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自然,江南,春水,揚州
【名句】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出處】
宋·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其一)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譯注】
柳葉與鳴叫的蟬顯出暗綠的顏色,落日的紅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紅蓮更加紅艷奪目。望見了池塘中的春水,讓已經(jīng)白頭的我回想起了江南。
?鳴蜩(tiáo):鳴蟬。
?酣:濃透?!傲~”二句:一作“草色浮云漠漠,樹陰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bēi):池塘名,在汴京附近。
【說明】
景祐三年(1036年)王安石隨其父王益來到汴京,曾游西太一宮,當(dāng)時是十六歲的青年,滿懷壯志豪情。次年,其父任江寧府(今江蘇南京)通判,他也跟到江寧。王安石十八歲時,王益去世,葬于江寧,親屬也就在江寧安了家。嘉祐六年(1061年),王安石任知制誥,其母吳氏死于任所,他又扶柩回江寧居喪。熙寧元年(1068年),王安石奉宋神宗之召入汴京,準備變法,重游西太一宮。此時距初游之時已經(jīng)三十二年了,王安石也已經(jīng)四十八歲,快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齡。在這初游與重游的漫長歲月里,父母雙亡,家庭變故,國事難為,自己在事業(yè)上也還沒有做出什么成績,觸景生情,感觸很深,寫下這兩首詩。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是宋代文學(xué)家王安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宮時即興吟成,題寫在墻上。兩首詩都蘊含了落葉歸根之意,亦兼有韶華易逝的慨嘆和日暮鄉(xiāng)關(guān)的愁緒。第一首詩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聯(lián)想起江南故鄉(xiāng)的風(fēng)光,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寫得情景交融,渾然天成。更多有關(guān)江南的古詩詞名句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www.xigutang.com)
【賞析】
首二句“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寫眼前景物,為夏天景物。這兩句純以名詞組合而成,形成一幅色彩對比鮮明而又有聲有色的畫面?!熬G暗”之“暗”,極寫柳葉之密,柳色之濃;這正是夏季柳葉的特點。在如此茂密枝葉間的“鳴蜩”,便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了。作者這樣安排,將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渾然一體,為畫面增添了情趣。下句“紅酣”極寫落日下的荷花之紅。“酣”在這里是“濃、盛”之意,卻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醉酒之意,由此想象到荷花就像一位醉酒的美人,臉上泛起紅暈,十分嬌美。如此“紅酣”的荷花,正是由于夕陽的余暉所致,正所謂“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中的“柳葉”、“鳴蜩”、“荷花”都是夏日常見的意象,作者將其巧妙地排序,便成一幅色彩濃麗的畫圖。既然有了荷花,就聯(lián)想到池塘,而這池塘并不是普通的,而是家鄉(xiāng)江南的。
江南揚州多湖泊,有三十六陂之地。“三十六陂春水”,眼下是夏季,但眼前的陂水卻像江南春水那樣明凈,作者便想到記憶中的江南春水。不僅如此,首二句所寫的那綠柳、鳴蜩、荷花都像極了江南的種種,那是作者再熟悉不過的景物,然而,它們卻不屬于江南。于是,作者感嘆“白頭想見江南”。末句含蓄地表現(xiàn)了撫今追昔、思念親人的情感。
蔡絳《西清詩話》說:“元祐間,東坡奉祠西太一宮,見公(荊公)久作,注目久之,曰:‘此老野狐精也?!齑纹漤崱!?/p>
陳衍在《宋詩精華錄》卷二收錄這兩首詩,并評曰:“絕代消魂,荊公當(dāng)以此二首壓卷?!?/p>
?。ㄘ?zé)任編輯:夏素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