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zhuǎn)載]徐同林書法課教案1
教師:徐同林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教案用紙1
教師:徐同林
學科
大學書法
第一章史論和工具材料選擇、專業(yè)教學理念
檢查簽字
授課時數(shù)
2
授課方法
講解、指導
教具
授課時間
授課班級
教學目的
明確紙、墨、筆、硯基本情況,了解書寫材料的選擇與再加工、了解墨法、調(diào)墨、試墨、試紙、試筆、執(zhí)筆與發(fā)力、紙、墨、筆之間的相“克”關(guān)系等知識。
教學重點
和難點
書寫材料的選擇與再加工,墨法、調(diào)墨、試墨、試紙、試筆、執(zhí)筆與發(fā)力
復(fù)習提問
教學內(nèi)容、方法和過程
附記
甲、第一節(jié)課點名、說明上課的幾個注意點,成績構(gòu)成,講解理論知識。本課主要用講授方法講解。并利用實物和圖片進行說明。
§注意點:
1、每周上課點名。請假必須按學校規(guī)定審批,學生組織的章無效;學生上課時間服從上課,不允許參加其他活動,任何人的請假條都不予承認。
2、上課認真聽說,有不同意見可舉手發(fā)言,可以討論,教師也不是什么都懂的,我特別不希望不懂裝懂。
3、教師肯定會尊重同學們,也請同學們尊重教師及教師的勞動。
4、書法練習是一件非常辛苦又樂趣無窮的事情,我有信心讓大家學好,大家對自己也一定要有信心,同時千萬不要一有成績就得意忘形。
§成績構(gòu)成:
1、平時:40%(考勤占2/4,每周作業(yè)占2/4)
2、考試:60%(作品一件)
乙、第二節(jié)課繼續(xù)講解理論知識。
§第一部分史論和工具材料選擇
第一節(jié)  紙
第二節(jié)  墨
第三節(jié)  筆
第四節(jié)  硯
第五節(jié)  書寫材料的選擇與再加工
第六節(jié)  墨法、調(diào)墨、試墨、試紙、試筆、執(zhí)筆與發(fā)力
第八節(jié)  紙、墨、筆之間的相“克”關(guān)系
本學期至少看一次書展
注1:教學安排:一張教案紙為二節(jié)。
注2:第一章史論學生自學,上交一篇作業(yè),題目是“漢代的書法概況” “唐代的書法概況” “宋代的書法概況”“清代的書法概況”,任選其一,文章2000字,詳略得體。占平時分數(shù)40%的1/4,1/4為考勤,2/4為每周作業(yè)。
注3:平時作業(yè)每周交一件,每件尺寸為五張毛邊紙相接大小。
注4:字帖要求于行楷隸三體中在教師指導下選購古代法帖。
教案紙?zhí)?div style="height:15px;">
周次
章節(jié)
理論課
實踐課
合計
1-2
2-3
4
0
4
3-8
4-9
二(第一節(jié)筆法訓練)
0
12
12
9-14
9-11,14-16
二(二至十二節(jié))
2
10
12
15-16
16-19
0
4
4
合計
6
26
32
第一章史論和工具材料選擇、專業(yè)教學理念
第一部分史論和工具材料選擇
第一節(jié)  紙
第二節(jié)  墨
第三節(jié)  筆
第四節(jié)  硯
第五節(jié)  書寫材料的選擇與再加工
第六節(jié)  墨法、調(diào)墨、試墨、試紙、試筆、執(zhí)筆與發(fā)力
第八節(jié)  紙、墨、筆之間的相“克”關(guān)系
第二部分專業(yè)教學理念
第一節(jié) 教材與字帖范本
第二節(jié)       設(shè)在不同類型院校中的書法專業(yè)
第三節(jié)       字帖選擇與拓本、摹本、刻帖、真跡互校意識
第四節(jié)       基礎(chǔ)教學的共性與因材施教的特殊性
第五節(jié)       范式化教學模式
第六節(jié)       從知識型到能力培養(yǎng)型的教學轉(zhuǎn)換
第七節(jié)       技法理論與技法訓練
第八節(jié)       從創(chuàng)作到臨摹、從臨摹到創(chuàng)作的教學觀
第九節(jié)       規(guī)范化教學與啟發(fā)、研討式教學以及理論與實踐的互動
第十節(jié)       吸收的加法與克服習氣的減法
第一章、      史論和工具材料選擇、專業(yè)教學理念
第一部分史論和工具材料選擇
第一節(jié) 紙
自戰(zhàn)國時期使用竹簡到漢初的木牘,以及帛類絲織品,書寫材料的變革至紙出現(xiàn)是在西漢,發(fā)明了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如西安發(fā)現(xiàn)的西漢麻紙及陜西扶風發(fā)現(xiàn)的漢宣帝時期麻紙。時西漢人已有羊皮、莎草為紙。
造紙的植物纖維主要分韌皮纖維、莖纖維、種毛纖維;草本韌皮纖維如大麻、宣麻,木本韌皮纖維有桑、楮、藤;一年生莖纖維如稻草、麥桿、蘆葦,多年生莖纖維如竹;種毛纖維主要是棉花。
紙的種類以纖維區(qū)分大致有麻紙、皮紙、藤紙、竹紙、棉紙、穰紙、海苔紙、密香紙(以密香樹皮和樹葉造紙)、草紙(如安徽之龍須草、蜀之蓑衣草)等。根據(jù)紙的加工工藝區(qū)分大致有生紙、熟紙、本色紙、染色紙、灑金紙、泥金紙、蠟箋、粉箋、粉蠟箋、砑花紙、描金紙、油紙、貼落、單宣、夾宣、砑光紙等。
根據(jù)紙的產(chǎn)地區(qū)分大致有宣紙,蜀紙,浙江剡紙、溫州皮紙、臨安紙、宣陽紙,廣西都安紙,河北遷安紙、江西紙、河南紙、貴州紙、福建紙、和紙(日本產(chǎn))、高麗紙等。
根據(jù)紙的規(guī)格區(qū)分大致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匹、丈二、丈六、對聯(lián)紙、八尺屏、扇面紙、信箋紙。古者橫卷高度約一尺余,寬度有限,至南唐時才有大幅度增長,澄心堂紙至長者可至五十尺為一幅,至宋代曾有長至近二十米者(趙佶書《大草千字文卷》)。至明、清,高度超過五尺、六尺、八尺,寬度二尺、三尺者開始普及。
