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yī)學之聲 作者:藤馨子
功用:回陽固脫,益氣生脈
主治:寒邪直中三陰,真陽衰微證。
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惡寒蜷臥,吐瀉,腹痛,口不渴,身寒戰(zhàn)栗,指甲口唇青紫,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微無脈。
組成:附子、干姜、五味子、茯苓、陳皮、半夏、生姜、肉桂、人參、白術(shù)、炙甘草、麝香。
功用:通陽散結(jié),祛痰下氣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jié)之胸痹。
胸滿痛,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緊。
組成:瓜蔞、薤白、枳實、厚樸、桂枝。
功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證。
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有定處,呃逆日久不止,飲水即嗆,干嘔,內(nèi)熱瞀悶,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兩目暗黑,舌質(zhì)暗紅,舌有瘀斑、瘀點,脈澀弦緊。
組成: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黃、當歸,桔梗、枳殼、柴胡、桔梗、甘草。
功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治:
1.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病后多涎唾,小兒慢驚。
2.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衄血,崩漏,血色暗淡,質(zhì)清稀。
3.脾胃虛寒證。
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嘔吐,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潤,脈沉細沉遲無力。
組成:干姜、人參、白術(shù)、炙甘草
功用: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主治:
1.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yǎng)證。
脈結(jié)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質(zhì)干瘦小。
2.虛勞肺痿。
干咳,無痰,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結(jié),脈虛數(shù)。
組成:生地黃、桂枝、生姜、清酒、炙甘草、人參、大棗、阿膠、麥冬、麻仁。
功用:芳香開竅,行氣止痛
主治:寒閉證。
突然昏倒、牙關(guān)緊閉、不省人事,苔白、脈遲。治心腹卒痛昏厥,屬寒凝氣滯。
組成:蘇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木香、香附、丁香、沉香、白檀香、乳香、蓽茇、水牛角、朱砂、白術(shù)、訶子。
功用:清心利水養(yǎng)陰
主治:心經(jīng)火熱證。
心胸煩熱,口渴,面赤,意欲飲冷,口舌生瘡,心熱移于小腸,小便赤澀刺痛,舌紅,脈數(shù)。
組成:生地黃、木通、竹葉、生甘草梢
功用: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
主治:血虛寒厥證。
手足厥寒,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欲絕。
組成:當歸、桂枝、細辛、白芍、通草、大棗、甘草、炙甘草。
功用:補血調(diào)血
主治:營血虛滯證。
面色無華,唇甲色淡,頭暈?zāi)垦#募?,失眠,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量少,經(jīng)閉不行,肌膚作痛,瘕塊硬結(jié),舌淡,脈細,弦細澀。
組成: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陽不足證。
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zhuǎn)胞。舌淡胖,脈虛弱,尺部沉細。
組成:附子、桂枝、干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
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
四肢厥逆,惡寒,蜷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
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之陰水。
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遲。
組成:附子、干姜、茯苓、白術(shù)、木瓜、厚樸、木香、檳榔、草果、炙甘草、生姜、大棗。
功用: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證。
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 穩(wěn)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腹痛泄瀉,咳喘嘔逆。舌質(zhì)淡,旁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組成:附子、茯苓、白術(shù)、生姜、白芍 。
功用:利水消腫,理氣健脾
主治:脾虛濕盛,氣滯水泛之皮水證。
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妊娠水腫,苔白膩,脈沉緩。
組成:茯苓皮、大腹皮、陳皮、姜皮、桑白皮。
功用: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
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水入即吐,臍下動悸,吐涎沫,頭目眩暈,短氣而咳,水腫,泄瀉。舌苔白,脈浮數(shù)。
組成:澤瀉、茯苓、豬苓、白術(shù)、桂枝、暖水。
功用:逐瘀瀉熱
主治:下焦蓄血證。
少腹急結(jié),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煩躁,譫語,夜發(fā)熱,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脈沉實澀。
組成:桃仁、大黃、芒硝、桂枝、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