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和現(xiàn)代詩。
格律詩最鼎盛于唐,唐詩得以流傳,最大的魅力不僅在于其工整的字句,更在于在于其特有的格律!
不懂格律,寫出來的近體詩很難登大雅之堂。(并沒有否定古體詩和現(xiàn)代詩歌)
本文解密近體詩格律,主流觀點認為近體詩格律共16種基本格式。數(shù)量之多,看起來很頭痛,怎么記得住???!
不急,待本人來一一解密,最后一個格式也不用記,你就能將16種格式運用自如?。?!
在此基礎上得出五言的平仄(在其前加一個同調(diào)或在其后加一個反調(diào)):
仄仄平平仄——A句式(后加反調(diào))
平平仄仄平——B句式(后加反調(diào))
平平平仄仄——C句式(前加同調(diào))
仄仄仄平平——D句式(前加同調(diào))
這是最基本的,需記??!連順序也記住好了,連我標的ABCD也記好了,后面推導時有用。我保證只要你記住這是個格式(其實不要記,們就是前面講到過的四個字的平仄關系演變過來的)。
按照詩律學術語,從一首詩的開始算,每兩句叫做一''聯(lián)'';
每聯(lián)中的上一句叫做''出句'';
下一句叫做''對句''。
所謂''對''是指:每聯(lián)中出句與對句相同位置的字必須平仄相對即相反;如上面A句語B句構成一聯(lián),兩句平仄完全相反。
所謂''粘''是指:下聯(lián)出句和上聯(lián)對句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粘''在一起即相同。如上面的B句和C句,平仄就是相同的(其實第三和五字也不同,這個后面會說)。
不符合這個通則的詩稱為失對或失粘,都是有毛病的。
通常看對粘只看一句的第一和第二兩個字,由于第一字有時可平可仄,那么實際上以第二個字的平仄來衡量對粘的。
押韻只要求偶數(shù)句即對句押韻,而且只押平韻。光從這點看,上述四句式只有BD可做對句。
首句是個特例,可押可不押,如果押則也只押平韻。
A做出句則只有B能做起對句;
B做出句則只有D能做起對句;
C做出句則只有D能做起對句;
D做出句則只有B能做起對句;
(只有B和D是平結尾能做對句)
上聯(lián)對句是B下聯(lián)出句能粘上的只有C;
上聯(lián)對句是D下聯(lián)出句能粘上的只有A;
下面看五言絕句的四個基本格式:
總共ABCD4個基本的句式,每個句式開頭只能出來一種格式,那么五言絕句的四種格式如下:
(1)平起首句押韻,第一句只能是B句式,
出句是B句式其對句只有D句式,
能“粘上D的下一個出句只有A,
出句是A句式其對句只有B句式,最終格式如下:
B,D。
A,B。
七言的平仄很簡單,就是在五言的前面加兩反調(diào):
平平仄仄平平仄——A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B句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C句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D句式
律詩,單就平仄而言,把無言絕句再按對粘和押韻通則繼續(xù)往后延4句即可。
(律詩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為使問題簡單化,這里先不談這個)
好了,以上16種格式全部分析玩了。你記住了多少?沒記住,沒關系,我也記不住。但我記住了四個字的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我還記住了由此演變出來的五個字的平仄格律;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上面是理論要求,實際中還可以變通。
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就是每一句第一三五三個字平仄可以不拘,二四六三個字平仄通常不能隨意改。,當然最后一個字的平仄也不能改。
不僅如此,實際還有拗句存在。
最后點一下常見拗句:
A句式:仄仄平平仄
對句救即''4拗對3平''(出句第四個字若為仄,則對句第三個字一定要用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B句式: 平平仄仄平
防孤平自救即''首仄3必平''(本句第一字若用了仄則第三字一定是平)
仄平平仄平
C句式:平平平仄仄
防三仄調(diào)即''34字互換救成準律句''(本句第三字若用了仄則第四字必用平)
平平仄平仄
D句式:禁止三平調(diào)! 任何時候以三個平調(diào)結尾的詩句,直接判不及格!記住是直接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