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3.3萬戶、約17萬人的部族,從歐洲伏爾加河流域出發(fā),途經萬里之遙,越過種種艱難險阻,擊敗沙俄及哈薩克軍隊的圍追堵截,最終回歸中國。無論從哪方面看,土爾扈特東歸都是一場史詩般的壯舉。
土爾扈特部東歸
不過有一點,是大家較為陌生的。通常而言,渥巴錫率領的土爾扈特部東歸,一般將其視為渥巴錫及土爾扈特部在故鄉(xiāng)和愛國情懷的作用下,再加上沙俄的欺凌,最終選擇東歸中國。
但實際上,面對沙俄的壓迫,雖然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的確準備回歸故地。但是,剛開始他們的目的,卻并非投入清朝、也就是當時中國的懷抱,而是打算回到故地,自立為王。
公元18世紀末,土爾扈特汗國進入了渥巴錫時代,而此時,在侵略擴張過程中不斷吃到甜頭的沙俄,變得更為貪婪,他們迫切的想打通黑海,獲得通往地中海的港口。
渥巴錫像
因此,沙俄與奧斯曼帝國的戰(zhàn)爭從未停息,由于戰(zhàn)爭的巨大消耗,沙俄對于土爾扈特部的壓榨更為嚴重,除了沉重的賦稅,人口只有20余萬的土爾扈特汗國,不斷被征兵。僅在沙俄與奧斯曼帝國的戰(zhàn)場上,就遭遇了數萬人的傷亡,這對于土爾扈特部而言,顯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與此同時,一支來自遙遠中國的衛(wèi)拉特蒙古準噶爾汗國部落帶來的消息,使土爾扈特人萌發(fā)了東歸的想法。到清乾隆年間,持續(xù)了近70年之久的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zhàn)爭,終于落下帷幕,這場持續(xù)近百年的戰(zhàn)爭,以清朝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
同時,由于準噶爾部清朝帶來的慘重損失和屢次叛變,最終,在乾隆的命令下,清軍對于西域地區(qū)的準噶爾部進行了滅絕的政策。大部分的準噶爾人因此被屠殺。面對這種危機,準噶爾部部落四散逃亡,其中由舍楞和輝特部德濟特率領的一支部族,就投奔了位于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
通過這支來自準噶爾汗國部落,渥巴錫及土爾扈特部知道了準噶爾汗國的最新消息:土爾扈特人的故地,準噶爾汗國的游牧之地伊犁地區(qū),隨著清朝的剿殺政策,已經沒有多少人煙,伊犁地區(qū)十分空虛。
同時,舍楞和德濟特也力勸渥巴錫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趁機占據伊犁自立。一旦成功,土爾扈特部不但拜托了沙俄的壓榨,也可以從此獨立自主,再不受人欺負。舍楞等人的建議,讓渥巴錫等人十分心動。土爾扈特部二號人物策伯克多爾濟也十分支持這一建議。
渥巴錫東歸
因此,渥巴錫召開大會,召集了土爾扈特部諸部諾顏、臺吉和本部藏傳佛教的高層,共同商議了這個計劃,最終,眾多高層一致決定:離開伏爾加河這個屢受沙俄侵略的地區(qū),率領部眾返回準噶爾,占領伊犁,重新建立汗國。
也就是說,最初打算東歸時,土爾扈特部并沒有想過歸順清朝,而是準備返回故地自立。
經過的周密準備之后,公元1771年,東歸起義爆發(fā),在渥巴錫的率領下,3.3萬戶約17萬土爾扈特人集結在渥巴錫的旗下,開始了東歸征程。這支毫無援軍的東歸隊伍,歷經千辛萬苦、跋涉萬里之遙,克服種種困難,擊敗重重阻截,歷時8個月,終于到達了清朝的疆域范圍內。
但此時,出發(fā)時高達17萬人的東歸隊伍,經過慘烈的戰(zhàn)爭、戰(zhàn)亂和惡劣的環(huán)境,人口只剩4萬多人,已不足出發(fā)時的四分之一。能上戰(zhàn)場的青壯牧民傷亡更是慘重。與此同時,土爾扈特部發(fā)現(xiàn),舍楞等人的情報并不準確,準噶爾汗國故地并非無人之地,而是被清軍牢牢占據。
同時,在土爾扈特部尚未到達伊犁河之前,清軍也接到了土爾扈特部即將到來的消息,由于并不清楚土爾扈特人的來意,乾隆為以防萬一,一邊讓伊犁將軍舒赫德加強伊犁河一帶的防務,一邊在喀爾喀、杜爾伯特等地抽調兵力,加強伊犁河的兵力。
土爾扈特部西遷與東歸
東歸接近完成的土爾扈特部面臨的局面變得十分艱難:后又沙俄和哈薩克的追兵,前面又是早有準備,實力強大的清軍。元氣大傷的土爾扈特部,完全不具備擊敗此地清軍的實力。因此,在渥巴錫為首的土爾扈特部首領進行七天的“扎爾固”會議討論之后,他們改變了最初的政策,決定歸順清朝。
最終,到達伊犁地區(qū)之后,渥巴錫率部歸順清朝,乾隆皇帝在令伊犁將軍暫時安置土爾扈特部后,又馬上派人將渥巴錫等土爾扈特部貴族領到熱河木蘭圍場,親自接見了渥巴錫等人。而乾隆皇帝大度地接受了土爾扈特部,并將其安置在新疆一帶。土爾扈特部東歸,至此徹底完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