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節(jié)日的氣氛日漸濃厚起來
精致小巧的窗花,惟妙惟肖的剪影
街頭吆喝的糖葫蘆,搭起來的戲臺子.....
這些好久不見的非遺老手藝
讓我們感到鮮活而溫暖
它們比物質(zhì)遺產(chǎn)更脆弱
也更容易被人們遺忘
而背后千千萬萬的手工匠人
更是鮮有人知
2019年,抖音的出現(xiàn)
為這些非遺老手藝和匠人打開了新的切口
讓他們被記錄、認(rèn)知和傳承
真正地"活"起來
而在年底
抖音推出了非遺系列紀(jì)錄片
想用一幀幀豎屏講述大師故事
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
讓失落的匠心之美再次流傳在世人心間
▼
油紙傘大師聞士善
就是紀(jì)錄片中的大師之一
他是富陽油紙傘的非遺傳承人
常年做傘,手上的傷口愈合又起
一把精美的油紙傘背后
需要的不止是106道工序的打磨
韓國紙傘協(xié)會想高價購買設(shè)備
外國電視臺請他上節(jié)目
都被他一一拒絕
“賣給他們就是他們的了”
他要守住祖宗留下的手藝
后來,他遇見了抖音
油紙傘手藝被抖音上的年輕人追捧
坐擁80萬粉絲
一個月在抖音的賣傘收入就有20萬元
當(dāng)然,更令他欣慰開心的是
年輕人都愛上了油紙傘文化
▼
在鐵畫大師儲鐵藝眼里
最近讓他開心的一件事是
自己的作品在抖音上
賣出了17萬元的高價
要知道,在此之前
將近有十年的時間里
他在為鐵畫的訂單發(fā)愁
有人問,為什么能堅持這么久
他說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以錘為筆,以鐵為墨,鍛鐵為畫
鐵畫也讓他練出了那股精氣神
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鼓舞了很多人
比如紀(jì)錄片中的繡花爺爺趙亦軍
▼
南宋時期最流行“宮廷繡”
這種繡花技藝多以男工繡為主
用金銀線盤出圖案,五六十種針法
五到十年,才能熟練掌握
如今會這門技藝的就只剩下趙亦軍一人了
而自己已經(jīng)70多歲了
他打破“傳男不傳女”的規(guī)矩
能堅持下來的,只有一個女徒弟
現(xiàn)在,他通過抖音直播
天南海北的年輕人請教如何刺繡
他琢磨著自己看到了希望
想著在余下的日子里再找個好徒弟
??
而像這樣一直默默堅守
身體力行去傳承非遺文化的大師
在抖音上還有很多.......
01
貴州銀匠——潘仕學(xué)
書里常說
“無銀無花不成姑娘
有衣無銀不成盛裝”
苗族人對銀飾的喜愛
是與生俱來,融入骨髓的
很早以來,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鎮(zhèn)的麻料村
便以“銀飾鍛造”小有名氣
但手工銀飾受到機(jī)械化的沖擊
賺不到錢,銀匠村里沒了銀匠
譬如“八仙過?!边@樣的苗族手藝也沒了
神仙們,走丟了
唯一堅持下來的是非遺傳承人潘仕學(xué)
即便被妻子埋怨,不被大家理解
他還是選擇回到家鄉(xiāng)
想去找回那些神仙和民族的印記
“如果沒有了它們
我憑什么和別人說,我是苗族人”
這是潘仕學(xué)的原話
2019年4月份開始,抖音來了
這個小村子也藏不住了
越來越多的訂單涌進(jìn)銀匠村
越來越多的人關(guān)注起銀器制作
村里的年輕人留了下來
村外的年輕人聞聲而來
因為這些“關(guān)注”
家鄉(xiāng)一天天變得好起來
02
非遺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李廷懷
“青如天,面如玉
蟬翼紋,晨星稀
芝麻支釘酥滿足”
曾有人說,汝瓷的神秘在于不外傳
傳承人李廷懷不這樣認(rèn)為
他覺得不但要傳
還要男女都傳,而且要傳好
如今,他在抖音上堅持做這件事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播汝瓷之美
為更多年輕人揭開汝瓷的神秘面紗
03
非遺口技傳承人——方浩然
中學(xué)課本上有一篇文章《口技》
讓我印象深刻了許多年
那是我第一次驚嘆,原來
一張嘴就能演出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
幸運(yùn)的是,那么多年過去了
口技這項非遺文化還在我們身邊
有一批批像方浩然這樣的年輕人
在抖音上傳播著口技之美,之神奇
04
刺繡
你會相信下面這些
都是一針一針繡出來的嗎
如果不是在抖音里見到
我是肯定不會相信的
而刺繡大師姚惠芬說
她也是,如果不是抖音
她也不敢相信會有這么多年輕人
愿意停下來去看看非遺刺繡文化
這可能就是保護(hù)非遺的意義
是那些傳承人堅持下去的意義吧
05
揚(yáng)州剪紙
一張平平無奇的紙
在剪紙手藝人的手里能變成
會飛的鳥,會走的獸
活靈活現(xiàn)的花草樹木....