宣紙生產(chǎn)自唐代始,初用青檀樹皮,宋、元以后用楮、麻、竹及草為原料,以其綿韌、細密、潔白、墨韻層次豐富著稱。徽宣做熟紙是以生宣經(jīng)過上礬、染色及涂蠟、灑云母等再加工,又名素宣、礬宣、加工宣。或有用蛋青、豆?jié){涂過的,熟宣的品種大致有檳榔、珊瑚、煮錘、蟬羽、云母箋、蟬衣、冷金、灰金、雨雪、冰雪、蠟箋、各色虎皮、羅紋等;生宣有凈皮、夾貢、玉版、單宣、棉連、十刀頭等,也可以據(jù)配料分為特凈、凈皮、棉料三類。
蜀紙主要產(chǎn)地為廣都、夾江,古以麻、棉、布、楮、草為材料,隋時盛產(chǎn)楮紙。蜀紙的主要品種有玉版、貢余,經(jīng)屑、表光則為純麻紙。蘇軾《東坡志林》曾載蜀紙之布頭箋“取布頭機余經(jīng)不受緯者治作之?!币澡鷺淦樵嫌屑偕侥?、假榮、冉村、竹絲等名品,箋紙類以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箋著名。
今之浙江造紙以富陽、溫州、臨安為盛,富陽主要以竹,溫州、臨安主要用皮。古者以剡(今之奉化、嵊州接壤處之剡溪及余杭由拳村)紙質(zhì)量高,自唐始以藤為材料。蘇軾《和人求筆跡》載:“從此剡藤皆可吊。”《嵊志》載剡紙有五式:藤用木椎椎治,堅滑光白者曰硾箋,瑩潤玉者曰玉版箋,用南唐澄心堂紙樣者曰澄心堂箋,用蜀人魚子箋法者曰粉云羅箋,造用冬水佳,敲冰為之者曰敲冰紙。今莫有傳其術(shù)者。
湖南瀏陽生產(chǎn)的二貢紙以嫩竹纖維制成,紙質(zhì)細嫩、滑膩,吸水性強。
每張紙抄出來都是生紙,熟紙是在生紙的基礎(chǔ)上再加工而成,再經(jīng)過施膠(或以具有膠性的蛋青、白芨、豆?jié){)、礬、加蠟、砑光后才制成熟紙的。生紙具有吸水性及滲水性,熟紙則不會滲化,吸水力極弱,經(jīng)砑光后熟紙比原來的生紙不僅光潔,而且緊密;生紙柔軟,熟紙堅韌;熟紙因施膠礬而比原來的生紙略澀;熟紙久藏可能脆裂及產(chǎn)生漏礬現(xiàn)象,生紙久藏成陳紙(如陳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可產(chǎn)生“風礬”效應(yīng),帶有熟性,視環(huán)境情況可至半生熟或七、八成熟,而不會產(chǎn)生脆裂。熟紙筆觸清晰穩(wěn)定,但忌多水多墨,生紙筆觸視水分多少多有暈滲,水越多越不穩(wěn)定,甚至可能完全糊掉筆觸;熟紙筆觸不會向背后滲透,而是凸出來,近于篆刻陽文狀態(tài)。相對而言,生紙筆觸凹下去,近于陰文狀態(tài)。半生熟紙視其生紙比例,半熟以上者多熟性,以下者多生性,可兼二者之優(yōu)勢。生紙之使用自明代始,初以半生熟為主,筆觸多滲透性少滲化性,滋潤中有厚重之質(zhì),用法以王鐸、傅山、徐渭為典型。同時,他們選用綾絹本(明末清初的板綾)也帶有一定的生性,“水走墨留”,但其滲水及滲透狀況與今天的耿絹(生絹)效果差異較大。今之用紙生熟的選擇與明清以前的古法習慣不同,最大差異者,明以前作書完全用熟,今之作書者幾乎張張全生,仍言欲取晉唐法。于臨帖多不究原帖紙質(zhì)、紙性(范本亦無標明),用紙與原帖無相似處,致使筆法動作及筆鋒狀態(tài)嚴重變形。
制蠟箋、粉箋、粉蠟箋、金箋、朱紅箋等工序大致相同,先選上好料紙如綿紙等,用膠礬水(膠六礬四或膠七礬三)過一道,再將箋粉如朱砂、金粉研細,和濃膠重研,平涂紙上,或?qū)⒐{粉直接以筒吹勻至紙上,后罩清礬水,最后打蠟砑光。各種顏色箋之不同為其所涂箋粉或呈油蠟性、或呈粉性、或呈略帶少許金屬性,打蠟砑光程度不同,紙性有差別。書寫時如墨呈油性而不粘紙,可調(diào)配少許高度白酒入墨。以上各類箋紙因料紙上有涂層,已不再是原料紙紙性,其筆觸細膩、肯定,為熟性。若有折痕,容易斷裂,不能還原。彩色粉箋、蠟箋、粉蠟箋的顏色大致有朱紅、深青、明黃、深檀、深綠等,亦可單面或兩面飾以灑金,此法多用于明清宮廷御用紙。
屑金、片金、泥金等灑金紙三式,小片細碎如雨者稱屑金、銷金、雨金;大片者稱片金;全部用金者稱泥金、冷金,分有紋、無紋兩類。其材料為金箔,有以刀切亦有揉碎者。料紙施膠后,趁濕灑于紙面,稍壓即成。米芾《書史》載:“王羲之《玉潤帖》是唐人冷金紙上雙鉤摹出。”
夾宣(二層夾、三層夾)相對于單宣而言,用所謂單抄雙曬法,即將紙漿抄出時趨濕迭在一起,微干壓之即成,三層夾則迭三層。夾宣可再分層剝開,書寫后同樣可以剝開,高水平裝裱師均可如此。
生絹亦稱耿絹,礬絹即為熟絹。染綾絹所用顏色就以植物性染料為主,同時應(yīng)在染料中兌適當?shù)哪z礬水,以固定顏色,使之持久不褪。礬絹用的膠礬水不宜過濃,用舌尖嘗,稍澀即可。手法是先將廣膠用熱水溶化調(diào)勻,選上層膠水使用,再將明礬溶化,將礬水與明膠水摻合,不斷翻倒,使之充分融合。膠礬的用量為一礬二膠。用膠礬的比例與所處地區(qū)的氣候有關(guān),亦與季節(jié)相關(guān),有記載云:“冬日膠一兩,用礬三錢,夏日膠七礬三最宜?!比绻媚z礬過濃,既難行筆,又難于保存。如元代李衍所云“太過則絹澀難落墨?!比缜宕蜃隍q所云“夫絹之所以不久者,礬重故耳,今人不解用礬道理,生絹上欲以膠礬糊沒其縷眼,不糊沒又不可以作畫,故絹地不數(shù)年使碎裂無完……,嘗聞前人論云‘輕粉入絹素,捶如銀板。’古者多用蛤粉,今當以石灰代之。”上述描述的具體做法是先將耿絹在石灰水里拉一遍,晾干,熨平,捶之,再略上淡膠礬水。如此便可以保證畫面所著色經(jīng)久不變。
染色時事先需要將顏色用溫水泡開,取汁,殘渣需研磨精細后才能再次使用。之后句兌純凈牛皮膠(俗稱廣膠),膠需以熱水溶解,取上浮的膠汁與色汁兌用。一般記載調(diào)染布匹、瓷器顏色配方如下,染絹、紙亦可用,供參考。
第二節(jié) 墨
我國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制墨歷史。秦初為天然石墨,以竹挺點漆,研磨石炭為計而書。西周始燒煙制墨,據(jù)《述古書法纂》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div style="height:15px;">
