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雪
在古代吟詠端午節(jié)的詩詞中,也有的是反映離愁別恨、觸景生情這方面內(nèi)容的。
先看唐代詩人殷堯藩的《端午日》: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殷堯藩性簡靜,美風姿,工詩文,好山水。嘗曰:“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需以酒澆之”。游韋應物之門,分契莫逆。元和中,舉進士第,辟李翱長沙幕府。后為長樂令,有治績。與馬戴、沈亞之為詩友,酬答甚多。仕終侍御史。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詩人感嘆人生易老,年華易逝。選取特定的一個時間——端午節(jié)來說事,可見那時的端午節(jié)是非常熱鬧,很有節(jié)日氣氛的: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劃龍舟……但詩人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泄氣。結尾“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有一種看穿世事的感慨。
再看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南鄉(xiāng)子·端午》: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李之儀,北宋詞人,是北宋中后期“蘇門”文人集團的重要成員。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李之儀一生官職并不顯赫,但他與蘇軾的文緣友情卻流傳至今。著有《姑溪詞》。
此詞上片寫端午節(jié)的冷清景象。端午佳節(jié)的黃昏被綿綿小雨浸潤,詩人落寞的獨自輕掩門扉。屋梁間的燕子帶著它的雛鳥全都離開了,面對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讓人黯然銷魂,只能徒勞的向梁間尋覓燕子往日棲息的痕跡,懷念一下往日熱鬧歡欣的時光。詩人獨自一人,冷清寂寞地回憶往日的熱鬧時光。
下片抒羈旅愁情。旅居的客舍就像鄉(xiāng)野山村一樣,旅居在外的詩人在端午節(jié)沒有友人的陪伴,有了喜悅的事情也沒有人來同飲一杯分享。這種沒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遺憾,只有黃鶯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鳴叫安慰著詩人,就好像往日美好時光中在夢中、枕上聽到的一樣。生動地寫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情。
整首詞深婉含蓄,即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在端午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孤獨、寂寞的情感。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即事》,表明為國盡忠的志向: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jié),有人贈與詩人一枝艾草。死去的人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詩人心想要像屈原那樣為國盡忠,可屈原投水的三湘與這里相隔得太遠。
文天祥于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出使元軍被扣,在鎮(zhèn)江逃脫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在詩中,詩人借端午節(jié)日,懷念故舊新朋好友,流露出自己不被人理解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便在這種境況中,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南宋詞人吳文英的《澡蘭香·淮安重午》,抒寫了深切的懷念: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
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 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這首詞,從內(nèi)容來看是懷念詞人的一位能歌善舞的姬妾。此時他客居淮安(今屬江蘇),正值端午佳節(jié),不免思念家中的親人,于是寫了這首詞。
詞寫于端午節(jié),所以詞中以端午的天氣、習俗作為線索貫穿所敘之事和所抒之情。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薄氨P絲”指盤旋的五色絲。端午節(jié)古人有以五色絲繞臂的風俗,認為如此可以驅(qū)鬼祛邪。夢窗詞愛寫美人的一部分,如手腕、足。端午節(jié)系著五色絲的玉腕的意象更是經(jīng)常在夢窗詞中出現(xiàn)?!扒勺敝笗鴮懥酥湔Z或符篆的小箋,將它戴在自己的發(fā)簪上,古人認為端午佩帶符篆可以避邪氣。“紺紗”指天青色的紗帳,此物也正當時令。三句均為倒裝句,從追憶往昔寫起:過去每逢端午佳節(jié),這位冰肌玉膚的人兒總要早早推帳攬衣而起,準備好應節(jié)的飾物,打扮停當,歡度佳節(jié)。這里顛倒敘述次序,意在強調(diào)題面之“重午”。
