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稻鰍共生綠色高效種養(yǎng)技術

?一、技術概述

稻鰍共生綠色高效種養(yǎng)技術是在不破壞稻田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及不增加使用水資源的情況下,通過對稻田開挖養(yǎng)殖溝坑(面積不超過10%),在種植水稻的同時利用水體養(yǎng)殖泥鰍,使水產養(yǎng)殖建立在“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基礎上,融種稻、養(yǎng)鰍、蓄水、提高地力為一體的稻田綜合種養(yǎng)模式。水稻可為泥鰍遮陽,凈化水質;泥鰍可為稻田松土,清除蟲害,其糞便又為水稻提供肥料,可以做到“一水兩用,一地兩收”,提高土地的綜合產出率。同時,泥鰍養(yǎng)殖也對水稻種植過程有毒有害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加大了限制力度,可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建立稻鰍共生、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生態(tài)種養(yǎng)系統(tǒng),實現“田中種稻,水體養(yǎng)鰍,鰍糞肥田,稻鰍共生”綠色高效種養(yǎng),促進生態(tài)安全和稻鰍食品安全。該技術具有穩(wěn)糧、增收、保水、節(jié)地、節(jié)肥、節(jié)藥、節(jié)本增效、生態(tài)安全等特點。稻鰍共生種養(yǎng)模式主要有中稻+鰍、中稻+鰍+魚、中稻-再生稻+鰍、中稻-再生稻+鰍+魚等。

二、技術要點

    1.產地環(huán)境選擇。選擇空氣清新,生態(tài)安全, 周邊無污染源,日照充足,水源條件較好,水利設施配套齊全,排灌方便,灌溉用水水質符合相關要求,pH值呈弱堿性的稻田。產地環(huán)境質量、農田灌溉水質、土壤環(huán)境質量與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應符合GB 11607[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漁業(yè)水質標準)和NY/T 391(綠色食品 產地環(huán)境質量)等相關規(guī)定。

2.品種選擇

2.1 水稻品種。選擇經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或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或引種備案,適宜當地生態(tài)條件,株葉緊湊,莖稈直立,葉片窄而短,葉色濃綠,豐產穩(wěn)產性好、抗病蟲及抗倒力強、食味品質好的優(yōu)良品種。

2.2 泥鰍品種。選擇適應性強、疾病少、成活率高的品種,如臺灣泥鰍、本地泥鰍等。

3.生產投入品使用要求

3.1 肥料使用。肥料使用應符合NY/T 394(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 1868(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有機肥料)的規(guī)定,遵循持續(xù)發(fā)展、安全優(yōu)質、化肥減控、有機為主的原則;優(yōu)先使用有機肥料,減控化學肥料,不用可能含有安全隱患的肥料。

使用的肥料種類以農家肥料、有機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有機一無機復混肥料、無機肥料作為輔助肥料使用,補充農家肥料、 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所含養(yǎng)分的不足,與同等條件水稻單作相比,單位面積無機化肥施用量平均減少30%以上。

3.2 農藥使用。農藥使用應符合GB/T 8321.1~10(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 39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 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NY/T 1997(除草劑安全使用技術規(guī)范 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與同等條件下水稻單作相比,單位面積農藥施用量平均減少30%以上。

3.3 漁藥使用。漁藥使用應符合NY/T 755(綠色食品  漁藥使用準則)的規(guī)定,禁止使用國家明確規(guī)定的禁用藥物品種。

3.4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使用。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使用符合NY 471(綠色食品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的規(guī)定,禁止使用國家明確規(guī)定的動物飼料添加藥物品種和動物飲用水中禁用的藥物品種。

4.技術指標要求

4.1稻田工程。應保證水稻有效種植面積,保護稻田耕作層,溝坑占比不超過10%。

4.2 產量指標。雜交稻畝產量≥500kg,常規(guī)稻畝產量≥400kg,泥鰍畝產量≥50kg。

4.3 稻鰍質量及食品安全指標。稻米質量、稻谷及泥鰍真菌毒素限量、污染物限量及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等食品安全指標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

5.稻鰍共生技術

5.1 稻田及工程建設

5.1.1 稻田選擇。選擇空氣清新,生態(tài)安全, 周邊無污染源,日照充足,水源條件較好,水利設施配套齊全,排灌方便,灌溉用水水質符合相關要求,pH值呈弱堿性的稻田。