陶宗儀《輟耕錄》載:“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方以石磨計,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即松煙。麝煤為墨煙之俗稱)夾和為之。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沈耳。自后有螺子墨,亦墨丸之制造?!?div style="height:15px;">
燒墨煙法據(jù)宋李孝美《墨譜》載,分采松、造窖、發(fā)火、取煤(墨煙)、和制、入灰、出灰七個階段。據(jù)明代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載:“先將松樹流去香,然后伐木。凡松香有一毛未凈盡,其煙造墨終有滓結(jié)不解之病。凡松樹流去香,木根鑿出一小孔,駐燈緩炙,則通身膏液就暖傾流而出也。凡燒松煙,伐松漸成尺寸。鞠篾為圓屋,如舟中雨蓬式,接連十余丈,內(nèi)為通煙道路。燃薪數(shù)日,歇冷入中掃刮。凡燒松煙,放火通煙,自頭撤尾。靠尾一二節(jié)者為清煙,取佳墨入料。中節(jié)者為混煙,取為時墨料?!?div style="height:15px;">
尹潤生在《漫談古墨》中論及其偶見古墨上載制墨法:“按韋仲將古法,酌以君房氏舊傳,以桐子油五石和漆十二,以紫草染燈心,獨炷得煙百兩。入龍腦、熊膽、麝臍、金箔,如數(shù)法制,清膠搗鐵臼中,凡三萬杵始成。
燒煙后和膠成形法,以奚廷珪(南唐時賜國姓李)法:每松煙一斤,用珍珠三兩、玉屑一兩、龍腦一兩,和以生漆搗十萬杵。故堅硬如石,于水中三年不壞。后來添加劑多以麝香、冰片、梣木皮、石榴皮酸合成,以防膠變質(zhì)、墨身變形。
墨煙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工業(yè)炭煙四種。松煙(包括桐木燒煙)濃黑、無光、樸素,入水易化,黑度強。經(jīng)漂、篩,除去雜質(zhì),和膠及麝香、冰片等添加劑。
油煙墨以桐油、豬油、麻油燒煙,其特點是黝黑光燦,屠隆在其《考盤余事》中稱:“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煙墨姿媚而不深重。”油煙品種分為五石漆煙、超貢煙、貢煙、頂煙,其油料相仿,惟添加藥材、香料等不同。漆煙墨始于宋代,宋墨工沈珪以松煤雜脂漆滓燒煙,精黑發(fā)光。狹義的漆煙以生漆為原料,廣義的漆煙是形容其光亮如漆,主要成分為油煙。如微墨之超頂漆煙采用生漆、豬油、桐油、麝香、冰片、金箔、公丁香、豬膽等貴重原料制成,細膩滋潤,泛紫玉光澤,內(nèi)香外不香,研磨至盡而香不衰,被譽為“堅如玉、紋如犀、黑如漆?!?div style="height:15px;">工業(yè)炭煙主要是以煤煙為主,雖烏黑而有光澤,但靈動性不及以上三種。因煙道不同位置所取墨煙質(zhì)量不同,又分選煙、特煙、精煙、加香墨四檔,選煙為近火處選下來的,屬次墨;油煙與選煙混合,稱特煙墨,屬中檔;精煙屬于一般墨;加香墨因黑色暗淡,且膠易霉變,屬最差者。
除黑色墨之外,還有朱砂及銀朱所制朱墨、朱磦、石黃、石青、石綠、車渠白、紫鉚、黃丹、雄黃、赭石等顏料墨。
墨的膠性大小可分為重膠、輕膠、中膠,和膠比重極多者謂之重膠墨,輕者輕膠墨,中者中膠墨。膠的作用除粘和墨煙之外,也有助于護筆形,但膠過重則會滯筆,行筆不暢。一般而言,細線、快速行筆者宜用輕膠,促其暢;寬線、長線、緩行者可用重膠,如行草書多用輕膠,臨寫金文、漢碑、北碑大多用重膠。墨汁中的膠性大小對線質(zhì)、筆觸影響極大,我國近代對墨汁分類極為籠統(tǒng),大凡墨汁統(tǒng)稱書畫墨,且普遍膠重,重膠多適用于畫家大量兌水所需,與書家主要追求濃黑、厚重等目的有所區(qū)別。今人普遍不用墨錠以硯磨墨,久之危害極重。
墨錠膠性隨之存放日久而越來越和,所以古墨、老墨普遍優(yōu)于新墨。若因存放不當致使脫膠者,磨墨時加入適量的黃明膠(以熱水溶解后再與墨相研)相補,即可防其脫墨、跑墨。
磨墨時以左手為宜,可先將墨錠底部略蘸清水浸泡,使之微軟,不必太久,滴水以少為宜,再逐滴邊磨邊加,手勢重按輕轉(zhuǎn),保持墨身端正,先慢后快,切忌急于求成,發(fā)力要勻而穩(wěn)。一般當日用,當日磨,做宿墨則需隔夜再用。墨錠的保存需防曬防潮防霉,宜放至陰涼處,磨墨用水盡量避免化學成分(如漂白粉)的影響,茶水會敗墨色,熱水能將墨脹裂,一般用礦泉水或蒸餾水、純凈水。
墨汁要用新鮮,因墨汁中有防腐劑,一般可存放三至五年,但如果保存不當或已過期,開瓶時會有異味,沒有麝香、冰片等清香,說明已變質(zhì)。
第三節(jié) 筆
用動物毛作筆蓋始于商周,實物發(fā)現(xiàn)最早見于戰(zhàn)國,如戰(zhàn)國時期楚筆出土于長沙左家公山木槨墓,筆管系竹,筆毫為兔箭毛,且扎覆于竹管外圍,裹以麻絲,髹以漆汁,筆鋒尖挺,用以寫竹簡。同時應(yīng)配以竹削刀,用以修改筆誤、衍字。至秦始,逐步改進,在筆管端部開鑿筆腔,將筆頭納入筆管,插入竹制筆套內(nèi),于筆套兩側(cè),中間鏤空,以便取筆。漢筆形制承秦制,于筆毫開始改進,特別是筆頭中含長毫,有蕊有鋒,外被短毫,以便蓄墨,筆管尾端削尖,以便簪發(fā)。
東漢以后,在毛筆制作的工序上有一道纏紙法,用麻紙束縛筆心根部,再將筆頭入筆腔。此法最早著錄見于托名王羲之的《筆經(jīng)》,云:“采毫竟,以紙裹石灰計,微火上煮令薄沸,所以去其膩也。先用人發(fā)杪數(shù)十莖雜青羊毛并兔毳,惟令齊平,以麻紙裹柱根,令治。次取上毫薄薄裹柱上,然后安之?!贝朔ㄊ⑿杏跁x唐,有實物參者如一九九三年江蘇江寧縣下坊村晉墓出土晉筆長10.2cm,中寬1.4cm,以2.5cm絲帛束緊筆頭,相當于麻紙纏于筆。其后此法隨空海傳至日本,在其《奉獻筆表》中載:“其中大小長短強弱齊尖者,隨字勢粗細,總?cè)∩岫?。簡毛之法,纏紙之要,染墨藏用,并皆傳授訖??蘸W约以嚳葱伦髡?,不減唐家?!贝朔ㄔ谌毡颈4嬷两?,而在中國約在北宋始,纏紙法即消失。(參閱王學雷《晉唐毛筆制作中的纏紙法》,載《書法》雜志)
