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在重新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時,其中有一段話特別震撼我的心靈:“要想完成鄉(xiāng)村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xiāng)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但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考試制度等等的改革,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正如先生所說,素質(zhì)教育決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層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xiàn)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看看下面兩則案例:
有一位班主任第一次走進教室上課,,他面帶微笑在教室里掃視了一圈,爾后,他發(fā)現(xiàn)講臺上很臟、很亂。他緊鎖起了眉頭,緊接著面帶微笑,不緊不慢地收拾起來,他把講臺上的東西一樣一樣地整理,然后用抹布輕輕地、仔細地、慢慢地擦拭,他是擦得那樣的慢,那樣的細致。那一刻,教室里一點聲音都沒有,所有的學生都專注地盯著班主任的一舉一動。教室里的空氣也仿佛一下子凝固起來了,教室里靜得可怕。整個過程整整持續(xù)了3分鐘。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至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而且始終面帶微笑,然后他開始上課了┅┅
另有一位任課教師,也是第一堂課走進教室上課,她先輕輕地在教室里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教室的衛(wèi)生角很臟,衛(wèi)生用具擺放地很不整齊,只見她略加思索,面帶笑容,輕輕地、慢慢地收拾起來,她把掃把一把一把仔細地、慢慢地、輕輕地疊放整齊,又把地上的垃圾用掃把掃進畚箕,整理好,清掃干凈,她的眼睛停留了一下,覺得滿意了,回到了講臺邊,開始了講課┅┅
教育是什么?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是一種喚醒?是一種引領?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影響?
還記得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的故事么?陶行知先生在擔任某小學校長時,看到一位學生用泥塊砸另外的同學,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學后到辦公室去。放學后,陶先生來到辦公室時,那位學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沒有批評他,而是掏出了一顆糖給他,說:“你按時到,我遲到了,獎給你?!睂W生驚疑不定的接過糖。接著,先生又掏出一顆糖說:“我制止你用泥塊打同學,你立即住手,我應該獎勵你。”學生疑惑萬分。先生又掏出第三糖說:“根據(jù)我的了解。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這說明你有正義感,這顆糖也獎給你?!边@時,學生動得流下眼淚,說“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碧障壬α?,又掏出第四塊糖:“這塊糖獎給你,是因為你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好啦,我的糖給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br>教育是什么?怎樣的教育才能被國人所認同學生所接受?
一位老師說,如果我們把教書僅僅當成謀生的職業(yè)和手段,把教育的全部價值都維系于學生的“分數(shù)”和“升學”,而全然不顧學生心靈的陶冶和生命的成長,那么教師的教育生活就很容易變得單調(diào)而毫無生氣,就會被瑣碎的日復一日的“常規(guī)管理”、“知識傳授”所桎梏。
下面的故事能否給我們某種啟示呢?
古代有一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里散步,發(fā)現(xiàn)墻角有一張椅子。禪師心想:這一定是有人不顧寺規(guī),越墻出去游玩了老禪師搬開椅子,蹲在原處觀察,沒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師,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老禪師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diào)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訴其他師兄弟。爾后,再也沒有人夜里越墻出去閑逛了。
教育是什么?
杜威告訴我們:“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告訴我們:“生活即教育?!?br>新課程告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