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香港辦了個國際古書展覽,今年已是第2屆,3日內(nèi)展出各種陳售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西洋與東洋絕版印刷書,手寫經(jīng)文,這是遠的。近的有近到幾十年的限量書畫冊與罕見版本或知名藝術家插畫的作品。其他凡是與文字、紙張、印刷相關的對象也包括在內(nèi),比如像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剪紙啦,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情人節(jié)陳年卡片啦,老海報、老照片、名人手札什么的,價格從百元到百萬元不等。幾乎到場的任何人都能夠在會場中發(fā)現(xiàn)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要是口袋豐足,能抱著自己喜歡的物件回家,那更是開心啦。
本人也是個喜歡淘舊書的人,每到一個城市,必定最先四處打聽兩個去處,一是能滿足口腹之欲的,另外這個就是能讓我目不暇接大淘特淘的舊書店。喜歡舊書店是因為能在這里看到一個城市的過去,那些洗盡鉛華之后沉淀下來的東西。要是能夠找到別人都不識貨,只有自己識貨的寶貝,那種喜出望外歡呼雀躍的興奮,是任何一個時尚shoppingmall都不能給予的。哪怕是背著重重的包橫跨整個城市,也值得。
收藏家林鷗先生向我們介紹道,上海的老書店主要有三塊,這三塊是按照舊書的層次來區(qū)分分的,一塊是像新文化書社、上海書店、上海圖書城4樓這種,他們面向全國及世界的書商、藏書家。上海圖書城4樓被愛書人簡稱為福州路4樓,似乎有種除了它,萬事不縈于懷的感覺。4樓有出名的“六大鋪”,那些可都是幾十年來一直經(jīng)營舊書的老店家,清朝之前的線裝書,明國時期的平裝古舊書,近幾十年的限量絕版書……要問到哪個版本,哪個年代,他們可比你熟。上海舊書中能夠代表上海形象的精品,幾乎就都集中在這一塊了。
文廟,熟悉它的人可能就多一些了,要淘連環(huán)畫,還就非得到文廟。每個周末都有一群連環(huán)畫的老賣家聚在文廟,聊聊天喝喝茶。也有從其他省份帶著自己的書大老遠跑過來,過個周末再回去的賣家。
大木橋路上的郵幣卡市場,則是更地攤式的舊書交易地,每個周六開市。經(jīng)常會有文廟和福州路4樓的賣家天未光就來這里挑挑揀揀,物色到的好寶貝,買回去再放到自己的店里。
時下上海的古玩店不少,但多是集中于家具,手表等這種物件,真正意義上的古書店,無論是從書的級別還是書商的組織聯(lián)合方面,較之歐美日本還遜色很多。歐美的古書商大多是國際古書商聯(lián)合會ILAB (InternationalLeague ofAntiquarianBooksellers
試著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明亮與暖黃的燈光交織下,書架、書、暗淡粗糙的墻板、盆栽植物、褪色的窗簾以及玻璃上噼噼啪啪陣陣掠過的雨點……美食甜甜的香味,還有將你置若罔聞的書店老板以及狹窄書架過道中三兩個埋頭尋書的顧客。走近一個書架,細細瀏覽,一時間可能不太確定究竟要找什么。可能是在桌上的書堆里或者是書架滿是灰塵的最上層找到一本曾經(jīng)被他人快樂地購買閱讀過的書,翻開第一頁,發(fā)現(xiàn)扉頁原來主人提筆寫下的一行小詩,或者是一句“哪料一套莫泊桑不及一盒大中華”又或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購于南京中山路小唐五元書店”之類的句子,是否會激起你的好奇心來探究那背后的故事?
古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景觀,人們喜歡的書,討厭的書,“破了相”的書,停止出版的書……在被人重新拾起的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古書店是一個城市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之地,從它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城市的品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