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1931年曾寫過一首題為《答客誚》的詩:“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p> 據魯迅的友人許壽裳說:“這大概是因為他的愛子海嬰活潑會鬧,客人指為溺愛而作。”魯迅中年得子,對孩子的愛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客人卻以為魯迅溺愛海嬰,因此有所微言。友人的譏誚,有的是出于善意,當然也有借題發(fā)揮加以攻擊的。魯迅這首詩就是回答這些客人的。他在詩中引用了兩個典故,一是出自《戰(zhàn)國策》,《觸詟說趙太后》記述觸詟把自己的小兒子托給趙太后,要趙給他一個王宮衛(wèi)士的職位。趙太后說“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魯迅用這個典故,意思是說:“愛憐孩子,怎么能說就不是大丈夫了呢?”第二個典故出自《左傳》,興風狂嘯者指大老虎,小於菟指小老虎。虎乃獸中之王,以兇猛著稱,但仍常常眷戀地回頭看小老虎。魯迅不僅回答了某些人的譏笑,并且闡明了“無情未必真豪杰”的哲理。魯迅對孩子既慈又嚴,他對孩子注重自立教育,要求孩子自己到社會上去奮斗。他臨終前還寫道:“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去做空頭的文學家或美術家。”
魯迅在一封信中也寫到虎:“走‘人生’的長途,最易遇到的有兩大難關。其一是‘歧路’,倘是墨翟先生,相傳是慟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歧路頭坐下,歇一會,或者睡一覺,于是選一條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如果遇見老虎,我就爬上樹去,等它餓得走去了再下來,倘它竟不走,我就自己餓死在樹上,而且先用帶子縛住,連死尸也決不給它吃。但倘若沒有樹呢?那么,沒有法子,只好請它吃了,但也不妨也咬它一口。其二便是‘窮途’了,聽說阮籍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卻也像在歧路上的辦法一樣,還是跨進去,在刺叢里姑且走走。但我也并未遇到全是荊棘毫無可走的地方過,不知道是否世上本無所謂窮途,還是我幸而沒有遇著。”多么銳利透辟,暢快淋漓呀! 魯迅與許廣平和兒子海嬰一家
魯迅與馮雪峰及家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