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逸詩”閱讀方法點撥
蔣如先
隱逸詩也稱“歸隱詩”,它一般是指詩人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與對美好田園生活向往的詩歌。要解讀好這類詩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知人論世,了解詩人寫作背景。《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欣賞古代的作品,更需要了解古人,因為人是不能離開時代而生活的,這就還需要了解他們的時代。因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世而作”,一切詩歌都是為了表達詩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特定心境的,這種心境是多種多樣的,諸如降官貶職、失子喪妻、國破民亡、改革失敗、小人當?shù)?、善諫被拒、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等情況,都可以促使詩人寫出歸隱主題的詩歌。如陶淵明的《飲酒》一詩: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歌作于陶淵明歸隱之初。陶淵明是東晉名將陶侃的后代,但到了他這一代,家族已經(jīng)衰落了。他雖然也斷斷續(xù)續(xù)做了一陣官,但是無奈靠山不硬,脾氣卻分外高傲,玩不來官場中鉆營取巧的一套,只好回家鄉(xiāng)當隱士去了。我們只有了解這些才能順利地解讀《飲酒》這首詩。
察言觀色,關(guān)注詩歌細節(jié)刻畫。因為詩歌所描寫的人物都是特定的人物,其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都有一定的表現(xiàn)與特征,可以透露人物的形象,所以,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一切,才能準確地揣摩出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或詩歌重點刻畫的人物的形象特點。但古典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形象豐滿、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tài)、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jié)等等,將這些方面寫深刻,再輔之以簡練的筆法來刻畫,就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詩歌《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綜觀全詩,“鳥高飛”,唯留詩人“獨”坐敬亭山,這里從他的神態(tài)與心理揣摩出其孤僻的特點。那“孤云”也許就是詩人自己吧,雖然孤獨但樂得清閑,又體現(xiàn)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與敬亭山,但依舊相看不厭,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閑適孤傲。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歸隱自然、孤僻高傲的詩人的形象。
源自《語文報·高二年級蘇教版》第794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