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看了這幾句,很多人一定以為這是一首閨閣詩。大意是:昨晚的洞房之夜紅燭通明,今早起來要拜見公婆,行禮奉茶。梳洗打扮收拾妥帖又問夫君,眉毛畫得可合時宜,衣裳穿得可還得體?寥寥幾語,把一個新婚妻子羞澀、緊張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但是詩的名字是《近試上張水部》,譯成白話就是:臨近科考寫給張水部。張水部就是中唐著名詩人張籍,水部是他的官名。這樣看,它就不應該是閨閣詩了。
詩的作者叫朱慶馀,一個進京趕考的南方青年。雖然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但是臨近考試,心里還是有些忐忑。
在唐朝,科考是不封名的,就是說考官批閱卷子是能看到考生名字的。所以大考之年,流行這樣一種做法,就是考試前,考生們會把自己的作品呈給一些在當時社會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以此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為自己造勢,以引起主考大人的關注,這還有個名叫行卷。朱慶馀也想這么做,于是,他把自己的二十多篇文章連同這首詩,一并奉給張籍。
“蘇州司業(yè)詩情老,樂府皆言妙如神”這是王安石對張籍創(chuàng)作成就的評價。他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可見其詩詞造詣。我們熟悉的“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都是他的佳作。所以朱慶馀就選了這個詩品、人品俱佳的張水部。
說到這,這首詩隱含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朱慶馀把自己比作新娘子,把張籍比作丈夫,那主考官自然就是公婆了。“張大人您看我這文章,能不能得到主考大人的認可”?詩是真好,含蓄形象,妙趣橫生。
看了朱慶馀的文章和詩,張籍回了這首:
《酬朱慶馀》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抵萬金。
字面意思是,一個精心修飾,如清水芙蓉般的越州女孩,在澄澈的湖面上采菱,她知道自己嬌艷可人,但還不是特別自信。其實,那些穿著精美綢緞的姑娘,并不讓人看好,你清歌一曲便抵得上萬兩黃金。
他把朱慶玉馀比成美麗的越家女,把齊紈喻作平庸的人和作品。告訴朱慶馀:”你文章好,人品好,我很欣賞你,你會榜上有名的”。同樣用了比興手法,貼切自然,含蓄蘊藉。
唱得巧,和得妙,異曲同工,珠聯(lián)璧合。
雖然和這個朱慶馀僅一面之交,但愛才惜才的張籍還是不遺余力的宣傳、推薦了他,使他短時間內(nèi)聲名鵲起。果然,這一年,越州才子朱慶馀金榜題名。
當年,同樣是赴京科考的張籍,用了同樣的方法,得到了大文豪韓愈的鼎力相助,成就了張籍的仕途人生。
一曲唱和詩,唱出了中華詩詞的含蓄美,和出了中華民族的人情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