5.1.2 稻田工程建設。稻田工程可作為泥鰍養(yǎng)殖、避暑防寒和施肥、用藥的躲避場所,便于集中管理與捕撈。

5.1.3 開挖暫養(yǎng)溝坑。在稻田的進水口附近蔭蔽處開挖長500~800㎝,寬200~400㎝,深100㎝左右的暫養(yǎng)溝坑,溝坑面積占稻田面積的3%~5%;溝坑底部可鋪一層網片或者其他硬質材料以方便起捕和投餌,并作為稻田水淺時或夏季水溫高時泥鰍棲息或避暑處。

5.1.4 開挖環(huán)溝和田間溝。稻田面積小的沿四周田埂內側挖環(huán)形溝,田間溝寬100~300㎝,深60~100cm;面積稍大的田塊沿田埂內側挖好“U”溝坑,做到溝與溝、溝與坑相通,形成活的循環(huán)水體;同時,預留出方便機械田間作業(yè)的宜機操作便道。

5.1.5 加高加固田埂防滲漏。選作養(yǎng)殖泥鰍的稻田應結合耕翻平整土壤,將四周田埂加高加固;田埂高宜60cm,埂頂寬40cm,以能蓄水40cm以上深的水層為好;田埂要打實夯緊,做到堅固結實,不垮不漏,嚴防田埂漫水、漏水和逃逸現象發(fā)生。

5.1.6 進排水系統(tǒng)建設。建設獨立的進排水系統(tǒng),進、排水口的開挖地點應選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進、排水口宜用磚或條石砌成,以免因經常灌排水沖垮田埂。進水口高于水面約20cm,使養(yǎng)鰍溝坑在進水、排水和溢水時能形成水流,均勻流過稻田。排水口與池底鋪設的粘土層等高或稍高,溢水口設置于排水口上方。適時更換田水,增加溝坑中的新水。

5.1.7 防逃設施建設。在進、出水口及溢水口加設用尼龍網片或金屬網片制成防逃網,同時在進排水口各挖1個寬60cm、深50 cm的小坑,設置二道防逃設施,以緩解進排水沖力,防止泥鰍逃逸。

5.2 水稻綠色生產技術

5.2.1  精量早播育壯秧。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氣、排水方便,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的菜園地或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稻田作苗床。根據大田栽插方式選擇相應的育秧方法,可采取工廠化育秧或小拱棚地膜覆蓋保溫育秧方式,培育毯苗機插秧或缽苗機插秧、旱育機插秧、濕潤育機插秧、旱育秧等。按照不同品種特性、千粒重大小和不同的育秧方式備足相應的種子數量,一般雜交稻種子每畝宜備足0.9~1.2kg,常規(guī)稻及特種稻種子每畝備足2.0~4.0kg。

適時精量早播,在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0℃時開始播種旱地育秧,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2℃時開始播種濕潤育秧,集中培育葉齡為3.5~5.0葉的壯秧。苗期管理注意保溫控濕、追肥、預防病蟲害,確保秧苗健壯移栽。

5.2.2 中稻栽培

5.2.2.1耕整稻田。平整稻田,淹水防滲漏,采用機械化淺旋耕或人工耕整稻田,除草滅茬,做到肥足、田平、水淺,無殘茬,保持渾水栽(插、拋)秧;機插栽培耕作深度不超過30㎝,確保田面平整,無過量殘物,田塊內高低落差不大于3㎝,做好田邊田角防滲漏,保持1~2㎝淺水層。

5.2.2.2適齡早栽。適時早栽有利于改善秧苗個體的生長環(huán)境,促進秧苗低位節(jié)早發(fā)多分蘗,培育中稻大穗,增加再生季母莖數。因地制宜選擇機插、寬窄行人工栽插等方式。缽苗機插秧、旱育秧及濕潤秧苗移栽葉齡宜為4.0~5.0葉;毯苗機插移栽葉齡宜為3.5~4.5葉。

