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整理:荷風(fēng)溪雨
010●江南可采蓮樂府詩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注釋】田田:蓮葉茂盛的樣子。
【今譯】江南的水鄉(xiāng)盛開著荷花,荷葉茂盛,正是采蓮的時節(jié)。駕著小船兒在水中穿行,看到魚兒在蓮葉間嬉戲。一會兒游到蓮葉的東面,一會兒游到蓮葉的西面,一會兒游到蓮葉的南面,一會兒游到蓮葉的背面。
【解讀】這首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是一首與勞動相結(jié)合的情歌。詩歌采用民間情歌常用的比興、雙關(guān)手法,以“蓮”諧“憐”,象征愛情,以魚兒戲水于蓮葉問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格調(diào)清新健康。詩歌的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東、西、南、北并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游動為依據(jù),顯得活潑、自然、有趣。句式復(fù)沓而略有變化,是《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手法,用在這里,更令人聯(lián)想到采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yīng)的情景。詩中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卻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領(lǐng)略到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
011●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行: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shù)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diào)的自由式歌行體??嚎耍覈糯匾卟酥?;晞(xī):曬干,引申為陽光的照耀;布:動詞,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澤:恩惠;焜(kūn)黃:顏色衰敗的樣子;華(hu?。和盎ā?;衰(cuī):古代讀cuī。衰老,衰敗。
【今譯】園中有碧綠的葵菜,露水將要被早晨的陽光曬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生機。只擔(dān)心瑟瑟的秋天來到,樹葉兒枯黃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樣少年時不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解讀】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fēng)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xué)習(xí)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xùn),催人奮進。
【知識鏈接】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稑犯娂肥撬未痪幍囊徊繕犯娍偧珪话倬?,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chuàng)造的新樂府詩。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fā)展,均有考訂。
012●短歌行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注釋】《短歌行》是樂府舊題。曹操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里所選的是第一首,是其代表作品之一。當(dāng):對著。朝露:早晨的露水。這里用以比喻人生的短暫。去日:過去的日子??喽啵汉薅唷?啵焊械酵纯唷????dāng)以慷:慨而且慷。慨慷:義同“慷慨”。指因不能實現(xiàn)自己理想而內(nèi)心產(chǎn)生不平靜的感情。憂思:憂慮;憂愁的思緒。何以解憂:用什么東西來解除我的憂愁呢?杜康:相傳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這里用作酒的代稱。衿(jīn):同“襟”,古稱衣服的交領(lǐng)。青衿是周代學(xué)子的服裝。悠悠:長。形容思慮連綿不斷。以上兩句出自《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sì)音(嗣音即保持音信)?”即:你那青青的衣領(lǐng)啊,深深縈繞在我的心間。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呢?),用以表示對賢才的思念。君:指所思念的賢才。沉吟:沉思吟味。意謂整日在心頭回旋。呦呦(yōu):鹿鳴聲。蘋:蒿的一種。即青蒿。嫩葉有香氣。瑟、笙:兩種樂器名。以上四句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篇。《鹿鳴》篇原是宴賓客的詩,這里用以表示自己對待賢才的態(tài)度。掇(duō):摘取。謂求賢而不可得。中:中心,內(nèi)心。 “越陌”句:這句說客人遠道來訪。阡、陌:都是田間的道路,南北的叫“阡”,東西的叫“陌”。枉用相存:枉勞存問。枉:屈駕。用:以。存:問候。契(qì)闊:聚散。這里有久別重逢的意思。舊恩:舊日的情誼。以上四句是作者希望久別的朋友遠道歸來。厭:滿足。匝(z?。褐?。以上四句以烏鵲喻賢才,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所依托。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虛心招納賢才,輔佐成王治理天下。哺(bǔ):口中咀嚼著的食物。《韓詩外傳》卷三說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币馑际钦f,周公忙于接待天下賢士,連洗頭、吃飯都沒有時間。以上四句說賢才應(yīng)多多益善,以周公的求賢若渴來表明自己同樣有渴望賢才幫助建功立業(yè)的心思。
【今譯】對著美酒和歌舞,人生能有這么幾次?人生短暫啊就象早上的露珠太陽一曬就逝去,日子一天天過去使人很痛苦。心中波瀾起伏,憂愁的思緒久久不能抹去。拿什么解憂呢?只有這一杯杯美酒。
【解讀】曹操的這首詩,抒發(fā)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yè)的宏圖大愿。作為一名一心想建功立業(yè)的政治家,每日縈回心頭的就是如何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這種強烈的愿望,在本詩中,或表現(xiàn)于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或表現(xiàn)于對人生理想的渴求;或表現(xiàn)于種思慮而導(dǎo)致的復(fù)雜心緒的剖露;或表現(xiàn)于對歷史人物的思慕……不一而足。曹操《短歌行》全面而深刻地體現(xiàn)了這種繁復(fù)難奈的情感意識。
