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賢宗法師在常明書院分享)
佛教認為,人的自私產(chǎn)生于第七識中的四個根本煩惱——我癡、我見、我愛、我慢。癡就是愚癡,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愛就是將自己無常生滅的身體看作永恒而固定的真主,慢就是自矜,就是傲慢。
古來帝王,沒有哪一個不接受山呼萬歲的祈禱的,可是真的有哪一位皇帝活到兩百歲了嗎?當(dāng)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無非是一個生住異滅的過程,那么一切的執(zhí)著也都能夠被漸次打破。我們因此便可以正確地面對名聞利養(yǎng),正確地面對他人的臧否之辭。
佛教認為,愚癡的眾生,他們的生命中所產(chǎn)生的一切苦,都來自于他無法正確地面對自己。他總是錯把短暫的當(dāng)作永恒,把絢爛的當(dāng)作目標(biāo),把璀璨的當(dāng)作愛好,把表象的當(dāng)作真實。他總是手舞足蹈,依靠直覺活在了表象的世界當(dāng)中,他不愿意用智慧去稍加思考、略約省覺,其實,他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何處會有一個困難,在何時能夠得到解決。那雙被遮蔽的慧眼一直通過膜拜眾神來求得心靈的安寧。他甚至不能夠知道,他自己原本就是一尊菩薩,一尊佛。他本性圓滿清凈,何須高士指點?
那些不切實際、不合規(guī)律的愿望造成了無盡的人生煩惱。漢樂府詩有一首《上邪》,寫得非常動情: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
直率而充滿激情的詩人指天發(fā)誓,要與心愛的人相愛到海枯石爛的那一天。但是,文學(xué)自是文學(xué),生活自是生活。生活中,有誰愛到“??菔癄€”了呢?荒冢累累而山海依舊。從古至今,白頭偕老、從一而終的愛情那么少,而結(jié)婚兩三個月就離婚的倒是越來越多。
詩人元稹在一首悼念亡妻的詩中,不無感慨地寫道: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div style="height:15px;">
這就是愛情落到生活中的常態(tài)。理想的詩人自然也曾海誓山盟,然而及至悼念妻子時,他才衷心地感嘆道愛情雖美,兩人曾經(jīng)的現(xiàn)實生活卻是如此舉步維艱。
現(xiàn)在,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是走到金婚、銀婚的夫妻卻越來越少,這就告訴我們?nèi)诵牡淖兓挛锏臒o常。當(dāng)我們明白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規(guī)律以后,才能夠真正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究竟如何才能持續(xù),才能和諧。
人類的高尚的理想與積極的情感當(dāng)然是可欽可佩的,但是不要錯將無法永恒的情感,終將消逝的生命指認為真相,指認為規(guī)律,還是應(yīng)該用理性,用智慧去認識世界,化解困難。
很多父母生下一個孩子以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所設(shè)定的路去行走,希望他出人頭地,希望他光耀門楣。正是這樣的希望使得多少父母最終反而受挫,使得多少孩子原本能夠有所成就的卻因逆反而耽誤了人生。這就是不正確的觀念使孩子背上了巨大的十字架的緣故。
我想推薦各位為人父母的觀看一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中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享受人生就是每天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實現(xiàn)自己的興趣就是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就能獲得幸福。一個人成功與否不在于他出身于什么家庭,也不在于他出身于什么名?;蛘呙茖I(yè)。那些堅持到最后的人,憑借的都不是金錢或名譽的激勵,而是興趣在不斷鞭策著人的前進,鞭策著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放棄。如果你所做的不是你喜歡的事情,只是為了家人、為了名望、為了金錢去工作,那么每天對于你來說,都無異于坐牢。這樣的工作狀態(tài),也使人的潛力無法得到徹底的激發(fā)。
為什么我們?nèi)ヂ糜蔚臅r候發(fā)現(xiàn)時間過得很快,而上班的時候會覺得時間幾乎停滯呢?那最愿意讓你傾盡所有時精力,忘記時間存在而去做的事情就是你的興趣,找到它,也就找到了你的幸福。如果大家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找到孩子身上真正的興趣點來加以培養(yǎng),那么他以后的成就就將無可限量。為什么一定要要求孩子當(dāng)大官,為什么一定要要求他當(dāng)大老板呢?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只有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才能發(fā)現(xiàn)生命中那個最閃亮的點。所以,我常常和身邊的朋友說:“教育就是點燃火焰?!睍腥巳ニ悬c火嗎,會有人去石頭上點火嗎?點燃火焰有一個先驗的前提,就是要找到適合燃燒的物質(zhì),憑借這種物質(zhì)去激發(fā)事物本有的能量。這就是因勢利導(dǎo),這就是因材施教。
我非常喜歡和大家分享三句話:“我是誰,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這是中國古代禪宗的老師對于學(xué)生提出的重要問題?,F(xiàn)代管理學(xué)之父德魯克也用這三句話來詢問企業(yè)中的每一個員工。當(dāng)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感到十分迷惘,就會因此失去方向。
而真正的大智者,卻總是能夠在不斷地省覺中達到內(nèi)心的澄明,找到自己本來擁有的無量智慧,去成就無上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