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熹《觀書有感》
一、詩詞朗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二、作者概況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也是儒學的轉折點。
三、重點注釋
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鑒:鏡。古人以銅為鏡。共:一起,一同。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的走。渠:代詞,即“它”他(古代“渠”作代詞,即有“他”或者“它”之意,比如,渠是何人?),這里指方塘。那得:怎么會?!澳恰蓖ā澳摹保馑际恰霸趺础钡囊馑?。如許:如此之意。清如許:如此清澈?;钏毫鲃拥乃?。
四、作品導讀
朱熹的《觀書有感》是一首借景喻理的詩詞。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全詩如下:
詩詞首先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這句的意思是說,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詩人通過“鑒”來突出了“方塘”中水的清澈。這里,詩人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水之清澈光亮。接著詩人寫道:“天光云影共徘徊。”這句是說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映在如同鏡子的方塘中,還在一起移動。這一句也是寫“方塘”中水的清澈,詩人通過倒映天上的“天光云影云”的影子來寫,從另一角度來表現(xiàn)了水之清澈。如果不能映照“天光云影”也就說明了“半畝方塘”哪能如“一鑒開”,水就不是清澈如鏡了。
接著詩人寫道:“問渠哪得清如許?”意思是說,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詩人用一個設問,不但強調了“方塘”之水清澈,而且引出“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結論。這句的意思是說,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其中“清”字,不但回應了上兩句的內容,也起到強調的作用。詩詞是有所感而發(fā)的。朱熹也會如此感發(fā),從詩詞的后面兩句,朱熹也就借此表現(xiàn)出詩詞的理趣之美——讀書治學,要不斷學習,知識要時時更新,要不斷吸收,頭腦中才會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樣清新、透明。
在藝術上,首先,寓意深刻,想象豐富。其次,象征的手法的運用,意蘊深厚。再次,比喻手法的運用,將抽象的形象化。
五、閱讀延伸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六、名家詩詞及名句選讀
春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渡湘江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