【相關(guān)故事】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jù)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zhǔn)備渡江消滅孫權(quán)和劉備,進而統(tǒng)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fēng)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shè)樂,款待眾將?!钡搅送砩?,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fēng)。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xiàn)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統(tǒng)一中國同心協(xié)力,日后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文武們都站起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后滿飲三大杯。并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shù)、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接著,他唱曰:“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作者簡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xué)家。二十歲舉孝廉而入仕途,十?dāng)?shù)年間,先后擊敗呂布、袁術(shù)、袁紹等豪強集團,征服烏恒,統(tǒng)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謚號魏武帝。其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軍政領(lǐng)袖,還是一位慷慨的詩人和憂患的哲人,其詩均古題樂府,氣韻沉雄,慷慨悲涼。其文亦清峻通脫。
013●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竟:終結(jié)。螣(téng )蛇:也作“騰蛇”。古書上說的能飛的蛇,傳說為龍的一種,能乘云霧升天。驥(jì):良馬,比喻賢能。櫪(lì):馬槽。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暮年:晚年。已:停止。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長??s,短。養(yǎng)怡( yí ):怡,快樂。保養(yǎng)身心和樂。永年:長壽。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詠志:即表達心志。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guān)系。
【今譯】神龜?shù)膲勖m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diào)養(yǎng)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解讀】《龜雖壽》又稱《神龜雖壽》,是三國時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的最后一章。寫在建安十三年一月,當(dāng)時他已五十四歲了,正是赤壁之戰(zhàn)前夕?!洱旊m壽》是一首極富哲理意味的詠懷詩,詩中表現(xiàn)了曹操樂觀自信,頑強進取的精神,對后人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全詩樸實無華,格調(diào)高遠,慷慨激越,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
【知識鏈接】《步出夏門行》是樂府舊題,又名《隴西行》、《謁石篇》?!?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曹操的《步出夏門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所作的一組詩。這組詩共分五部分,開頭是序曲“艷”,下面是《觀滄?!贰抖隆贰锻敛煌贰洱旊m壽》四章。《艷》描述的是曹操徘徊于北伐、南征兩種意見之間,“至我碣石”時,“心惆悵”平叛東海昌豨的戰(zhàn)事?!队^滄?!肥遣懿俚桥R碣石后,激起“登高必賦”之情,表現(xiàn)了詩人宏偉的氣魄和博大的胸襟?!抖隆?、《土不同》,雖沒有直接描寫行軍與戰(zhàn)爭的場面,“天氣肅清,繁霜霏霏”、“流澌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蘴藾深奧。水竭不流,冰堅可蹈?!背浞址磻?yīng)了行軍的艱苦和戰(zhàn)爭的殘酷?!洱旊m壽》描述的是曹操東征取得艱難勝利后的先悲、后樂,積極樂觀、奮發(fā)進取的英雄豪情。
014●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xiàn)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jīng)過與此。滄海: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何:多么。澹澹( dàn ):水波搖蕩。竦峙(sǒng
【今譯】登上東面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fēng),水中涌起了大大的水花波浪。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燦爛的銀河也好像來自大海里。我覺得慶幸得很,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解讀】《觀滄?!肥遣懿俚拿?,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xiàn)較早的名作之一。
015●贈從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fēng)。風(fēng)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釋】從弟:堂弟。亭亭:高貌。瑟瑟:風(fēng)聲。一何:多么。盛:大,兇猛。罹:遭受。凝寒:嚴寒。
【今譯】高高聳立的山上的松樹,在山谷中吹來的瑟瑟風(fēng)中挺立。風(fēng)刮得是多么強大,松枝是多么的勁挺!冰與霜正下的猛烈急驟,而松柏卻整年長久端正挺立。難道不怕遭受嚴寒嗎?松柏有不懼嚴寒的本性!
【解讀】全詩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松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氣節(jié),詩作融入了對松樹贊頌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興手法象征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
【作者簡介】劉楨(公元186-217),字公干,東漢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知識鏈接】“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間(公元196~220)七位文學(xué)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yǔ)、應(yīng)玚(yáng)、劉楨。同時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將他們相提并論,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三國時期文學(xué)成就的代表。
016●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釋】萁(qí):豆秸。釜(fǔ):鍋。燃:燃燒。煎:煎熬。本:原本。
【今譯】煮豆子時用豆秸做燃料,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么你那么急迫的煎熬我呢?”