筆的長度在漢代及漢以前有其定數(shù),其長約合一漢尺(一漢尺約合23厘米余)。其形制至唐始逐漸多樣化。衛(wèi)夫人《筆陣圖》云:“取崇山絕刃中山兔毫,八九月收之,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至秦將筆頭入管,逐漸加深,至唐已近兩厘米多。
筆性之優(yōu)良首在韌性,所謂有筋力,蘇軾曾于黃庭堅處試眾筆工,贊徐偃所制筆曰:“筆鋒如著鹽曲蟮,詰曲紙上”,即言其筋力勝。
其次在于相和,不致散鋒開叉,要在選料優(yōu)質(zhì),匹配和諧,筆工試筆時須邊相邊試邊調(diào),直至最終相內(nèi)外鋒穎和。檢驗時可先筆鋒形狀,蘸水或蘸墨后兩側(cè)輪廓仍然裹得很緊,趨于流線或直線形者佳,外凸過分則肥,肥則鋒難聚,不靈活;內(nèi)凹則瘦,瘦則鋒不健,蓄墨少,易扭曲。鋒長可分為短鋒、長鋒、中長鋒及特長鋒。短鋒彈性足,但缺少靈活性;長鋒變化多,筆觸豐富,蓄墨足,但較難控制,難以表現(xiàn)壯實的筆觸;中長鋒優(yōu)點最多,兼具短、長鋒之優(yōu)勢;特長鋒雖蓄墨足,變化多,但更難駕馭,腰力不足,極易扭曲。之后檢驗其聚鋒回形程度,蘸水后大幅度順時針或逆時針多次旋轉(zhuǎn)后,筆鋒不開叉,還原其原形者聚鋒佳,反之,開叉或筆鋒便扁平者聚鋒次。
其三檢驗筆毫,撫摸手感光滑如緞?wù)呔殻讳h穎處根根尖銳如針且呈半透明即為有穎;手感粗糙者次,可能有被刮傷或老化的筆毫;無穎者難于聚鋒,可能穎已被磨掉或被剪過。
其四驗其毫質(zhì),是否真如筆名所說,其中假冒者以次充好,以假當真,如以白尼龍毫冒充光鋒羊毫者,以尼龍染黃色冒充狼毫者。
其五驗筆根入管之深淺,捏筆根處過硬過實無絲毫空隙者,要么入管淺,要么筆根內(nèi)短毫、斷毫過多,要么扎毫過緊或少扎一道,致使筆根處外漲,筆鋒難聚。
其六驗其筆性,書寫時軟弱而無筋力者難于控制;剛性過足無柔韌之性者單調(diào)、生硬、少變化;以韌性為佳,從穎至筆根處韌性漸變均勻者高手精工為之也,韌性突變不勻者做工粗糙。
羊毫取自山羊腿窩處毫為最,以其柔韌耐用精細光亮不受損。所謂光鋒,手法以連根片鋒刮取為最,剪毫(俗稱扎把羊毫)者次。羊毫貴在有穎(俗稱黑子),穎部半透明,乳白色,尖銳,易聚鋒回形,且有韌性,每根羊毫周圍均有細絨毛,柔軟靈活,有極強吸水力(儲墨多)及吸附性;其不足在于柔軟則少筋骨。羊毫以浙江嘉興硤石所產(chǎn)羊毫為最,秀水、湖州次之,廣東番禺諸郡所產(chǎn)羊毫亦佳,多為青羊毛。西北、內(nèi)蒙、東北為黃羊毛。羊毫柔于紫毫、狼毫,但耐磨擦。
狼毫取自黃鼠狼(鼬鼠)尾之中后部者為最,彈性介于羊毫、紫毫之間,質(zhì)較脆,不耐久磨,其至長不過一寸余,不能制大筆。近代制狼毫南北有異,南方筆毫通體用狼毫,至佳者用狼尾,筆毫之間和諧一致;北方則以狼毫為柱,中實以菻,外覆兔毛,蓋強化其耐磨力,惟其和諧程度略遜。
紫毫包括紫色兔毫及花白兩種,取自山兔脊及尾部。紫色與花白相比略柔而圓健,花白剛健勁利,若紫色兼花白,則柔韌圓剛。
兼毫相對于純毫而言,為兩種以上毫結(jié)合者。一般以狼毫及紫毫與羊毫相兼,有直稱兼毫者,如紫兼毫、狼羊毫等。兼毫制法有二,其一以強毫為柱,外被柔毫,以其外柔內(nèi)剛,剛?cè)岵?,外被蓄墨足、耐磨、柔和靈活,內(nèi)部發(fā)力足,不易受損;其二將兩毫摻雜,不用柱毫,不分心副,參差散立扎成(此法亦用之于純毫),唐代著名筆工諸葛高即用此法,筆鋒三副,筆心極圓,柔韌適手,百管不差一,其缺點是外被部分硬毫較難束毫,易出“賊毫”。
相對而言,兼毫難于純毫之制作,優(yōu)質(zhì)兼毫兼顧了兩種毫的優(yōu)勢,其剛?cè)嵯酀P性為他筆所無。
近世兼毫多摻合分鬃(將整根豬鬃硾開或用機器剖開,如四分、六分、八分,至細者可分十二開)、灰尾、紫貂及尼龍毫。分鬃只能用少用細,才能與它毫相和,且埋于柱根,不能過及鋒穎,粗者彈性強于紫毫,但極不靈活,一般極少使用?;椅布白硝鹾翉椥越诶呛?。目前尼龍毫分三種,日本所產(chǎn)較精細柔韌,韓國次之,國產(chǎn)再次之。尼龍毫彈性強,但缺點極多,其一與動物毛難于和諧匹配;其二與書寫手勢難于和諧一致;其三尼龍沒有吸水力,下墨極快,容易迅速造成筆鋒空心無墨,內(nèi)干外濕,乃至散鋒開叉。加之尼龍極易老化發(fā)脆,實為害群之馬。用之于兼毫,僅使幾根尚可,多則不可用。識別尼龍毫之法一看二捏,看時剝開筆根,尼龍毫通體透明,染色尼龍亦泛賊氣,捏筆根時尼龍毫響聲較大,越多越大。
第四節(jié) 硯
漢劉熙《釋名·釋書契》云:“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痹S慎《說文解字》云“硯,石滑也。”“滑”訓作“劃”,與研磨同義。硯材除石以外,尚有玉、陶、澄泥、瓦以及銅、鐵、銀、漆等。從仰韶文化時期至東漢,硯均配有研石,因墨尚未成錠,研墨丸需以研石磨碎,墨的加工工藝改進模制成錠之后,研石即失去了意義。
石硯的制作工序分為采石、維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等,主要硯式除了雕刻圖案外,主要有鳳池硯、太史硯、平板硯、斗方硯、瓦硯、風字形等,主要石種(產(chǎn)地)除了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即端硯;還有安徽歙州(今歙縣)[硯石產(chǎn)于江西婺源縣龍尾山]即歙硯,亦稱龍尾硯、婺源硯。甘肅南部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古稱洮州)[硯石產(chǎn)于洮河]即洮硯,亦稱洮河硯;山西絳縣及江蘇吳縣即澄泥硯,俗稱四大名硯。
