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愛國憂民,信念
【名句】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出處】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譯注】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
【說明】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jié)贛江途經(jīng)造口時所作的詞。此詞寫作者登郁孤臺(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qū)西北部賀蘭山頂)遠望,“借水怨山”,抒發(fā)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fā)家國淪亡之創(chuàng)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茍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蘊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賞析】
辛棄疾一生的理想就是北伐抗金、收復中原。他有將相之才而無從施展,在政治生涯中屢屢受挫,但這并不能阻止他的愛國報國之心。這首《菩薩蠻》,一波三折,極盡回環(huán)宛曲之美;以比興手法,極寫深沉愛國情思,為辛詞之瑰寶。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作者把眼前清江的流水,和四十年前人民在離亂中流下的眼淚聯(lián)系在一起,感慨很深,悲憤交集?!拔鞅蓖L安,可憐無數(shù)山”兩句,以抒發(fā)對中原淪陷區(qū)的深切懷念?!伴L安”指汴京,詞人獨立造口遙望汴京,期望能望見中原,可怎奈中間有無數(shù)青山重重遮攔。上句境界開闊,而下句轉為狹隘閉塞,暗暗流露出作者徒有一腔報國熱情卻受到重重阻礙,不得施展的悲哀。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xù)抒發(fā)對中原故土的懷念?!扒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兩句寫眼前實景,也可能有所寄托。滾滾的江水,奔騰向前,豈是重巒疊嶂可以阻斷的?很明顯“畢竟”一詞,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周濟云:“借水怨山”可謂中肯之評?!扒褰庇鳌靶腥藴I”;則“東流去”之江水當喻祖國,是正義所向;“無數(shù)青山”當喻指敵人或投降派。作者在這里借眼前景物,暗喻抗金的正義事業(yè),必然會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勝利,表達了對恢復中原充滿了必勝的信念。更多有關愛國憂民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www.xigutang.com)
但是,作者并沒有沉醉于未來的幻想之中,現(xiàn)實的政治形勢并不樂觀,詞人的心情并不輕松。“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他在江邊徘徊,心中充滿愁苦,苦于收復之艱難,可正在此時,從山的深處,傳來了鷓鴣鳥的哀鳴。鷓鴣聲聲,好像呼喚詞人不要忘記北伐的抱負,同時又勾起了他壯志未酬的憤慨,透露出作者想收復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責任編輯:夏素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