“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薄般y瓶”本指酒皿,這里借代宴飲,“露井”本指沒有覆蓋的井,這里泛指花前樹下?!安使€”,彩扇,歌兒舞女所持,這里指代歌舞?!霸拼啊敝哥U刻精美的花窗。這三句連用四個有色彩感的美麗事物,極精當?shù)孛枥L出昔日的歡會,或在花前樹下,或在華堂之中,環(huán)境固然美好,人亦年輕風流?!盀楫敃r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寫裙”用《宋書·羊欣傳》典。書法家王獻之到羊欣家,羊著新絹裙午睡,獻之在裙上書寫數(shù)幅而去。這故事反映出南朝士人灑脫的性格,詞人用來表現(xiàn)他和姬人的愛情生活。詞人見窗外榴花將謝,由榴花想到石榴裙,于是自然憶起在姬人裙上書寫的韻事。石榴花謝,人分兩地,樂事難再,不由得讓人傷感?!笆驂艄怅?,漸老汀州煙”。“黍夢”指黃粱夢,典出唐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這里形容光陰似箭,“煙”形容嫩蒲的細弱,蒲草也是時令植物。此二句言時光易逝,盛衰無常,連煙都要變老,何況石榴花呢?因此,從景物的衰敗中以見人事的變遷,但上片結句點明的“漸老汀洲煙”卻是當令景象,風景不殊,更使人感慨人事全非。
“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這句自然聯(lián)想到了和端午節(jié)有關的典故。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后逢此節(jié)日便唱為他招魂的歌曲。上片作者已沉浸在青春易逝的哀傷中,所以不忍再聽招魂之曲。
“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前兩句以景物烘托時令。燕子春末夏初生雛,五月梅子黃,梅熟時雨曰黃梅雨。此非必當時實見。“午鏡”也是當令物品。在端午日按習俗要高懸石煉鏡,說是有驅(qū)鬼避邪的作用。“澡蘭”,古代風俗,端午節(jié)人們要用蘭湯洗浴。
詞人看到家家簾幕低垂而引起午鏡澡蘭的聯(lián)想,他想自己所思念的人這時也正在沐浴吧。此句又轉(zhuǎn)回到端午,引出下兩句:“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边@二句寫思念之深,不禁設想姬人也在思念自己,她一邊獨酌,一邊盤算著,詞人何時才能歸來,這真是一幅逼真的思婦圖。“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薄靶麦浮敝感略?,照應端午,“天角”,天涯海角,指淮安,當時已是南宋北部邊界。這二句說她的等待也是徒然。她只能同詞人一樣望著天邊的新月,苦苦相思吧!結句用共望新月表達了詞人無窮無盡的思念之情。
這首詞在鋪寫展開過程中打亂了時間、空間的順序,正是因為這種時空交錯,使人眼花繚亂。但細細吟思,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片斷仍然有跡可尋。畫面圍繞著端午節(jié)的風物、景色、風俗組合在一起,似斷實續(xù)。在風格上也體現(xiàn)了吳詞綿密縝麗的特點,詞中多意象而少動作,好像它們中間缺少必要的鉤連。并愛用麗字和典故,顯得意深而詞奧。但當讀者抓住了詞人感情的脈絡和吳詞在結構上的特點的話,還是可以讀懂的。
清代女詩人顧太清《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寫出了賞夏菊的雅趣:
薰風殿閣櫻桃節(jié),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顧太清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她為現(xiàn)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太清多才多藝,且一生寫作不輟,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涉及詩、詞、小說、繪畫,尤以詞名重士林。晚年以道號“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
此詞作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詠花詞。菊在秋季開放,但這里所詠的盆中菊在端午開放,詞人在初夏欣賞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菊花開放的夏日氣候,“薰風殿閣櫻桃節(jié)”,說溫暖的南風吹滿殿閣,櫻桃也成熟了。“碧紗窗下沈檀爇”,屋內(nèi)燃著驅(qū)暑的熏香。再以“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凸寫菊花開放時節(jié)。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寫出因花開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余,唯有贊嘆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比~最后才說出這一“菊”字,而驚嘆、欣喜之情靈動地展現(xiàn)在其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