端硯開采始于唐武德年間,石質(zhì)幼嫩、細膩、滋潤,具有發(fā)墨不損毫,呵氣可研墨之特點。常見石品有魚腦凍、青花、蕉葉白、天青、火捺、豬肝凍、金星點、金銀線、冰紋等,著名的硯坑有水巖、坑仔巖、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綠端、宣德巖、朝天巖、白線巖、古塔巖,其中以水巖、坑仔巖、麻子坑和宋坑最著名。歙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jù)北宋唐枳《婺源硯譜》載,始于唐開元中,至南唐時,設(shè)置硯務(wù),專門為朝廷督制石硯。趙希鵠《洞天清祿集》贊曰“細潤如玉、發(fā)墨如汛油,并無聲,久用不退鋒,或有隱隱白紋成山水、星斗、云月異象”?!兑唤y(tǒng)志》載歙硯有五品:一曰眉子石;二曰外山羅紋;四曰金星紋;五曰驢坑羅紋。主要品種有:眉子、眉紋、水浪、錦蹙、金星、金花、金暈、刷絲、棗心、泥漿、豆班、玉帶、羅紋等,其中紫玉金星為珍品,金暈為妙品,細羅紋與暗細羅紋為極品。歙硯石質(zhì)堅韌、潤密,紋理奇異,敲擊有金屬聲之清越,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即可研墨,發(fā)墨如油,不傷毫。
洮硯自宋代開始產(chǎn)生,宋趙希皓《洞天清祿集·古硯辯》載“端、歙二石外,惟洮和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fā)墨不減端溪下巖,然石在臨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無價之寶。”洮硯石呈碧綠色,晶瑩、細膩、堅潤,色澤雅麗,發(fā)墨快,貯水長,蓄墨久而不干。石品有綠洮和紅洮兩種,綠洮色澤青藍,舊稱野頭綠、鸚哥綠,其至優(yōu)者有天然黑色水紋。紅洮色如紅土,純凈甘潤,極為罕見。
澄泥硯分為兩種,其一產(chǎn)于山西絳縣者,唐代開始生產(chǎn),是泥燒制的硯,質(zhì)地類瓦,堅硬耐用,發(fā)墨細潤,貯墨、貯水耐久。制作過程是縫絹袋于汾水中,一年后泥滿結(jié)實,風干,將泥制成硯形,再經(jīng)燒煉而成。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載作澄泥硯法:“以瑾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貯于瓷器內(nèi),然后則從一甕貯清水,以夾布囊盛其泥而捏之,俟其至細,去清水令其干,入黃丹團和溲如面,以物擊之,令至堅,以竹刀刻作硯之狀,大小隨意,微陰干,燒一伏時,然后入墨蠟貯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善,亦足亞于石者?!背文嘀瞥幏ǔ轿鹘{縣外,山東、河北、江蘇亦有生產(chǎn)。其二產(chǎn)于江蘇吳縣者,相傳始于三國時期,以太湖地區(qū)特有的澄泥葉巖雕鑿而成,質(zhì)地堅硬細膩,色澤深沈,具有發(fā)墨快,不滲水的特點。
選硯首選石種,之后再鑒石品,進而試石質(zhì)、石性,最后品形以受用。石質(zhì)幼嫩、細膩者,發(fā)墨不損毫,以手拂之如緞,或云如嬰兒之肌膚者為最;石質(zhì)堅硬者發(fā)墨快,以指    宋·黃庭堅《伏波神祠》詩卷(局部)                      甲掐之,麻至深者為最;石性潤者,貯水、貯墨耐久,以手捂之或呵氣而水汽久不褪者為最。其形制以樸素古雅為上,硯池處舔筆理毫須合筆形,則宜攢毫聚鋒,以內(nèi)呈凹圓之勢為佳,如米芾于《畫史》中云:“古書畫皆圓,蓋有助于器。唐皆鳳池硯,中心如瓦凹,故曰硯瓦。一援筆因凹勢已圓,書畫安得不圓。今硯如心,一援筆則褊,故字亦褊。又今有鏊心凸硯,援筆即成三角,安得圓哉?”
第五節(jié) 書寫材料的主動選擇與再加工
與其被動地接受書寫材料,不如主動地加以選擇,進而親自動手做些簡單再加工。書寫材料主要的性能包括滲水性、平整度、纖維種類、拉力韌性、厚薄以及色調(diào),紙是點畫線條筆觸、質(zhì)感的載體,影響作品的內(nèi)在質(zhì)量,色調(diào)是作品的環(huán)境格調(diào),影響作品氛圍、意境。
1.再加工紙訓練
再加工紙時加入膠、礬涂刷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其紙性完全不同。常規(guī)自制熟紙的方法,如:將黃明膠五錢用溫水泡化或加熱溶解,另將明礬五錢(可事先研碎)用溫水溶化,然后用約二斤水將調(diào)好的黃明膠水和明礬水攙合調(diào)勻。事先將生宣用清水涂刷一道,手法要快而勻,排筆筆路最好從紙的縱向中軸向上下分刷,之后再走橫向,最后走斜向,呈“米”字手勢。接筆宜快,排筆筆沾水不宜太飽和,稍干最好,然后用調(diào)好的膠礬水涂一道。欲使之提的高熟程度,多涂刷幾遍即可。刷好后,將紙掛起陰干,將干時卷緊或用平整的重物壓平,最好裱在墻上掙平。常規(guī)自制半生熟宣紙的方法可根據(jù)制熟紙的方法稀釋膠礬水之后再涂刷,也可用一些變通的方法,如將生紙托褙即成半生熟,或用豆?jié){調(diào)水浸生紙,運用拉染法也可制成半生熟。另一種方法稱之為“風礬”,即將剛買來的新生宣掛在通風處,使其與空氣充分接觸,約兩三個月后,紙便略具有熟的特點。另外,生陳紙也類似于“風礬”的效果,陳紙(如十年以上)的紙性“和”而沉著,筆觸效果大大優(yōu)于新紙,自然之功勝于人工。從老字畫揭裱下來的舊裱褙紙也屬于半生熟甚至類似熟紙。煮硾是將生宣浸膠礬沸水,再拉出來(即所謂煮),經(jīng)加砑光,使纖維壓得緊密(即所謂硾),一般煮硾是原來生宣的2/3厚甚至是一半厚。因此,煮硾滲水較慢,筆觸可以保存和生紙類似的漬水邊緣。厚紙貯水能力強,藏得住水,因此筆根貯墨量宜足,如果毛筆含墨少時,行筆速度宜放慢,否則,會出現(xiàn)線質(zhì)空、扁、平、枯;薄紙藏不住水,因此筆根貯墨量宜少,多則滲漲失控,妨礙筆法、筆觸。同樣,當寫薄紙時,筆根上墨少時也應(yīng)放慢行筆速度,并相應(yīng)加強頓、折、挫。
·做紙可與染色同步進行,即將染料與明膠、明礬溶解在一起使用。
·做過膠、礬的紙在使用前用砑石砑過會更好用。
訓練方案(只介紹不練習):
①用清水、明膠和明礬,運用平涂法再加工具有二種紙性(熟、半生熟)的紙各一張,并與未加工的紙進行筆觸效果比較。