5.2.2.3合理密植。機插栽培選擇晴天或陰天起秧,缽苗機插栽培畝插0.9~1.0萬窩,毯苗機插栽培畝插足1.0~1.1萬窩;人工寬窄行栽插可采用寬行窄株或寬窄行相間栽插,畝插足1.0萬窩左右。雜交稻平均每窩插2粒谷苗,基本苗保持2.0~2.5 萬苗;常規(guī)稻平均每窩3~4粒谷苗,基本苗達到4.0~5.0萬苗。在泥鰍溝、坑四周應適當增加密度,充分利用邊際優(yōu)勢增穗增粒。

5.2.2.4配方施肥。前茬作物收獲后秸稈全量覆蓋稻田,通過翻、耙、平等措施一次性全部還田。根據移栽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栽培水稻品種的需肥特點和目標產量要求,合理搭配不同的肥料品種和數量;一般中等肥力稻田,每畝施純氮(N)8.0~10.0kg、五氧化二磷(P2O5)4.0~5.0kg、氧化鉀(K2O)4.0~5.0kg。

采用重施底肥(在水稻移栽前1~3天施入),適時追施分蘗肥(缽苗機插及人工寬窄行栽培在栽后7~10天追施,毯苗機插栽培在栽后20~25天追施),提倡施用拔節(jié)孕穗肥(在孕穗初期曬田復水后追施)。肥料用量及比例按氮素肥底肥占50%,分蘗肥30%,穗肥20%;有機肥、磷鉀肥、鋅肥全作底肥。

5.2.2.5水分管理。淺水栽秧,濕潤立苗,薄水分蘗(水深1.5~2㎝),分蘗后期夠苗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揚花期稻田保持8~10㎝水深,防止高溫干旱和熱害影響抽穗揚花,灌漿成熟期干濕交替間歇灌溉,后期防止脫水過早。

5.2.2.6有害生物防控。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保持和優(yōu)化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基礎,建立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和不利于病蟲草害滋生的環(huán)境條件,提高生物的多樣性,維持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綜合運用生態(tài)調控、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誘控和科學用藥等技術和方法,將水稻病蟲草危害損失控制在允許水平,保證稻米產品農藥殘留限量符合相關規(guī)定。

1)生態(tài)調控:保護和利用天敵,維護天敵種群多樣性。田坎增種芝麻、豆科、香根草等農作物,為青蛙、蜘蛛、寄生蜂等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提供棲息和遷移條件,減少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充分發(fā)揮天敵控害作用。

2)農業(yè)防控:通過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定期輪換種植,減輕病蟲草害發(fā)生;采用綠色稻作制度、輪作換茬、綜合種養(yǎng)結合、健身栽培等農藝措施,減少有害生物的發(fā)生;適時耕耙稻田,深埋稻樁,清除稻田菌核,壓低病蟲基數;稻田在螟蟲越冬代化蛹期前關水5~10cm,保持3~5天,殺滅部分老熟幼蟲和蛹。

3)生物防控:一是天敵應用,在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蛾始盛期釋放卵寄生蜂等,每代放蜂2~3次,間隔3~5天,每畝均勻放置5~8個點,每次放蜂10000頭,放蜂高度以分蘗期蜂卡高于植株頂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頂端5~10cm為宜。二是生物農藥防治,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春雷霉素、井岡霉素、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等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使用生物農藥時間應比化學農藥施用提早3~5天。

4)理化誘控:一是誘蟲燈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田間設置誘蟲燈,誘殺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的成蟲,減少田間落卵量,降低蟲口基數。每30~40畝安裝1盞燈,采用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燈距150~200m。二是性誘劑誘殺:在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成蟲始盛期,采取橫豎成行,外密內疏的模式,每畝放置2~3個誘捕器,內置誘芯1個(根據誘芯種類,確定更換時間),誘捕器之間距離15m,放置高度在水稻分蘗期以高出地面30~50cm、穗期高出稻株頂端10cm為宜。三是人工捕殺與除草:采用人工捕殺害蟲和除草,拔除病蟲害植株和雜草,壓低蟲口基數,減輕危害,減少施藥。

