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杜甫在《春望》中寫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明了他對國家戰(zhàn)敗的時局感到憂愁,以及對生逢亂世之中,誰都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奈,因此只能寄情于詩中。詩文不是刀劍,它們對爭霸天下毫無意義,但卻是留給后世的瑰寶,讓后世的人們能在字里行間中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
01
沒有人能想到亂世到來得如此突然。從萬里外匯聚到長安的行商熱鬧的充斥著市集,這里有來自異域番邦的珍奇、有嫵媚動人的波斯舞娘、有清亮透明的各色寶石琉璃,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夢幻。還有那高高在上、統(tǒng)治天下的皇帝,他把國家從武周的紛亂中拯救出來,為大唐開創(chuàng)了空前盛世。他在位的時間漫長得仿佛沒有盡頭,二十九載開元勵精圖治,十五年天寶盛世輝煌。無數(shù)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在這夢幻的盛世中,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此刻又該是多么美好?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但世間之事沒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盛世亦無永恒。大唐雖有最開闊的眼光、最廣闊的胸襟,軍隊強盛,且有雄關險要無數(shù),自開國之初打跑突厥人、高宗時期征服高麗后,幾乎再沒有來自外部的威脅,然而盛唐終究還是毀于內亂!這并非天妒,而是大唐自建立就埋下的禍根。
▲大明宮風景
隱太子李建成本來也是胸有大略之輩,奈何他的二弟李世民更為出彩,玄武門下果決暗殺兄長,逼父退位。李世民也的確有匹配野心的實力,在他的治理下,大唐扭轉了對突厥的弱勢,隨后不斷拓展版圖。因為李世民不是趙匡胤,他沒有得位不正的隱憂,所以也就沒有玉斧劃界的謹慎(趙匡胤曾以玉斧指大渡河說,趙宋江山到此為止),不怕國民逃去他國,甚至能用胡人為將。李世民的大氣成就了大唐的胸襟。
▲武則天劇照
但是李世民在皇位的繼承權上又太過草率。李世民早早立了太子,但仍鼓勵兒子們競爭太子位,最后逼瘋了太子李承乾,繼位的是九子李治。開國兩任皇帝都不是嫡長子,這在天下人心里都埋下了陰影。李治不愧是兒子們中最出色的一個,在他的治理下,大唐的根基進一步深厚,本來太宗晚年出現(xiàn)的一些隱患也被消除。但武家娘子實在是千古一見的“災星”,她的入宮險些葬送了大唐。
▲武則天陵墓近照
高宗晚年時重病纏身,皇權被武媚娘所竊取,后來中宗繼位也很快被逼退位,武則天竟然自己登基,驚掉了天下人的下巴。當時世人都覺得這只是李家媳婦兒在胡鬧,鬧夠了就收手,卻沒想到就是這武媚娘瘋狂到居然把國號“唐”改為“周”,幾乎屠滅了李家宗室,幾代皇帝為打壓山東世家而扶持的新貴關隴世家也被她折磨得奄奄一息,而幾次和原本弱小的外族的戰(zhàn)爭竟然都以失敗告終。也虧得大唐家底深厚,不然真不夠這“災星”折騰的。
▲唐高宗李治劇照
大唐自太宗到玄宗,竟然無一位是名正言順得來的皇位,整個皇室都被抹上了血腥的味道。其實對這一點當世大儒都有所察覺,但對蕓蕓眾生而言,他們只看得到大唐的輝煌,卻不知道“興盛不過三代”的魔咒。所以,當時間來到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時,一切變數(shù)來得是如此突兀,讓人難以置信。
02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已經不想等下去了。他先用一批武將調動試探玄宗,得到玄宗的“同意”,于是愈發(fā)對自己的謀劃有了信心。先前楊國忠說他謀反,他一直對這事耿耿于懷,于是謀反的名頭就是“清君側”好了,讓天下人知道他安祿山就是要干掉楊國忠,仿佛謀反只是順帶的。
▲安祿山劇照
沒有人想得到安祿山的攻勢會這么兇猛。才一個月的時間洛陽就已經失守,這時候安祿山離長安也就只有一個潼關的阻擋了。李隆基卻聽信讒言,選擇這時候誅殺潼關守將高仙芝和封常清。也許是國家不幸詩人幸吧,幾年后杜甫再度途徑潼關時想起舊事,于是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潼關吏》。但在當時,長安人心中只有對戰(zhàn)爭帶來的無比恐懼。
▲潼關近照
張繼很不巧趕上了這個亂世。他才剛剛金榜題名,題過雁塔,游過曲江,感受過“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萬里盡傳名”的贊譽,感受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的愜意。本來他的夢想要在這里起航,本來他滿腔斗志要在這個天下中樞一展宏圖,可一切都被馬蹄踏碎了。他只看見無數(shù)逃難的百姓,耳中只聽見前方不停傳來戰(zhàn)事不利的消息和長安人驚恐不安的哭泣聲。
▲張繼銅像
03
他初到長安時不屑于攀附權貴,一身正氣為世人欣賞。但現(xiàn)在什么功名利祿、什么爭權奪利都顯得是那么的可笑,亂世中人命如草芥,誰會在意曾經的輝煌呢?張繼順著大運河一路到了蘇州。他此時腦袋仍是迷糊的,他想不通一個盛世為什么終結得如此倉促,甚至看不出征兆?他一身所學都是治理太平江山,而怎么跟刀槍去講道理,書中沒寫他也不懂。他的人生就此失去了方向,迷失在這柔美的姑蘇城,并在此作下了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姑蘇城風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晚上,船在一個叫“楓橋”的地方停下來,張繼也停留在這里。在孤寂的月色中,他抱膝坐在船頭,獨自感受這凄清。他也許想起了張若虛那篇被后世譽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是啊,這幅場景竟是如此契合詩中意境,天上月亮亙古長存,而人間卻為了轉眼即逝的名利爭奪不休。這無盡的輪回,看起來真是對人性的譏諷!
▲姑蘇城風景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都說佛法最是空靈,仿佛長期居于佛寺、晝夜聽僧人誦經,那口古鐘的鐘聲竟然也隱約帶著一絲禪音。佛渡有緣人。天下如此之大,鐘聲也只能傳到姑蘇城外、這楓橋江畔。對亂世感到無能為力的張繼,終于在這鐘聲里得到了一絲安慰。然而,更令人遺憾且又令人驚嘆的是,就是這首千年來無人能懂其真實含義的詩,卻讓姑蘇城(今蘇州市)火了千年,名揚四海,張繼也因此堪稱為唐代最牛、最厲害的詩人了。
結語
世上總有太多身不由己,人生也多半是不如意。很多時候人力是改變不了命運的,我們只能去接受,學會苦中作樂。最后送大家一句筆者最喜歡的詞:“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p>
參考資料:
《春望》
《春江花月夜》
《楓橋夜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