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出自唐代
虞世南的《
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詠物,
寓理譯文及注釋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fā)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并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注釋
垂緌(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清露:純凈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響:指連續(xù)不斷的蟬鳴聲。
疏:開闊、稀疏。
藉:憑借。
參考資料:
1、宋]歐陽修,[宋]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2003年7月
2、王兆鵬,郭紅欣主編,唐宋詩詞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第4頁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征,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
創(chuàng)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
李淵后,
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于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
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參考資料:
1、[宋]歐陽修,[宋]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2003年7月
虞世南永興縣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漢族,余姚(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jiān)、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痹性娢募?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國時期,張壽鏞輯成 《虞秘監(jiān)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 35篇詩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