5)科學用藥:根據當地農業(yè)植保部門發(fā)布的病蟲草害防治信息,在主要病蟲草害關鍵防治時期或達到防治指標時進行藥劑防治;種子處理期重點預防惡苗病和稻瘟病;秧苗期重點預防和防治稻瘟病,兼治立枯病、稻薊馬等;大田栽插期主要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播種和栽插前后進行防除田間雜草。藥劑選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嚴禁使用違禁農藥品種,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路藥劑,嚴格控制施藥量和施藥次數,嚴格執(zhí)行安全間隔期。在同一個水稻生長季節(jié),避免多次重復使用同種化學合成農藥及其復配劑。施藥時使用先進的施藥器械,科學安全用藥,注意關深水10㎝左右,并將泥鰍趕至溝坑,同時噴頭朝上噴灑農藥于葉面,避免泥鰍遭受藥害。

5.2.3再生稻栽培

5.2.3.1促芽肥施用。在頭季中稻收割前15天左右,采用機械或人工撒施促芽肥,每畝施用尿素15~20㎏。

5.2.3.2中稻收割與留樁。當中稻全田谷粒黃熟95%以上、70%的植株倒二、三節(jié)芽長達2㎝以上或全田10%的稻窩能見到再生苗時采用人工收割方式,留樁高度達到33~40㎝,爭取倒二節(jié)休眠芽成穗,提高再生苗成穗率。

5.2.3.3稻草覆蓋。頭季中稻收獲后立即將壓倒的稻樁扶正,將稻草覆蓋在稻樁行間,減少田間水分蒸發(fā),保持土壤濕度,抗旱保芽苗。

5.2.3.4發(fā)苗肥施用。在頭季中稻收割后1~2天,每畝用尿素10~15㎏作發(fā)苗肥,促進再生苗早發(fā)快發(fā),提高再生苗成穗率,增加有效穗。

5.2.3.5田間管水。收獲頭季中稻后立即復水,一直保持田間8㎝左右水層,至接近黃熟時排水。

5.2.3.6病蟲害防控。重點防控稻瘟病、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優(yōu)先采用殺蟲燈、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根據當地農業(yè)植保部門發(fā)布的病蟲害預測預報情況,若病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時,在再生稻破口期前5~10天采用一次性施藥防治。

5.2.4水稻收獲與運輸貯藏

5.2.4.1水稻收獲。為了保證稻米品質不受影響,一季中稻和再生稻宜在全田谷粒95%以上黃熟,稻谷含水量25%左右時選晴好天氣收割。人工收割時宜小把捆綁,放在稻樁上自然晾曬5~7天,降低稻谷水分含量后再進行機械脫粒。在機收適宜區(qū)可采用機械收割,注意減少落粒損失,機收作業(yè)質量符合相關規(guī)定。

5.2.4.2稻谷包裝與晾曬。稻谷收獲包裝應符合《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要求。  不同品種要分收、分曬,宜采用曬席逐步陰干或采用機械化低溫烘干;防止在水泥地上暴曬,禁止在柏油路上翻曬。采用自然晾曬要確保稻谷含水量曬到13%以下,同時避免高溫灼傷。采用烘干的稻谷待其水分含量保持到低于安全水分標準1%以下入庫貯藏。

5.2.4.3稻谷貯藏運輸。稻谷貯藏設施、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要求、堆放管理、出入庫、保質處理、運輸、檔案記錄等應符合NY/T 1056《綠色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要求。稻谷貯藏環(huán)境應潔凈衛(wèi)生,遠離污染源。不應與化肥、農藥等化學物品及其他任何有毒、有害、有氣味、易污染環(huán)境的物質一起貯藏運輸,確保稻谷運輸貯藏過程不被污染。

5.3稻田養(yǎng)鰍

5.3.1清潔稻田。鰍苗投放前7~10天,每畝用生石灰粉50kg兌水潑灑,對泥鰍溝、坑和稻田進行全面消毒殺菌,清潔養(yǎng)殖環(huán)境。

5.3.2泥鰍苗種選擇。泥鰍苗應從正規(guī)泥鰍繁殖場購買,要求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活動力強,無病無傷的苗種。

5.3.3苗種放養(yǎng)

5.3.3.1放養(yǎng)時間。按早栽秧早放養(yǎng)的原則,放苗一般在中稻插秧后15天左右,選擇晴天下午進行。放苗前應對鰍苗進行消毒,用濃度4%食鹽水浸泡5~10分鐘,以殺滅體表寄生蟲及預防感染水霉。放苗時須帶水放苗,避免損傷鰍體,并將病、傷鰍苗撈出,防止死鰍與病菌交叉感染和病源擴散污染水體引發(fā)病害。