②將平涂法與砑光的方法結(jié)合起來,加工一張半生熟的紙。
2.染色訓練
常用染色用的顏料首先要考慮到其溶水性。一般而言,礦物質(zhì)顏料溶水性差,較難完全徹底溶解,總有沉淀物留積,染紙時可能因染料過濃會留有顏料顆粒浮在紙面上,顯得做作、火氣。植物性顏料溶水性好,幾乎可以完全徹底溶解。一般如果要選擇礦物質(zhì)顏料,先沉淀過濾除去粗的顆粒之后再染色。
以植物性顏料如花青、藤黃為主,植物的可充當顏料的有紅茶、綠茶、棕麻、樹葉等,有顏色成分的草本、藤本植物配合,染熟紙及半生熟紙各一張,事先調(diào)好冷、暖兩種基本色調(diào)及中間色劑,冷調(diào)子可以花青為主,匹配少許藤黃及一、二滴墨,暖調(diào)子可以胭脂為主,匹配少許赭石及一、二滴墨,中間色劑均可用濃紅茶水。
[提示]
①宜先將紙用清水打濕,無論生熟。
②染色時不宜一步到位,要分幾次染,循序漸進。這樣既可隨時調(diào)整色調(diào),又不會“火氣”。
③染色時排筆刷染線路要規(guī)矩,這樣可以消除刷痕。
④染色中途和最后加二至三次清水清洗,既可洗去浮著的未吃進紙內(nèi)的顏料顆粒,又可消除火氣,使紙色結(jié)合和諧。
⑤墨的濃度較高,與另外顏色相混合時極易產(chǎn)生灰調(diào)的臟色,因此,加入墨時應(yīng)小心觀察,由少漸多,留有余地。
⑥為使染色牢固,要加明膠。明膠既可最后涂染,也可直接與染料事先和起來。
⑦運用天然植物煮汁加顏料組合染色的色彩較為自然,也顯得別致。
⑧染好的紙背面可能比正面顏色和淡自然,不妨比較之后,再決定使用哪一面,可以采用以反面染色正面使用的方法,也可以兩面染。
⑨可嘗試在染槽中添加不溶水成分,如金粉、銀粉等,先將其溶解于明膠水中,合入染槽,再涂染到紙上。
訓練方案:
①從彩色版本法帖中選取顏色較深的一頁做為色標,調(diào)配顏料,將常規(guī)使用的半生熟、熟紙各一張,染成接近色標的顏色。
②由淺色至深色調(diào),逐步將一張熟紙分開染成三段有色差的同色系漸變的色調(diào)。
③由冷色漸變至暖色,逐步將一張熟紙染成冷暖漸變的色調(diào)。
第六節(jié) 墨法、調(diào)墨、試墨、試紙、試筆
用墨之法,貴乎虛實之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不破不立,虛實相濟,佐以蘸墨,蘸墨之始筆實而以虛寫,儲墨將盡筆虛則以實寫。其至實與虛處,則反之,筆實從實寫,筆虛而虛寫。其間漸變中突變,諧調(diào)中求對比。最終分配給每一點畫一、以不等量的墨質(zhì),形成豐富變化的肌理,其變化存于兩筆之間,又寓于一筆之內(nèi),以求筆致生動傳神。神采出于內(nèi)心之虛實景象,實于虛互為反襯,實因虛而更實虛因?qū)嵍?。虛于空白相同,空白自紙邊界外來,至周邊至行距空白,再至字間空白,再至點畫之間,最終與虛筆相通,空靈之極至點畫內(nèi),點畫有所呼吸,接續(xù)空白氣息。虛筆并非淡墨并非扁平浮滑,空心虛筆亦虛厚,所謂飛白與禿筆是也。實筆并非滯礙,要堅實有力而爽利,必出自用筆果斷剛猛。虛難于實,不見山川云霞變換奇?zhèn)?,不聞點畫呼吸,不能以虛當實,所作定無情境可言。用墨之至高境界歸于用筆,最終要見筆,筆意之虛實如有畫鏡,所謂畫是代之跡,即以虛實之辯通用,于此,書、畫、印同理。
水墨畫中有所謂墨分五色:濃、淡、干、濕、枯以及焦、漲之法。在書法立場上看墨法問題,古代書家強調(diào)要用深重的濃墨,有所謂淡墨傷神之說,濃墨成了一統(tǒng)天下的墨法基調(diào)。目前,書法家對墨色層次的直觀表現(xiàn)遠不及水墨畫,雖然近現(xiàn)代書家的墨法表現(xiàn)意識有所拓展,但是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墨的色調(diào)是單純的,但可以化出無窮無盡的內(nèi)在微妙變化。以濃墨為主基調(diào),淡、干、濕、枯、焦、漲為輔助,其中包含的變化是豐富多樣的。為了保障線條質(zhì)感筆觸的質(zhì)量,既要把握紙張材料載體的性能及與書寫工具的匹配關(guān)系,更重要的是墨的成分與質(zhì)量,普通墨汁的墨色質(zhì)感、格調(diào)肯定不會高。古今用墨水平較高的書法家所使用的墨的質(zhì)量本身就非常高,才有可能產(chǎn)生高品味、高格調(diào)的墨韻。欲求墨變必須先求紙變,不可能在紙墨不稱的情況下表現(xiàn)墨色變化。伴隨書寫過程的展開,參與到整體節(jié)奏的表現(xiàn)上,可以說墨法是調(diào)節(jié)節(jié)奏變化的直接、有效手段,其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通過對比——不同墨色的組合,進一步涉及到行筆的速度與力度及筆法的運用,甚至涉及到書寫情緒,不是單純的墨質(zhì)問題。只有考慮到墨色的相關(guān)因素,才能更好地運用墨法。除了濃、淡、干、濕、枯、焦、漲之外,還有松煙、油煙、漆煙、宿墨(隔夜脫膠重新加水研磨)、水破墨(筆先蘸清水后再蘸墨)、墨破水(筆先蘸墨后鋒穎再蘸水)形成的墨法。元代山水畫家倪瓚墨筆每從口出,以口水中略帶膠水與墨相破之法,其目的在于求墨色肌理的豐富、靈活與凝煉。黃賓虹用鍋蒸墨的辦法使膠熟,產(chǎn)生近似宿墨的效果,林散之受其影響,手生宣上以水破墨,間以墨破水,拖泥帶水,水墨清華。正確地看待墨法應(yīng)注重其客觀性與科學性,不能視之為小道,不是形而下的低層次手段,而是書家必需的書寫技巧,從大處講關(guān)乎作品的意境格調(diào),從小處講關(guān)乎線條質(zhì)量??梢哉f每一筆的書寫都涉及到墨法問題,對墨法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也涉及到書法風格流派的探索實驗,在這個方面,目前的日本書道界已經(jīng)走在我們前面。具體表現(xiàn)為:
1、許多高水平的書法家都非常注重使用高級的中國古墨,長期以來一直留心收購;
