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和(743~774),字子同,道號玄貞子,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博學能文,曾經(jīng)進士及第。其父張游一生在家閑居,他“清真好道”,精通莊列道家思想。張志和從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后張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國從鼎盛跌落中衰的轉變期,“安史之亂”對他的思想和處世立身產(chǎn)生消極影響。張志和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養(yǎng)神氣,已有臥在雪地上不怕冷,進入水中不沾濕的功夫。唐肅宗年間,張志和離開了養(yǎng)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學”,取得國子學士資格。不久一舉明經(jīng)擢第,此年僅16歲。一個弱冠少年就能向肅宗皇帝獻策,可謂少年得志,因張志和才華出眾,受肅宗李亨賞識,特加獎掖,任命為待詔翰林,授予左金吾錄事參軍,肅宗同時還賜名“志和”與他,自此志和即為其名。正當他少年春風,榮寵之際,卻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貶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為尉官。雖然被貶時間不長,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長安,但卻在他心靈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場,泯滅仕念。于是趁家親亡故之機,以奔喪為由請求辭官返回金華。其兄鶴齡,擔心弟弟浪跡湖海,遁世不還,寫了一首《漁父歌》召其歸來,張志和聽從兄長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簡樸,不修邊幅。常去水濱河溪效法姜太公無餌垂魚。如此逍遙隱居生活10年。唐大歷9年秋冬,顏真卿偕同門生、弟侄、賓客前來平望驛游覽,大家飲酒作詞,暢酣淋漓,張志和酒酣耳熱,忘乎所以,飄然若仙,他乘興要為眾人表演水上游戲,不幸溺水而亡。顏真卿為其撰寫碑銘。
卷三百零八
卷308_1【太寥歌】張志和
化元靈哉,碧虛清哉,紅霞明哉。
冥哉茫哉, 惟化之工無疆哉。
卷308_2【空洞歌】張志和
無自而然,自然之元;無造而化,造化之端。
廓然愨然,其形團圞。反爾之視,絕爾之思,可以觀。
卷308_3【漁父歌】五首·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乾,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卷308_4【上巳日憶江南禊事】張志和
黃河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游。
為憶淥江春水色,更隨宵夢向吳洲。
卷308_5【漁父】張志和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重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云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fā)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