5.3.3.2放養(yǎng)規(guī)格。同一塊稻田選擇規(guī)格整齊的泥鰍苗種進行放養(yǎng),以5cm以上鰍苗為宜。

5.3.3.3放養(yǎng)密度。鰍苗放養(yǎng)密度根據鰍苗規(guī)格、鰍池條件、飼養(yǎng)方式和技術水平而定;鰍苗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水源條件好,養(yǎng)殖技術水平高,可適當增加放養(yǎng)密度。規(guī)格5~6㎝/尾鰍苗放養(yǎng)密度宜為0.5~0.6萬尾/畝,規(guī)格7~8㎝/尾鰍苗放養(yǎng)密度宜為0.4~0.5萬尾/畝。

5.3.3.4放養(yǎng)方法。泥鰍苗種投放前,檢查稻田是否殘留寄生敵害生物與蟲卵,調節(jié)消除稻田水藥性;同時用3%~5%食鹽水浸泡苗種5~10分鐘進行魚體消毒,然后將種苗袋放入水中10~15分鐘,平衡種苗袋內外水溫,在溫差不超過2~3℃時打開袋口讓其自然游入稻田。

5.3.4水草移植。在泥鰍養(yǎng)殖環(huán)溝中可移植水草供泥鰍苗種放養(yǎng)時附著棲息,同時用以凈化水質。水草一般選用苦草、輪葉藻等,移植面積約占養(yǎng)殖面積的10%左右。水草移植時用漂白粉消毒,殺死水草上粘附的魚、蛙卵和水蛭等敵害生物以及病原體;若水草生長過旺要及時撈除。

5.3.5飼料投喂。堅持生態(tài)養(yǎng)殖,嚴格按照“四定”(定時、定質、定量、定位)、“三看”(看泥鰍的攝食情況、看稻田水質及溫度、看天氣)原則。以田間雜草、植物碎屑、昆蟲和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為主食,輔以玉米(粉)、米糠、麩皮、豆粕和菜籽油餅等農副產品飼料投喂,確保鰍產品優(yōu)質、生態(tài)、安全。如需投餌養(yǎng)殖,應使用與泥鰍規(guī)格適宜的配合餌料,日投飼量為其自身總重的1~3%,具體投飼量應根據天氣和泥鰍攝食情況調整。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使用符合NY 471(綠色食品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的規(guī)定,所投喂的飼料不得添加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藥物品種。

5.3.6防逃及生物敵害。注意檢查防逃設施,在田埂四周外側用網片、塑料薄膜等材料埋設防敵害設施,高度一般在0.6~1m左右。鰍苗生長期注意在稻田上方架設用絲線等材料制作的防鳥網或樹立稻草人、驅鳥帶等,防家禽下田吞食,防控鳥、蛙及其他魚類等敵害。

注意清除進排水口攔網雜物,防止暴雨引發(fā)溢水口堵塞使田水漫堤導致泥鰍逃逸。

5.3.7水體管理。飼養(yǎng)泥鰍的水體要保持活、嫩、爽,溶氧要保持3mg/L以上。中稻分蘗盛期曬田時要緩慢降低水位,注意把泥鰍趕到溝坑,保持鰍坑水深30㎝左右;水稻抽穗揚花期若遇高溫,要注意適當關深水調溫,定期加注新水,換掉老水。

5.3.8病蟲害防治。泥鰍養(yǎng)殖過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常見的病害有赤鰭病、水霉病、氣泡病、曲骨病、車輪蟲病、舌杯蟲病、農藥中毒及其他生物敵害等。

每月向溝、坑內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10kg~15 kg/畝,或潑灑漂白粉1g/m3,進行鰍病預防。寄生蟲類可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進行全溝坑潑灑,用量分別為0.5g/m3和0.2g/m3,或潑灑晶體敵百蟲,用量0.5g/m3。注意防止蛇、鴨以及鳥等其它敵害動物入田吞食泥鰍。嚴格控制稻田農藥使用量和施藥方法,避免因化學農藥殘毒污染水質導致泥鰍中毒死亡。