剪紙是個慢功夫的活
似乎在這個快餐時代很不討喜
不過在多元包容的抖音平臺上
手藝人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輻射和影響更多年輕人
06
永興坊皮影戲
在講永興坊皮影戲之前
想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人
90后創(chuàng)業(yè)小伙張建華
和大多數(shù)追求潮流的人不一樣
這個90后小伙想的是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但現(xiàn)實太辛苦了
傳承人搬家五次,他找了五次
結(jié)果對方不到十分鐘拒絕了他
通勤3小時,等了8小時
答應(yīng)見面的傳承人突然變卦了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張建華陷入了迷茫
自己真的還要堅持嗎
問過同樣問題的不止他一個人
72歲魏穩(wěn)柱是華縣皮影的老成員
他的一生都交給了皮影戲
而今能唱本子戲的僅剩五個老人
皮影班的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
時間并沒有那么寬容了
他自己的力量太微弱了
但魏穩(wěn)柱覺得總要做點什么
后來他找到自己的孫子孫贊
孫贊從前覺得皮影戲無聊
現(xiàn)在卻癡迷地愛上了皮影
身為年輕人的孫贊喜歡上網(wǎng)
并且為永興坊皮影戲開了個抖音賬號
試著發(fā)了幾條,漸漸積累了粉絲
2018年的春節(jié)一條視頻突然火了
都說,皮影即人生
有時歡喜,有時慘淡
人生的樂趣也是如此
絕望之處總能迎來希望
后來,張建華和魏穩(wěn)柱
兩代人因為抖音
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交集
▼
對于想要傳播非遺文化的張建華來說
抖音的扶持給了他無限希望
對于這些皮影傳承者來講
他們也在抖音里窺到了希望
戲里戲外的人生開始熱鬧起來
一段包裹著人性溫度的故事
在抖音上慢慢展開
07
東方盤紙——嚴(yán)美娟
東方盤紙,是用傳統(tǒng)技藝“盤扣”的手法
將一根根紙條經(jīng)過幾十道手法
譬如細(xì)致的卷、粘、捏、壓、折、搓......
組合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工藝品
小花轎、梳妝臺、龍鳳花燭、床、桌子
這些工藝品都小到只有巴掌大小
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床頭柜、寫字、雕花等一應(yīng)俱全
柜子還能自如地開合
非常精巧細(xì)膩
嚴(yán)美娟說,“非遺這條路不好走
但在抖音上,她收到了很多粉絲的鼓勵
她說,她會繼續(xù)堅持
為了非遺,也為了不辜負(fù)粉絲的喜歡”
08
古法造紙
大機(jī)器時代會沖掉傳統(tǒng)手藝嗎
斯伯格在《看見流行》一書中回答道
不會的,美好的東西勢必永存
古法造紙過時了嗎?
第十九代傳人也這樣問過自己
不過當(dāng)他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到抖音后
這個疑慮就此打消了
抖音上35W粉絲支持的聲音讓他堅信
古法造紙雖然費時費力
但質(zhì)量和紙張的保存時長
以及非遺文化本身的魅力
會讓它永遠(yuǎn)流行起來
令人歡喜的是,古法造紙
不僅廣受抖音上的年輕人喜歡
也成為了村里致富脫貧的重點項目
09
銅雕大師——朱炳仁
奔馳的駿馬,靈動的菩薩
勇猛的將士,惟妙惟肖的走獸
亦或一只逼真的水壺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
誰也不敢相信這些精妙的銅雕藝術(shù)品
全都出自一位75歲的老人之手
作為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唯一傳承人
朱炳仁在抖音上已經(jīng)有了將近20萬粉絲
同時,也讓他賣出一副價值8萬8的銅雕畫
刷新了朱老師網(wǎng)絡(luò)銷售的單價記錄
原來從來不賣高價孤品的天貓店
現(xiàn)在上架了高單價孤品
越來越多的人看了朱老師的抖音視頻后
去天貓詢問相關(guān)產(chǎn)品
越來越多的非遺視頻涌現(xiàn)
越來越多的傳承人從幕后到臺前
非遺之于抖音
是“越來越多”
截至2019年底
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
抖音上涵蓋1275項,涵蓋率達(dá)93%
在抖音,每三秒
就有一個非遺視頻誕生
抖音之于非遺
是“得到更多年輕人的熱愛”
因為非遺,年輕人加入了抖音這個大家庭
想通過抖音這個橋梁
讓非遺文化回歸到大眾視野
讓那些藏在非遺文化背后的傳承人
贏得遲到已久的的認(rèn)可和激勵
指窮于為薪,火傳也
不知其盡也
年輕的火種代代相傳
非遺的文化就不會凋零熄滅
希望在非遺文化的傳播路途上
每個人都能做那個滾燙的火種
希望你我并肩,舉起火炬
讓非遺文化的明天更加璀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