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
漢樂府是“秦漢文學(xué)”繼《史記》后的第二大重點。我們一定要認真加以掌握。漢樂府民歌在我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出現(xiàn)的第三個重要發(fā)展階段。
漢樂府的設(shè)立和民歌的采集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樂府?什么是樂府詩?
“樂府”,是古代音樂機構(gòu)的名稱。樂,是指音樂;府,是指官署。樂府是官設(shè)的音樂機構(gòu)。后來人們就把由這一音樂機構(gòu)所收集、編制的“歌詩”(配樂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樂府詩辭”,也簡稱“樂府”。同時把其中來自民間的作品稱“樂府民歌”。這樣“樂府”又成為文學(xué)史上一種詩體的總稱。漢樂府即漢代的樂府。
總之,從漢樂府開始,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指采詩制樂的機關(guān);二是指詩體名稱。注意,漢以后把能入樂的詩,包括民歌、文人創(chuàng)作,以及只是運用了樂府的舊題,或模仿樂府體裁這樣一些作品也稱之為樂府;其它宋元以后的詞、戲曲,凡能配樂的,有時也稱樂府。如云莊樂府、張小山樂府等。
為加深對這一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我們還要了解樂府的成立以及采集樂府詩歌的情況大致有這樣幾個內(nèi)容,要掌握。
1、漢代朝廷設(shè)立樂府機關(guān),大規(guī)模搜集民間歌辭,一般認為是從西漢武帝時開始的。因為據(jù)《漢書·禮樂志》記載:“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边@里告訴我們,設(shè)立樂府的時間,也指出了樂府的任務(wù)。武帝時設(shè)立了樂府機關(guān),功能是采詩。采詩——從百姓那里收集歌謠,如同先秦時期搜集《詩經(jīng)》一樣。為什么要“夜誦”?據(jù)顏師詁知道:“夜誦者,其言詞或命不可宣泄,故于夜中歌頌也。”我們知道,到漢武帝時代,西漢已建國六十多年,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充分的恢復(fù)和發(fā)展,社會也出現(xiàn)了安定繁榮的形勢。于是武帝開始制禮作樂,建立一些文化措施,設(shè)立并擴大樂府的規(guī)模和職能,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2、當時樂府的任務(wù)。一方面是為一些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制譜配樂,進行演奏;一方面采集各地的民間歌謠?!安稍娨拐b”單一一些。
3、樂府采集民歌的目的。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觀風(fēng)俗,知薄厚云”。這就是為了考察民情,也可以了解到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的得失;另外,也是為了豐富樂府的樂章,供宮廷各種典禮,以致娛樂之用。如果從本質(zhì)來看,采詩則是為了“制禮作樂”即興“樂教”——這在先秦時就有。據(jù)《樂記》上記載:“先王之制禮樂也,廢及口腹耳目之意也。將以庶民所好惡而及人道之正也。”意思是先王制定禮樂,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人得到一種娛樂和欣賞,而是主要讓人們明辨是非,明辯好壞,懂得作文的道理。所以在先秦時期,特別是儒家所提倡的“六藝之教”(禮、樂、射、馭、書、教)?!吨芏Y》上記載:“六藝主教”是古代學(xué)校進行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而在六種教育內(nèi)容中,“樂教”居于第二位,占有重要位置,而把“樂教”作為涵養(yǎng)人格,移風(fēng)易俗的工具。而到漢武帝設(shè)樂府機關(guān),采詩入樂的目的,基本上是繼承先秦時期儒家以樂道教化人民為目的和一種手段的。但是我們不管當時統(tǒng)治階級采詩目的如何,客觀上起了收集和保存民歌的作用。正因為漢統(tǒng)治者為了“制禮作樂”,興“樂調(diào)”而搜集這些樂歌,才使我們從文學(xué)發(fā)展史的角度看到了漢樂府民歌??梢哉f,這在文學(xué)史上是有極大意義的。