施藥時間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左右將藥液盡量噴在稻葉和莖稈上,切忌將農藥直接投入水中;施藥前準備好加水設備并加深水位,以防泥鰍中毒后能及時加水緩解。施藥后要勤觀察、勤巡田,發(fā)現泥鰍出現昏迷、遲鈍的現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將其及時捕撈上來,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復正常后再放入稻田。

泥鰍病蟲害診斷、預防和治療控制過程中,應符合NY/T 755(綠色食品  漁藥使用準則)要求。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時要兼顧泥鰍與稻谷兩者質量安全,盡量使用農業(yè)防控、物理方法(殺蟲燈等)或生物農藥,少施或不施化學農藥,嚴禁施用禁用農藥和禁用漁藥。禁止使用國家明令規(guī)定的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違禁藥物和非法添加物,確保泥鰍食品安全。

5.3.9泥鰍捕撈與運輸

5.3.9.1泥鰍捕撈

一是籠捕:將炒米糠、玉米魚粉混合料、炒簧粉、花生麩粉或大豆麩粉等具有濃郁香味的飼料粉放在編織的地籠中捕撈。

二是沖水捕捉:在稻田的進水口緩慢進水,在出水口設置好接泥鰍的網箱,打開出水口讓泥鰍隨水流慢慢進入網箱而起捕。

三是干田捕捉:排干稻田中水,使泥鰍集中到魚溝、魚坑中進行捕捉。

5.3.9.2泥鰍運輸。泥鰍捕撈后,宜放入流動的河水或水泥池微水流暫養(yǎng)1d~2d,以排除鰍糞,恢復體力,適應運輸并消除泥土味,提高食用價值;暫養(yǎng)期間注意增氧,并防止水蛇、食魚鳥等捕食泥鰍。

泥鰍不應與化學物品及其他任何有毒、有害、有氣味、易污染環(huán)境的物質一起運輸,不得添加任何禁用藥物,確保運輸過程不被污染。泥鰍遠距運輸一般采用干法運輸,即用塑料筐直接裝入泥鰍,并在筐中加一點香油,起到消沫作用;夏天長途運輸,宜在筐間加一些冰塊,以起到降溫作用;同時應在泥鰍體表適當加水,保持體表濕潤。

三、適宜區(qū)域

農田基礎設施較好,水源條件有保障,適宜生產稻+鰍A級綠色食品的區(qū)域均可采用。

四、增產增效情況

2016-2019年在重慶市武隆、永川、梁平、大足、秀山、墊江、榮昌等區(qū)縣示范推廣優(yōu)質稻+鰍(+魚)、優(yōu)質中稻-再生稻+鰍等綠色標準化種養(yǎng)技術10萬余畝,水稻畝產在400~650kg之間,泥鰍平均畝產60kg,扣除種養(yǎng)成本,畝新增純收益可達到1325~2090元。2017年重慶億拓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依托比豐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采用“優(yōu)質稻+泥鰍+綠色標準化技術+綠色品牌加工+互聯網銷售”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建立國家級稻+鰍綠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07畝,經重慶市科委組織有關專家現場測產驗收,示范區(qū)畝平均產水稻462.1kg,產泥鰍75kg。公司自主開發(fā)創(chuàng)建“鰍田稻”、“鳳來谷”稻米加工品牌,稻米產品上市價格達20元/kg以上,泥鰍批發(fā)價50元/kg以上,除去投入成本,“稻鰍共生”綠色生產畝純收益可達5000元以上。公司2017-2019年累計帶動周邊農戶示范推廣10949畝,畝平均產稻谷415.1kg、泥鰍61.4kg,實現畝產值4036.8元,畝新增純收入2236.8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五、注意事項

注意施用石灰調節(jié)土壤酸性。注意稻草還田,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地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果你計劃養(yǎng)小龍蝦,建議收藏學習這份高效益的稻田養(yǎng)蝦模式
小龍蝦養(yǎng)殖技術連載(四)
稻田養(yǎng)泥鰍增收好途徑,圖解全過程
養(yǎng)一畝小龍蝦得投資多少錢?小龍蝦的養(yǎng)殖成本和利潤分析
稻田養(yǎng)泥鰍環(huán)保又增收
【新農業(yè)】“稻田養(yǎng)蝦”——趣味水稻田的細節(jié)設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