2、墨廠、墨家根據(jù)書體、書風的差異,強調(diào)制墨配料的科學性,如玄宗墨液以濃度分為中濃、濃、超濃。另有不同的色調(diào)傾向,如偏青的、偏棕的墨汁就是在墨中加入其它植物性顏色成分,與中國墨的單一黑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加工工藝精細,極少有假冒、過期、變質(zhì)產(chǎn)品。
4、不同色調(diào)、圖案、質(zhì)地的紙張材料的廣泛使用,對墨色表現(xiàn)的豐富性提供了廣泛的物質(zhì)基礎(chǔ)。
在這個方面我們應(yīng)該借鑒日本書法界的方法,不能僅僅依賴于墨廠、墨家單方面的提供,書家群體普遍的需求意識才是帶動墨廠、墨家試驗研制的動力。至少我們目前應(yīng)該意識到書家、畫家用墨要求不同,不能以為書、畫同用一種墨汁是合理的,尤其是在生宣上使用的墨汁普遍膠重的問題,僅僅加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從墨汁配方上做文章。書家自身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加以主動地“制造”墨色,如用好硯磨墨、備有高質(zhì)量(燒煙取墨)的墨錠、留心紙質(zhì)的實驗積累一些老紙、好紙,以備關(guān)鍵之需。新墨與古墨存在質(zhì)的差別,而不僅僅是時間長短。如有條件,備一錠古墨是非常必要的。平時多觀察筆觸精彩的經(jīng)典作品墨跡原作,有助于提高對墨韻的認識。
制墨的原料直接影響到墨的質(zhì)感,用原始原料所制的墨錠研出的墨汁顆粒細膩清晰,行筆流暢,可以體現(xiàn)出筆順的上下、先后次序及精微處的筆觸痕跡,是有三維效果的。新墨如用原始原料加工,效果與老墨差異較小,略有沈穩(wěn)與新鮮之別;如果新墨的原料配方不是原始原料,則效果就與老墨大不相同了,尤其是在筆觸的層次上,幾乎不能體現(xiàn)出線條的三維效果,炭黑的遮蓋力極強,筆觸板結(jié),新墨或墨汁的筆觸效果相對于老墨則顯得平面化了,這一點,我們在觀察用新墨所寫的一根線自身的細微層次變化,及點畫交叉、重迭處時就會有所感悟。
硯的質(zhì)地是直接影響到研墨效果的,細膩而具有水性的硯石所研的墨汁細膩、靈活,反之,如果石質(zhì)粗糙、石性干燥,將直接影響墨汁的質(zhì)量。
熱水會使墨錠脹裂,茶水會敗墨色,因此不能用茶水和熱水研墨。如果考究的話,研墨用水最好是泉水或蒸餾水,最好不用含有漂白粉之類雜質(zhì)的水而影響到墨的光澤。不要加水過多,以免把墨錠浸得松軟變形。磨墨時應(yīng)使墨身垂直,重按輕轉(zhuǎn),不要將墨磨出斜角。磨墨要先慢,然后逐漸加快。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可避免出現(xiàn)墨渣,磨出的墨色也會好一些,不要急于求成。最好當日磨,當日用,這樣便于掌握墨的濃淡。研墨時用力要大小適中,保證墨汁的細膩,手勢以圓、弧為宜。用后將墨錠上的水漬用紙揩干、密封,以免墨上沾水而脹裂、變形、變質(zhì)。墨不宜潮濕,也怕風吹日曬。受潮會敗墨膠,風吹日曬容易碎裂。因此,墨宜放在陰涼避風處。對已經(jīng)碎裂的墨,可用膠粘起來,如發(fā)現(xiàn)墨錠上已有霉點,可放陰涼處自然晾干,用柔軟的宣紙擦去霉花,再存放好。
目前常規(guī)使用的墨汁的膠性太重,快速行筆時滯筆,經(jīng)常出現(xiàn)浮、扁、燥的病筆。如果墨汁質(zhì)量差,其中加水過多,雖然行筆暢快,但最終墨色太灰,傷神采,線條體量不足,甚至會出現(xiàn)無法控制的過分滲化的筆觸。好硯好墨磨出來的墨是極順手的,和氣、鮮亮、流暢。平常練習為節(jié)省時間,快速簡便的方法可用宿墨加墨汁加水再用墨錠研磨,其優(yōu)點在于研磨可使水與墨汁充分調(diào)合,膠性減輕,墨汁和氣。反過來,宿墨因凝結(jié)、脫膠,顆粒較粗,書寫時其筆觸很難固定,會出現(xiàn)滲漲過分的問題,在作品裝裱時,更容易“跑墨”,要使其筆觸固定,必須反復(fù)研磨,使之細膩,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明膠水,或通過研墨時墨錠中所含的膠補充宿墨所脫掉的膠,便可解決問題。右手研墨后再寫字時會因研磨時間過久而產(chǎn)生酸痛、麻木,影響手感,研墨的手法最好是左手研。 附圖:宋·米芾《值雨帖》、筆鋒用墨部位臨界狀況示意圖。
[注意事項]
①加水的比例不宜太大,視墨汁膠性輕重而定。
②要研磨一段時間才會使三者溶合,著重將較粗的顆粒研細。
③一次性蘸墨書寫,往往墨色中實漸虛,但也可能虛之后漸實,這是在筆根蓄墨量較大的情況下,雖然穎的墨耗盡,但放慢書寫速度,并適當頓、挫,加力用筆,筆根儲存的墨注下來,會由虛而漸實,無須中途蘸墨。
訓練方案:
①將少量過分滲化的墨汁中加入溶解后的明膠中再研磨,逐漸增加明膠的比例,并與原來的墨汁進行筆觸比較。
②加水研磨重膠的墨汁,并與原來的重膠墨汁進行筆觸比較。
③將老墨用礦泉水或純凈水研成較為濃稠的墨汁,分別以直接蘸濃稠的純墨汁和筆根貯清水再蘸墨兩種方式,用熟紙、礬絹、托褙過的生紙、元書紙等不同書寫材料,分別書寫兩組線條,待墨干后,對比筆觸的質(zhì)感厚度、墨色濃淡、上下及先后次序、筆劃精微處的差異,以及不同筆法、行筆速度等對線條筆觸的影響。這一訓練的效果是非常精微的,要極為細心,從中得到感受將成為今后創(chuàng)作中的直覺經(jīng)驗,如果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是很難分辨筆意的“韻”與“格”之境界高下的。這也是我們平時在參觀博物館經(jīng)典法帖墨跡原作時,通過對墨跡的近距離真切觀察,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體會與感悟的。
