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四川東北一個小鎮(zhèn)上,因為不是大城市,至今還保留了很多傳統(tǒng)的風(fēng)俗。
過年的氛圍變得濃厚,是從農(nóng)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jié)”開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送年”結(jié)束,這一個多月里,不同的日子都有不同的風(fēng)俗習(xí)慣。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jié)一到,春節(jié)的步伐就越來越近了,鎮(zhèn)上的小超市和商店會開始播放一些喜慶的歌曲,外出務(wù)工的人也陸陸續(xù)續(xù)返鄉(xiāng),趕集的時候就能明顯感覺到集市上人越來越多,空氣中的年味在一點點累積,并逐步蔓延開來。
據(jù)說,古人有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tǒng),不少地區(qū)有喝臘八粥的習(xí)俗。在佛教中,這一天是佛祖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被稱為“法寶節(jié)”,是佛教盛大的節(jié)日之一。因此,對漢族人來說,“臘八節(jié)”也是一個冬季的重要節(jié)日。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臘八節(jié)”,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天是“過年”的序幕,更是因為,到了這一天,奶奶會煮香濃的臘八粥。
那時,爸媽不在身邊,小小的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早在“臘八節(jié)”來臨前,我就會念叨著要吃臘八粥。進(jìn)入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宰殺“年豬”,顧名思義,“年豬”就是為過年準(zhǔn)備的豬,通常會養(yǎng)上差不多一年?!澳曦i”的肉小部分賣給周圍鄰居,小部分留下自家食用,還有大部分會腌制成臘肉、臘排骨,或做成臘腸。
“臘八節(jié)”頭兩天,奶奶會把腌制在缸里的肉清洗出來,用繩子穿起來掛在房檐上晾著,空氣里都是一股咸得發(fā)齁的味道。同時,她會預(yù)留好煮“臘八粥”的臘排骨。
因為家境并不富裕,奶奶煮的臘八粥并沒有真的用足八種食材,僅僅是用平時煮粥的普通大米,再剁上幾塊臘排骨,切點自家地里種的經(jīng)過霜打后的大白菜,咕嘟咕嘟煮一鍋出來。寒冬的夜里,捧著這么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排骨咸香,白菜清甜,米粥綿軟,連空氣中都浮動的是幸福的味道。光是喝粥我都能喝掉兩大碗。
“臘八”過后,就是臘月二十三“敬灶神”,要貼新的灶神像,給灶神上供、點灶燈、燒紙錢等,祈求灶神保佑新的一年闔家平安;
臘月二十四要“打揚塵”,就是搞大掃除,屋前屋后的水溝、平時不會注意到的旮旯角落以及全家人的衣服床單被罩等等,都要進(jìn)行徹底的清洗打掃。
此外,還要“壘墳”,就是去給過世的祖宗親人的墳塋除草添土,因為祖宗的墳塋越高大就預(yù)示著后代的生活越興旺。而“壘墳”這件事,必須在“大寒”節(jié)氣過后,且不能晚于大年三十中午十二點“迎新年”。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在皇歷上,“交大寒”不是指某一天,而是有一個具體的時辰?!敖淮蠛敝笆遣荒軇油恋?,必須等到那個時辰過后,才能去“壘墳”。
我記得,有一年“交大寒”特別晚,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十點過。于是,爸爸和叔伯們那天一到時辰就立即上山“壘墳”,趕在中午十二點前又匆匆忙忙回家放鞭炮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自然就是包餃子守歲啦!在我小的時候,還沒有成品餃子皮售賣,只能自己和面搟皮。和面搟面皮是個體力活,都是爸爸來做;媽媽則負(fù)責(zé)切菜剁肉調(diào)餡兒。等爸爸搟好面皮了,我們就幫著媽媽包餃子。
后來,街上能買到做好的餃子皮了,我們就在媽媽的口授指導(dǎo)下切菜剁肉調(diào)餡兒包餃子?;旧?,等餃子包好,一個下午也就過去了。
大年三十的晚飯肯定是煮餃子。我們家吃的是湯餃子,餃子和湯盛一起,在碗里加鹽、醋、辣椒油之類的調(diào)料,而不是像別處那樣餃子蘸調(diào)料。
吃完餃子,還要迎灶神。對,和別的地方大年初四接灶神不同,我們這邊是大年三十晚上接灶神。接灶神需要在廚房灶臺上點一對紅蠟、一柱香,燒一些黃表紙,然后在大門前的空地上需要再點一對蠟、一柱香,燒黃表紙。
之后,就是午夜時分燃放鞭炮迎新年啦!
過年期間也有不少習(xí)俗要遵守。比如,大年初一的早上不能睡懶覺,為給新的一年一個良好的開始,媽媽會早早就叫醒我們起床,吃了餃子后,先給長輩拜年,然后會去附近的寺廟禮拜、祈福。
而且,大年初一這一天不可以呆在家里,睡覺更是不允許,也不可以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大小孩子們都要跑出去玩,跑得越遠(yuǎn)越好。
到了大年初二,大家才會開始去各處的親戚家拜年。小時候我和妹妹基本上都是去外婆家,一呆呆好幾天。
正月初七是“人日”,為什么初七是“人日”呢?小時候,我就這個問題問過爺爺。爺爺說,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四,每天都有一種動物過年,初七這天正好處在中間,就是“人過年”。
這些動物過年的順序有個順口溜:“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九龍十虎,十一貓兒十二鼠,十三臭蟲十四跳蚤?!敝劣跒槭裁词沁@樣的順序和對應(yīng)關(guān)系,爺爺告訴我,傳說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在第七天以泥土仿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所以第七天是人類的生日,而那些先于人類被創(chuàng)造的動物則依次在人類之前過生日。
為什么不最先造人呢?外公說,因為先造出了人類,人類沒有伙伴和食物啊,在這個世界上就太孤單了。女媧娘娘心疼她的子民,所以先創(chuàng)造了各類動物。
況且,把“人”放在動物后面,也是希望人類能夠尊重其他生物,不要妄自尊大。年幼的我并不懂得“妄自尊大”這個詞語的含義,但卻記住了外公的話。將人排在動物后面一定有女媧娘娘的道理。
既然是“人”的生日,在傳統(tǒng)習(xí)俗里,正月初七就是個比較正式的日子,一般這天家族里會聚餐。而且,要出門的人不能選這一天離開家,因為“七不出門八不歸”,就是說“出門要避開初七,回家要避開初八”。
在我們家,每年這一天,都是合家大團(tuán)圓的日子。爸爸一共三兄弟,都各自成家了。爺爺過世后,奶奶就跟小叔住,幫他照顧女兒。每年這一天,我們這一大家子都會聚到一起吃一桌團(tuán)圓飯,或是在小叔家,或是在二叔家,或是在我們家。
過了正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就漸漸淡下來了。人們也紛紛開始了新的一年,上班的上學(xué)的,都開始返程。
到了正月十四,有的地方是“過小年”,而在我的家鄉(xiāng)則會“送年”,大概形式也是放鞭炮吃大餐,熱熱鬧鬧過一天。
第二天就是“元宵”。過完這一天,孩子們也該開學(xué)啦!年就徹底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