4、當時采詩的地域遍及黃河流域和大江南北。從《藝文志》上記載看,采詩地域有趙(河北)、代(山西)之謳(民歌);秦(陜西)、楚(長江流域)之風(fēng)(民歌)。大家看,其地域之廣,規(guī)模之大,可以說是繼周代《詩徑》以后,又一次收集民間詩歌的壯舉。據(jù)載,當時采集的各地民歌總計有138篇,但是沒有全部保存下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樂府民歌,多是后來收集的東漢時期的作品。
5、從當時樂府所掌管的情況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部分是專供朝廷舉行各種儀式使用的郊廟歌辭。即文人創(chuàng)作樂府。它們?nèi)A麗典雅,主要寫些歌功頌德的內(nèi)容,在思想、藝術(shù)上沒什么可取之處。如漢高祖唐山夫人的《房中歌》,內(nèi)容純粹是宣揚儒家思想,特別側(cè)重孝道,不可?。坏菨h代樂歌的鼻祖,其句法、體式對后代詩歌創(chuàng)作有一定影響。又如司馬相如等人創(chuàng)作的《郊祀歌》,即《漢書》上所說的“十九章之歌”它是文人樂府,是樂府歌曲名稱。因古代帝王祭天、祭地稱之“郊祀”。“郊祀歌”是專門用于這種郊祀儀式上所要演唱的歌曲,所以稱作“郊祀歌”,共有十九章,也稱“郊樂”。《房中歌》、《郊祀歌》都屬于文人作品,而且是文人中貴族文人作品。另一部分是從全國各地采集來的民歌。“俗樂”其作者大都是勞動人民或一部分出身于下層社會的人士??上蓾h時期采集的歌辭大都失傳了?,F(xiàn)存兩漢樂府民歌僅有四十首左右,而且大部分是東漢時期的作品??梢哉f這類作品是樂府詩中的精華,是漢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者之一,而且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據(jù)相當重要的地位。
6、樂府組織也是相當龐大的。據(jù)《漢書·禮樂志》記載,樂府職員最多達到了八百二十九人。其中有專門唱各地民歌和演奏土樂的人。漢武帝后到哀帝(劉欣),由于哀帝不喜歡“俗樂”,所以廢棄了從民間采詩這一任務(wù)。但他不是整個廢除樂府官署,只是罷絀了樂府從民間采集詩歌這一任務(wù)。漢武帝時采集的那些“趙、代、秦、楚之謳”在當時可以“觀風(fēng)俗,知薄厚”,而到哀帝時,他認為這是“鄭衛(wèi)之音”來加以排斥。到東漢時期,關(guān)于樂府的編制由于史料不足,我們不能肯定;但從《漢書》很多記載可見,從東漢光武帝劉秀開始,仍然很重視民間歌謠。由此可見到東漢采詩的制度又得以恢復(fù),而且從現(xiàn)存下來的樂府民歌看,也是哀帝后的多。
7、還要掌握樂府民歌的保存問題。主要介紹宋人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最完備的樂府歌辭總集。全書一百卷,共十二類,輯錄了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它不光輯錄漢代樂府。這部書有個特點,“全書各類有總序,每序有題解,對各種曲調(diào)及歌辭的起源和發(fā)展,都有考訂”。這樣《樂府歌辭》就成了研究查找樂府詩的一部主要參夸書。在《樂府詩集》十二類中,“相和歌辭”、“鼓吹曲辭”、“雜曲歌辭”三類收集漢代樂府民歌最多。
(1)相和歌辭,使絲竹樂器相和而歌的意思。它是樂府所采集的以楚聲為主的民間歌辭,即《宋書·樂志》所說的“漢世廣陌謠謳”,就是民間口頭歌唱的曲子。如《江南可采蓮》、 《陌上?!?、《白頭吟》、《飲馬長城窟行》等。從內(nèi)容看,有抒情,有敘事,以敘事為主這類詩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既有反映階級壓迫和反抗的詩,也有敘寫戀愛、婚姻、社會風(fēng)俗以及人生慨嘆的詩篇。
(2)鼓吹曲辭,鼓吹曲是漢初傳入中原的北狄軍樂,它用于朝會、田獵、道路、游行等場合。從歌辭講,今存《鐃歌》十八篇。據(jù)說漢《鐃歌》本有二十二曲,其中四篇辭已丟失,現(xiàn)只剩十八篇。后人稱漢《鐃歌》十八曲。內(nèi)容龐雜,時代不一,既有文人作品,也有民間歌謠,但以言情之作為最好,如《戰(zhàn)城南》、《有所思》、《上邪》等,這些都是很好的作品。
(3)雜曲歌辭,因樂調(diào)都不知怎樣產(chǎn)生的,無所歸屬的一些樂曲歌辭自成一類。這一類中也保存了較多的民歌,它和《相和歌辭》保存了漢樂府民歌的精華。如《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迢迢牽牛星》等,另外,“雜曲歌辭”也收入了一部分漢代民謠,雖未入樂,但性質(zhì)與入樂的漢民歌一致。
文/肖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