④對高精度印刷的范本如日本二玄社原版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詩》、懷素《小草千字文》,比較墨跡筆觸的節(jié)奏起伏與筆順層次、厚薄、輕重、疾緩等方面細微的用墨之法,結(jié)合書寫材料質(zhì)地的生熟、纖維特點,[顏真卿《祭侄文稿》估計為麻紙,紙性熟而澀;懷素《小草千字文》為礬絹本,質(zhì)地爽利細膩;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為熟紙,紙面平整澀勁],推測模板使用毛筆之特點,綜合分析與墨法相關(guān)聯(lián)的因素。
⑤采用三種完全不同紙性(如熟而薄、生而膩、偏熟糙澀等)、三種完全不同的墨(如濃墨、濃墨再研成焦墨、宿墨以水破之)、三種完全不同毫質(zhì)性能的筆(如銳穎中長鋒純羊毫、短鋒兼毫禿筆、中長鋒純狼毫)、三種完全不同的行筆發(fā)力及速度組合(如持重平緩、疾緩結(jié)合、迅速敏捷),進行墨法交叉訓練,共完成81組(3×3×3×3=81)不同的墨色質(zhì)感,并比較相互間的區(qū)別。
⑥對一種墨的豐富性展開的實驗,如運用不同的手法,對青墨加以演繹。
目前能夠買到的常規(guī)墨法訓練使用的材料推薦如下:
⑴老油煙墨錠 ⑵松煙墨錠(青墨) ⑶石骨松墨錠(新油煙) ⑷日本玄宗墨液 ⑸一得閣墨汁 ⑹中華墨汁 ⑺曹素功墨汁 ⑻明膠 ⑼清水 ⑽宿墨 ⑾北京墨汁(沉淀顆粒)
宋·米芾
《李太師帖》
第七節(jié) 執(zhí)筆與發(fā)力
寫字由小到大,運動支點逐漸后移,分別為掌、腕、肘、肩、腰、足。所謂運指、運腕、運肘即指運動點與力距長短的差異。
古人比喻執(zhí)筆發(fā)力應(yīng)如“獅子搏兔”,要使力量集中,兩臂環(huán)抱向字,視點向后推遠,形成既俯視落筆處,同時,平視紙界四角,甚至要超出紙界局限,眼光寬廣,便于宏觀把握全局。
從足到身、肩、后臂、肘、前臂、腕、掌、指、筆管、筆鋒,順勢貫注而下的發(fā)力路線,提示我們發(fā)力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盡可能不要受到阻礙,枕腕的方法一般只是寫小字時使用,寫中等大小以上的字就不必枕腕,即使是枕腕,腕、前臂及肘關(guān)節(jié)不必過分粘牢幾案,要虛活靈動。尤其要先將肩關(guān)節(jié)松開,前臂平抬起來,前后臂呈鈍角(不夾臂),肘關(guān)節(jié)放松,腕關(guān)節(jié)放松,指關(guān)節(jié)放松,放松才能圓融,向任意方向使力。枕腕之法弊端較多,主要是影響運筆的靈活性及臂、肩、身之力無法傳遞至筆鋒。寫小字亦可懸腕。據(jù)載有陳昱者,好學芾書。一日,芾過之,告謂:“以腕著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昱曰:“提筆可作小楷乎?”芾為提筆書蠅頭小楷,而位置規(guī)模一如大字。
落筆入紙則堅實迅猛發(fā)力,收鋒出紙則松弛蓄勢,所謂一張一弛,有張弛之變,才能調(diào)節(jié)手與筆的關(guān)系,一未的用力,必將喪失敏感,致使僵化;一未松弛,心意渙散,筆勢必然凌亂不堪,妙在張、弛之間。總之,以不受干擾、了無掛礙、全力集中為要領(lǐng)。把筆順利,筆代為手,手筆相忘,一張一弛,筆自心出。
點式執(zhí)筆說明:
①以指尖,點的靈活程度遠遠高于線與面,可以多向生發(fā)。
②五指聚攏共同執(zhí)于筆管的一點上;
③虎口處是圓形的,指實掌虛,所有的指關(guān)節(jié)均向外凸出;
④枕腕的執(zhí)筆點宜靠近筆管的底部;坐式懸腕的執(zhí)筆點宜于筆管的中部;站式懸腕的執(zhí)筆點宜后移,靠近筆管的頂部。三處執(zhí)筆點都保證了筆管與手、前臂、肘、后臂連成鈍角,鈍角狀態(tài)使運筆呈順勢發(fā)力,便于通暢地用鋒,順利地調(diào)整。
執(zhí)筆點越低,手越靠近筆鋒,手感越實,但筆鋒運動的范圍相對縮小了,需要運肘、運肩的配合;執(zhí)筆點越高,筆鋒運動的力矩遠了,筆鋒變化幅度隨之增長,手感靈動,但較難控制,偶然狀況頻出,因為手離筆鋒遠了。
運筆過程發(fā)力示意圖
寫字由小到大運動支點逐漸后移,分別為掌,腕、肘,肩、腰、足。所謂運指、運腕、運肘即指運動支點的差異。(從足到身、肩,后臂、肘、前臂、腕,掌、指、筆管、筆鋒順勢貫注而下的發(fā)力路線。)
第八節(jié)       紙、墨、筆之間的相“克”關(guān)系
項穆《書法雅言》《器用》中載:紙不光細,譬之驍將駿馬,行于荊棘泥濘之場,馳驟當先弗能也。筆不穎健,譬之志奮力壯,手持折缺朽鈍之兵,斬斫擊刺弗能也。墨不精去,譬之養(yǎng)將練兵,糧草不敷,將有饑色,何以作氣?硯不硎蓄,譬之師旅方興,命在糇糧,饋餉乏絕,何以壯威?四者不可廢一,紙筆乃尤居先。俗語云:能書不擇筆。斷無是理也。
相對于筆毫的軟、硬,其運用理念有所不同:柔毫須硬寫,加大用筆動作的幅度,尤其要加強、折、頓、挫,以強其骨,使筆意硬朗、肯定;硬毫須柔寫,以綿韌之力出之,避免棱角過露,造成生硬,須加強圓轉(zhuǎn),多以虛筆,如禿的筆意的運用,使筆意含蓄、空靈。軟毫硬寫與硬毫柔寫是辨證地調(diào)和筆性,更深入地掌握工具的性格,才能充分自由地駕馭。同樣,相對于紙的光滑平實與粗糙多虛而言,寫光紙宜多用虛的筆意,如枯筆、禿筆的應(yīng)用,否則,有實無虛,缺乏生動的對比;寫粗紙宜多用實的筆意,如完整、清晰的起收筆,否則,有虛無實,筆觸晃動不定。
筆、墨、紙之間是相生相克的,其中的決定因素是紙性,墨質(zhì)、蘸墨量、筆性以及發(fā)力等因素與之匹配,所謂“一物降一物”。以下就紙性的不同類型與關(guān)聯(lián)因素相互的關(guān)系舉例,討論其間的最佳組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畫的工具與材料
墨的知識4:墨的使用與保存
書法小技巧
關(guān)于“筆墨紙硯”,你用對了么?
學習書法,如何選擇文房四寶
山水初學者雜談之一 筆墨紙硯的選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