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古詩今譯:
不知不覺一走就離家二三里遠了,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路邊亭臺樓閣有六七座,還有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注釋解說:
(1)漢上:泛指漢水至長江一帶。(2)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許多人才,江南:長江以南。(3)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號。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還保持著宋徽宗時的流風余韻。(4)爛銀鉤:光亮的銀制簾鉤,代表華美的房屋。(5)貔貅(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此處指元軍。(6)舞榭(xiè):供歌舞用的樓屋(7)風卷落花:指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8)三百載:指北宋建國至南宋滅亡。這里取整數(shù)。(9)典章文物:指南宋時期的制度文物。(10)南州:南方,指臨安。(11)破鑒:即破鏡。(12)岳陽樓:在湖南岳陽西,這里指作者故鄉(xiāng)。
品鑒鑒賞:
這首詩通過列錦的表現(xiàn)手法把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淡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shù)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tài),“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里”、“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shù)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shù)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shù)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游玩時,看到了鄉(xiāng)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xiāng)村風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所以寫下這首詩。
作者簡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北宋易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處的邵村,幼隨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輝縣)。30歲后游河南,隱居蘇門山,人稱百源先生,死后謚康節(jié),又稱康節(jié)先生。
編輯:小孤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