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基礎教育的這個圈子里,誰最累?
大家的回答一定是,學生最累。無數(shù)事實可以佐證這個結論。再問,學生之外,誰最累?答曰:老師。相信大家也沒有異議。學生的負擔是教師加給他們的。同時作為教育的實施者,以及學生命運的共同體,教師也與學生一樣不堪負重。
再問這個問題,學生和老師之外,誰最累?接下來被關注的應該是學校的校長與其管理團隊了。
我們似乎可以把壓力傳導的過程進行梳理:局長與政府管理者,他們自上而下,把壓力轉導給校長;校長進而把壓力轉化為責任,追加在教師身上,要每一個老師完成一定的指標——分數(shù)多少,考出多少學生等;教師在把這份沉重的壓力轉嫁給學生,剝奪學生自主的時間,完全投入到教師安排的學習活動中來。
我們看出中國基礎教育的什么特點來了?辦學、教學、學習,在三個層面的教育行為活動中,行為主體都是缺乏自主性的。他們被外力綁架,要服從于外在的干預,而且這個外在的干預者主觀上都是良好的。中國教育的文化,基本延續(xù)了管理上的層級建構——從學生、教師,到校長、局長,這些教育中的角色,每一個人的意識里,都貫穿著服從意識。
學生聽從老師的,老師聽校長的,校長聽局長的,自然這個服從的鏈條可以繼續(xù)延長下去,最終要抵達國家教育管理層級。如此問題就出來了:作為一國教育的主管部門,其領導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影響一直貫徹到每一間學校,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生?
做到這一點難吧?我們稍微想一想,就知道這不現(xiàn)實??墒?,按照這個教育管理的邏輯,就在于最正確的思維,以及最好的教育抉擇,一定是來自上面的。下一層級,只要聽從安排即可。
等、靠、要,這是中國教育管理上的通病。尤其在教育管理的上級層面預設好統(tǒng)一政策,要布置統(tǒng)一行動時,下級單位以及學校都在等待追加教育改革的條件。
教育中的被動性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上,也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上,更體現(xiàn)在學校的辦學上。我們太習慣于別人替你動腦筋,想辦法。
統(tǒng)一化的管理,塑造出來的學校是一個模樣的,規(guī)定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是模式化的,培養(yǎng)的學生也是千人一面的。我們是不是明白,我國的基礎教育缺什么了吧?對,缺乏主體行為者,他們的獨立思想,個性化抉擇,以及主動性作為。
學習是學生的事,教學是教師的事,辦學是校長的事。本來最該當事人辦的事,非要剝奪他的主動權,你要替他做事。其管理上的無效是自然形成的。
問題出來了——學校之外,這么多層級的教育管理部門,以及管理者,需代政府行政,我們做什么?
一句話,做你該做的。你的管理不越位,也可以讓校長、教師和學生做他該做的。
——教育管理要歸于本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