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錯誤
最聰明的錯誤
一部《三國演義》,推出兩位圣人———智圣諸葛亮,武圣關云長。且不說海內(nèi)外華人圈的處處關公廟香火,單說智圣孔明,搖羽扇三分天下,談笑間退敵安邦。那睿智機敏,那氣定神閑,令無數(shù)人心儀神往。
其實諸葛亮一生勝算多多,失算也不少。主公劉備在時,從孔明軍師計,則無往而不勝;不用孔明計,則無戰(zhàn)而不敗。但劉備白帝城托孤后,孔明被后主尊為相父,“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諸葛亮實際上以“攝政王”專國12年,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雖累死于五丈原,卻難有作為。
表面看來,孔明的智慧遠高于劉備,但劉備生于貧困的賣草鞋之家,此后行走于亂世,先弄個桃園三結義網(wǎng)羅關張,后三顧茅廬請出孔明,奪長沙得黃忠,取西川得法正。表面上慈讓敦厚,其實處處在收買人心。所以旗下文臣武將個個盡力,才成就蜀漢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業(yè)。難怪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稱天下英雄惟有曹劉。真是英雄惜英雄啊。
而一世奸雄曹操從未稱孔明為英雄。因為身居“魏國公司”一把手的曹操,知道做一把手要何等才能。劉備具有白手起家、創(chuàng)立大公司的英雄本事。孔明雖智,但只能做軍師,做一把手卻差得太遠。
張飛使詐奪了呂布馬匹,終怨于呂布,致使關張丟了城池;還賠上了劉備之妻,劉備見人就探尋關張二弟,而不問妻小,假作江湖“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義氣收買人心。魏延來降,劉備喜納而孔明狂忌,可見兩人心胸的大小。
反觀孔明,只做軍師時,不管籠絡人心的大事,順順當當;獨攬國政做主帥,全力以赴處理國政,竟至自校簿書,滿面流汗;不能放權于人,又無攬才之心,而急功近利屢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致使蜀漢民貧國虛。
諸葛亮用人必是才能低于自己才放心,比如其臨死時將國事相托于蔣琬、費韋,此二人均未見有文治武功,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實際上秉持國事,眾人不服已是理所當然;將身后軍事相托于楊儀,又是明知魏延等人不服而強用之,可見此時孔明已是手中無人才,非用過去的平庸親信不可。
蜀國怎能不亡?
諸葛亮一生謹慎,在復雜的劉關張集團中能站穩(wěn)腳跟,最后位極人臣,盡展才干,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其勤、忠、智、廉堪稱萬世之表,但權柄可以助英雄成偉業(yè),也可使最聰明的人犯錯誤。
智圣尚且如此,我等小聰明者當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