而得名,其他在今滎陽市東北。治所屢有遷移,皆在今滎陽市東北一帶。1954年并入滎陽縣,今屬滎陽市(縣級市)。

       河口:河口隸屬于山東省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入??诒眰?。黃河的入??跉v來多有變化,最北可到今天津,最南到江蘇北部。今天的河口是清咸豐五年(1855)改道以后才開始形成的。由于這里富含石油,為開發(fā)勝利油田,1984年在此設立河口區(qū)(縣級)。

      地名除了表示自然特征和方位之外,也帶有深刻的社會文化寓意,可從以下地名中窺得一斑。

       ??h:歷史時期黃河流經于此,古名黎陽,以黎國君臣寓居,縣治南有黃河,故名。西漢高祖初年置黎陽縣,北宋政和五年(1115),升為浚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為縣,史稱??h。該縣境內有著名的大伾山,在《禹貢》中就有記載,素稱“禹貢名山”。每逢正月,該地有規(guī)模盛大的廟會,被稱為“華北第一廟會”???h是河南省七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惟一的一座縣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河清縣:黃河之名,得于其水之渾濁,早在西漢時代就有“一石水、六斗泥”之說?,F(xiàn)代科技測量黃河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多年平均含沙量約35公斤/立方米,其渾濁可想而知。黃河渾濁,幾乎是人們的常識。古人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黃河清,圣人生”,似乎黃河永無澄清的可能。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歷史上確實有數(shù)十次關于“河清”的記載。但在一些特殊時期尤其是上中游地區(qū)長期干旱之時,支流來沙減少,黃河也會出現(xiàn)較為清澈的時候。這在古代社會被視為祥瑞,甚至對政治活動也會有影響。唐貞觀年間,因縣界內黃河變清,在今濟源境內置河清縣。北宋年間遷治今孟津縣城東北15里,至今當?shù)厝悦忧宕?。北齊武成帝高湛曾以河清為年號,歷時3年(562—565),其原因也是當年河水變清,為此改年號為河清,并宣布大赦天下。直到今天,河清海晏一詞還用來形容天下太平。

        河平軍:宋金時期,黃河流經今衛(wèi)輝地區(qū),多次泛濫造成災害。故金代在此置有河平軍,其命名之意自然是希望河患平息,可惜未能如意,由于黃河泛濫,河平軍治所還不得不從衛(wèi)輝遷到太行山區(qū)的輝縣,待河患平息后方才遷回。

       今天的黃河,由于兩岸堤防的不斷修筑,以及三門峽、小浪底等一系列的水利工程的建成,已然安流六十余載,“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愿望也已經實現(xiàn);黃河上的各類橋梁、現(xiàn)代化的渡口也大大便利了兩岸的交通。由黃河引發(fā)的中高級地名變動與遷移現(xiàn)象也基本消失。但在黃河兩岸堤防之內的灘區(qū),由于河道的變遷不定,還會存在“落河村”這樣的底層地名變動與遷移,黃河沿岸各級行政區(qū)對于灘地資源的爭奪也日益激烈,黃河的影響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繼續(xù)存在。而歷史時期豐富多彩的黃河地名,除了給人們帶來對往日的遐想,也可以成為今后地名命名的重要資源寶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河之“河”字地名知多少?
黃河與河南地名
東漢河陽津之戰(zhàn)
歷史地名古今對照表(七)
毛海根:毛氏郡望
山川方位與古今地名舉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