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名稱多有變動,但在長征中兩者基本可以劃等),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些“核心大佬”領(lǐng)導,狹義上的長征就是指紅一方面軍所走的路程。紅一方面軍下轄四個軍團,分別是紅第1軍、紅第3軍、紅第5軍團和紅第9軍團(后改稱紅第32軍)。林彪(1907年-1971年),紅第1軍軍團長。
彭德懷(1898年-1974年),紅3軍軍團長。
董振堂(1895—1937),紅第5軍軍團長,第5軍在長征中主要承擔保衛(wèi)善后工作,被譽為“鐵流后衛(wèi)”。
紅一方面軍是長征中的中流砥柱,前后不斷調(diào)整、壯大,將星云集,建國后的8位元帥、7位大將、30多位上將都是出自紅一軍。紅四方面軍來自鄂豫皖根據(jù)地,鄂豫皖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簡稱。
長征時紅四方面軍的指揮核心由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三人組成。1934年10月,當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時,紅四方面軍分為兩部,主力部隊和紅25軍,這兩部當時正活躍在不同地區(qū)。主力部隊早在1932年12月進入川陜邊境,建立了川陜蘇區(qū),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時,該部發(fā)動川陜甘作戰(zhàn)計劃,策應中央紅軍北上;而主力從原鄂豫皖根據(jù)地撤出時,留下了紅25軍斷后,紅25軍一直游擊作戰(zhàn)到1934年11月,迫于形勢壓力也開始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zhuǎn)移,即“紅25軍”的長征。長征的起初目標是保命,而后逐步確立了北上路線,在確立北上的主線任務后,便也伴隨著一個支線任務,這就是——會師。
紅四方面軍的主力部于1935年6月,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在川西北懋功會師。
但是兩支部隊在會師后因分歧沒有一同北上(這個本文不展開詳談,后面再出詳細介紹)值得一提的是,紅四方面軍的紅25軍一直以“孤兵”挺進,完成了他們自己的長征路線。紅25軍的長征歷時10個月,轉(zhuǎn)戰(zhàn)萬里,早于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是最先完成長征的紅軍。紅二方面軍由賀龍和任弼時領(lǐng)導,紅二方面軍已于1934年5月進入貴州,開辟了黔東根據(jù)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后,紅二集團軍發(fā)動了湘西攻勢,建立起湘鄂川黔根據(jù)地,并在該地開展游擊,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中“烏蒙磅礴走泥丸”一句寫的就是紅二方面在云貴邊境的烏蒙山展開的軍事行動。1936年3月30日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合兵一處、共同北上。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后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臺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一方面軍走得最長,損失最大。自1934年10月從江西蘇區(qū)出發(fā),到1935年10月到達陜北,8.6萬紅軍僅剩7000余人。紅四方面軍走得最短,但最曲折。因為后來張國燾的問題,紅四方面軍有的部隊反反復復,三過草地。
紅二方面軍原始兵力最少,損失最小。紅二方面軍長征初期總計有1.8萬人,至陜北和紅一方面軍會師之時,還保存了1.1萬人。ps:最近逃逃君迷上了王樹增戰(zhàn)爭系列書,打算先將長征部分中自己感興趣的點更完,也算給本毫無方向、奇奇怪怪的每日博學找一個連續(xù)的方向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