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帳下猶歌舞!
據(jù)《中國文學(xué)史》記載,高適這首詩作于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唐朝宗室、名將信安王李祎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經(jīng)略邊事,初有戰(zhàn)功。但二十四年,張守珪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假托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zhàn)敗,感慨很深,因?qū)懘似??!?/span>歌行”即府舊題。全詩如下:
(序)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fēng)雨。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 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第一段就是前八句寫出師。詩的開始兩句“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span> “漢家”漢朝,而唐人詩中經(jīng)常借漢說唐?!盁焿m”借代修辭手法,代指戰(zhàn)爭。便指明了戰(zhàn)爭的方位和性質(zhì),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fā)。接著寫道:“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橫行”即任意馳走,無所阻擋?!胺浅Yn顏色”這里的意思就是超過平常的厚賜禮遇。這里看似詩人在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是在譏諷唐王朝??梢哉f,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這如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所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nèi)陸,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
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旆逶迤碣石間。”“摐”即撞擊。“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伐”即敲擊。“榆關(guān)”這里指山海關(guān)。它是通往東北的要隘。“旌旆”中的“旌”是竿頭飾羽的旗。而“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這里都是泛指各種旗幟。“逶迤”即蜿蜒曲折。“碣石”即山名。詩人描寫了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氣勢和場面,也就可以想見將軍臨戰(zhàn)前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唐朝“摐金伐鼓下榆關(guān)”,而匈奴卻“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了。“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坝饡奔淳o急文書?!板!本褪侵复笊衬!皢斡凇奔葱倥最I(lǐng)稱號,也泛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獵火”就是打獵時點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guī)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xí)。其中,一個“飛”字表明了軍情危急。這一段就寫了辭家去國,再到榆關(guān)、碣石,以及瀚海、狼山。可以說,寫出了出征的歷程,以及所見景象。
第二段寫戰(zhàn)斗危急而失利。詩人寫道:“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fēng)雨?!薄?/span>極”即到什么盡頭?!皯{陵”即仗勢侵凌?!半s風(fēng)雨”這里喻指敵騎進攻如狂風(fēng)挾雨而至。這兩句展現(xiàn)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梢哉f,胡騎的迅急剽悍,卷地而來,而漢軍奮力迎敵,不辨死生。詩人寫出了戰(zhàn)斗慘烈與將士們的英勇頑強??墒牵谌绱藸顟B(tài)下,詩人卻說:“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戰(zhàn)士前線拼斗,陣前半數(shù)死去半生還,而將軍們人卻在營帳中尋歡作樂。這里,詩人把“半死生”與“猶歌舞”進行對比,更加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戰(zhàn)爭必敗的原因。
所以緊接著寫道:“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span>“腓”指枯萎?!岸繁 奔醋鲬?zhàn)的士兵越打越少了。也就是說,當時時值深秋時候,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落日映照孤城,作戰(zhàn)的士兵越斗越稀少。這里,詩人承上而來,寫了力竭兵稀,重圍難解。通過“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營造了邊塞陰慘氛圍,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于是,詩人說:“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guān)山未解圍?!?/span>“身當恩遇”指主將受朝廷的恩寵厚遇。也就是說,那些身受皇家深恩的將軍們,時常輕視敵人,到而今邊塞之地尚未破除匈奴圍困??梢哉f,這里主要自責(zé)了漢將“橫行”而輕視敵人,造成了戰(zhàn)爭的失敗。
第三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zé)。詩人寫道:“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玉箸”這里喻思婦的眼淚?!八E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帶?!岸取奔丛竭^相隔的路程,回歸?!叭龝r”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陣云”即戰(zhàn)場上象征殺氣的云?!八拦?jié)”指為國捐軀?!肮?jié)”氣節(jié)?!袄顚④姟敝笣h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士兵們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而不辭辛勞,在家的思婦望著丈夫遠去方向而啼哭。首先就寫了征夫離家人體征婦的痛苦。那城南少婦,日夜悲愁,肝腸寸斷。但是邊境飄渺遙遠,怎可輕易奔赴?而遙遠的邊塞,蒼茫一片,更是人煙稀少,也可以說,只有相去萬里,甚至永無再見的時候。更何況白天所見,卻是“殺氣三時作陣云”,而晚上所聞,也是“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中,生死難卜。詩人卻通過征服與思婦的離別之苦,從另一角度譴責(zé)了唐王朝的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罪責(zé)。
最后寫道:“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這里寫戰(zhàn)斗的結(jié)束,也以此結(jié)束全詩。
詩人首先寫道:“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也就是說,士兵們最終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zhàn),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在戰(zhàn)場上,士兵們是多么的質(zhì)樸、善良,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我們從詩人的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悲憫之情,而“豈顧勛”反襯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唐將們。
于是,詩人情不自禁寫道:“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詩人寫了士兵們在沙場戰(zhàn)斗拼殺多慘烈,死得也是多么的痛苦,不由得想起了飛將軍李廣。李廣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詩人借此與唐代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梢哉f,這樣寫,不但深化了主題,而且是個的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氣氛悲壯,指責(zé)明確
全詩以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zhàn)役的全過程。比如,“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fēng)雨”,“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等,就暗示和渲染悲劇的場面,以凄涼的慘狀,揭露好大喜功的將軍們的罪責(zé)。
其次,對比鮮明,諷刺強烈
從貫串全篇的描寫來看,士兵“白刃血紛紛”而“半死生”卻“豈顧勛”與漢將(唐將)的“美人帳下”還“歌舞”不停地縱情聲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結(jié)尾提出李廣,則又是古今對比。在對比中,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從而大大加強了詩歌的諷刺力量。
再次,主題深刻,意蘊豐富
我們從主題看,詩歌主要譴責(zé)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lǐng)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zhàn)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zhàn)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特別是對體貼士兵而驕橫的將軍諷刺和憤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