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xué)一點知識,讓生活充滿詩意
歡迎關(guān)注槐序姑娘
01 | 悟
苦和樂,是人生的兩種狀態(tài)。
但于苦中作樂,卻是一種通透的處世觀。
有些苦是懶散之因,無自律無節(jié)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非沉心修行;
有些樂是茫然所致,無目標(biāo)無方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
所以不能為苦而苦,為樂極樂,真正的豁達是于黑暗處覓一束光,渡人也渡己。
唐代著名詩人賈島,半世為僧,半世求官,半生留給了空門,半生留給了世俗。
以空作念,禪悟紅塵,亦是一種超脫。
故,今天我們講一首他筆下的詩,看看這個“苦吟浪仙”是怎樣在紛亂的人間用達觀的心態(tài)為自己找到出口的。
我相信,讀后我們都能從中受益。
02 | 緣
賈島,范陽人,早年家境貧寒,生活無以為繼,遂出家為僧,自號“碣石山人”。
22歲時,賈島游至洛陽,寄居在香山寺,當(dāng)時東都不僅有“宵禁”,還規(guī)定僧侶午后不得出門(制定這條規(guī)則的人估計是個賭徒)。
賈島閑散慣了,自然受不得這種約束,于是開始寫詩抨擊,寫著寫著詩就“紅了”,連大文豪韓愈都夸贊他文采好。
開發(fā)出了新技能以后,賈島心花怒放,既然連韓愈都夸我有才,那我就去找他吧,也許還能得個官做,那樣就不用“禁足”了。
于是賈島收拾行囊,實際上也沒什么可帶的,就出發(fā)去了長安。
不巧,他和韓愈“雙向奔赴”,就在他去長安的路上,韓愈來了洛陽,完美錯過。
為此,賈島在長安逗留了一段時間。
當(dāng)時賈島有個朋友叫李凝,住在長安郊外,閑來無事賈島決定去拜訪他,可是騎著驢慢悠悠的,竟然迷了路,天黑了才找到李凝的住處。
更加不巧的是,李凝還不在家,于是賈島就在人家門板上寫了一首詩,意思是,輕輕地我來了,輕輕地我又走了……詩有兩句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回去的路上,賈島反復(fù)琢磨,我都沒進去家門,這個“推”字不太合適,用“敲”或許更好,萬一人家丟東西了呢!
于是賈島調(diào)轉(zhuǎn)驢頭就往回走,想去再改改,然而無巧不成書,踏破鐵鞋無覓處,他騎著驢只想著“推”和“敲”兩個字了,竟然沖了前方高官的馬車儀仗,而坐在車里的人,正是韓愈。
后來在韓愈的參謀下,賈島決定了用“敲”字,“推敲”典故之由來,就是這么個離譜的經(jīng)歷。
不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賈島對作詩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否則就不會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之感慨了。
后來在韓愈的建議下,賈島決定用心苦讀,積極備戰(zhàn)科考,并于33歲的時候還俗。
03 | 隱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出自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這是賈島代表作,千古經(jīng)典,小學(xué)的時候我們就學(xué)過了,但有些知識和背后的故事,老師也未必會講。
之所以前面要講賈島的生平,也和這首詩息息相關(guān)。
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存疑的題目,叫《孫革訪羊尊師詩》,這當(dāng)是后人的無妄之添。
據(jù)考,賈島尋的隱者極有可能是隱于紫閣或白閣峰的長孫霞。
為什么要把這個說清楚呢?
首先賈島還俗那一年,他參加了科舉,不幸落榜,之后便困于長安。
《唐才子傳》有載:
“知余素心者,惟終南紫閣、白閣諸峰隱者耳”
“嵩丘有草廬,欲歸未得,逗留長安。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
從813年到822年賈島進士及第,將近有小10年的時間他基本都在長安活動,仍然是半謁半隱的狀態(tài)。
和尚不當(dāng)了,日子反倒不輕松,他的“苦吟”之作也多于此間。
長安城,天子腳下,人情世故復(fù)雜,賈島兩次給元稹謁詩,都沒有得到回應(yīng),過裴度宅邸時,他甚至有抱不平: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薔薇花落秋風(fēng)起,荊棘滿庭君始知。
盡管賈島為韓愈的門生,但終歸是布衣,困于長安之時多交游方外之人,比如《憶江上吳處士》: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還有《長孫霞李溟自紫閣白閣二峰見訪》:寂寞吾廬貧,同來二閣人。
所以,從種種跡象來看,《尋隱者不遇》中的“隱士”為長孫霞可能性最大。
生活困苦,但并無頹廢之意,甚至仍有方外之心,于苦中作樂,且不忘精研學(xué)問,追求理想,這才是《尋隱者不遇》的弦外音。
但從這首詩來講,除卻詞句精煉之外,并沒有過多含義,如果參考創(chuàng)作背景,那便是人生的苦樂之解。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賈島還俗入仕,求官不果,長安城高墻四筑,他也迷茫。相比之下,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山”,也的人困住了自己,有的人和“山”融為一體,享受自然,所以詩人用了“云深”,而不是“林深”。
尋“隱者”是尋“解脫”,隱者入山尋藥,如入逍遙之境,未從和弟子講去了哪座峰,隨遇而安,大概弟子也習(xí)慣了師父的來去無蹤,這便是灑脫,無拘無束。
(精心研磨,誠意薦讀)
而詩人能通過這樣一件小事賦詩一首,并且在詩中表達的并非抱怨,而是向往,更說明詩人的心境在變化,他身在世俗,卻可參悟塵緣,這便是渡。
由苦到樂,人是要經(jīng)歷一些什么的,至少要用這種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