【作者簡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著名詩人。少年時就很有才華,得到曹操的喜愛,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來郁郁而死。他的詩語言精練,詞采優(yōu)美,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
【相關(guān)故事】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當(dāng)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dān)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據(jù)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記載: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nèi)作了一首詩,當(dāng)場念出來。
【知識鏈接】這四句詩是后人縮編的,原詩為:
017●歸園田居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草木長(cháng):草木茂盛。南山:江西廬山。晨興:早上起床。沾:沾濕。
【今譯】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濕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作者簡介】陶淵明(約365-427),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贈謚號靖節(jié)先生,潯陽人(一說宜豐人)。東晉著名文學(xué)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他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熔情、景、理于一爐,是本詩的一個特點。前六句主要是敘事,敘事中有情有景,也含有哲理。這六句,句句敘事,又句句有景;二、三兩句寫作者為護苗而急于除草的心情,“帶月荷鋤歸”則包含著作者對一天勞動收獲的喜悅和有月伴歸的美的感受。要使苗長得好,就要除去妨礙其生長的野草,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也包含著社會哲理。末兩句以抒情表露情感,則是把前六句的描寫都總結(jié)在其中。作者從前六句所表現(xiàn)的事、情、景、理中,得出了從事勞動的樂趣,下定了“但使愿無違”的決心,自然而符合情理。
【知識鏈接】《歸園田居》共五首,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nóng)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cè)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其余四首分別為:
018●飲酒(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結(jié)廬:構(gòu)筑屋子。人境:人類居住的地方。君:陶淵明自謂。爾:如此、這樣。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jié)伴。悠然: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人境:人居住的地方。日夕:傍晚。相與:相伴。
【今譯】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繁華的人世間,可是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遠離塵俗自然不覺得世俗煩躁;東墻下采擷清菊,不覺秀美的廬山出現(xiàn)在眼前;傍晚時分的山色更加美好,結(jié)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此時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人生的意義,我卻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解讀】這是一首倍受贊譽的田園詩,這一時期的隱逸大詩人陶淵明,可稱是把酒與詩聯(lián)系起來的第一人,他不但以酒大量入詩,以至于幾乎篇篇有酒,又把飲酒所得的境界用詩歌熨貼地表達出來。此詩通過結(jié)廬人境、心遠地偏、采菊見山、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的敘寫,反映了詩人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樂趣,悠然自得的心境。
【知識鏈接】陶淵明認識到,人生在世像閃電一樣,稍縱即逝,就應(yīng)該坦蕩從容,無憂無慮地度過。他好飲酒,醉酒之后反而詩興大發(fā),胡亂扯出一張紙,書寫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潤色。寫好的詩稿越積越厚,讓老朋友幫忙整理抄錄。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二十首》序言是: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fù)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p>
019●雜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fēng)轉(zhuǎn),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dāng)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
【注釋】蒂(dì帝):蒂的異體字,瓜當(dāng)、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陌:東西的路,這里泛指路。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jīng)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落地:剛生下來。斗:酒器。比鄰:近鄰。盛年:壯年?!〖皶r:趁盛年之時。
【今譯】人生在世即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好比是大路上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塵土,隨風(fēng)飄散,變化無常,每一個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yīng)該成為兄弟,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血緣之情呢。當(dāng)我們能夠快樂的時候就盡地享受快樂吧,有好酒就邀請鄰居一起痛飲。年輕的日子不會再一次到來,每一天也只有一個早晨。我們應(yīng)當(dāng)趁著大好時光勉勵自己,時光一去不復(fù)返,不會在那兒等著我們。
【解讀】陶淵明《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本詩作于晉安帝義熙十年(414),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有八年??部赖慕?jīng)歷造就了陶淵明對待世俗和人生與眾不同的態(tài)度,因此,這首詩起筆就以人生命運之不可把握發(fā)出慨嘆:“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fēng)轉(zhuǎn),此已非常身。”讀來使人感到傷感,令人心痛。然而,詩人陶淵明又不同于那些尋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執(zhí)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溫暖的朋友之愛,崇尚快樂,勸解人們“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dāng)作樂,斗酒聚比鄰”。尤其令后人感嘆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結(jié)束之時,以經(jīng)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時不我待,人當(dāng)少時及時勉勵自己,著實使人為之感奮。全詩如朋友觸膝長談,樸實無華,豐富的人生哲理卻深深地蘊含于其中,催人奮發(fā),令人省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