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標、新教材的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出現了許多新的成果,語文教學改革也進行得有聲有色,改革的范圍涉及到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從課程設置,到教材教法,都有人探討,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做法。其中“減負增效”成了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最引人關注的問題。那么,如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真正做到 “減負增效”呢?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充分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師生合作
一個成熟的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乃至獨特的風格。當然,這要建筑在他對教材(教學資源)的完整理解和透徹把握上,建筑在他對課堂教學流程的熟練操作和具體教學技能的巧妙掌握上,建筑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準確估價和學習目標的正確定位上,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修養(yǎng),磨練自身的語文能力專長,發(fā)展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
我們敬佩于漪老師清新雅致的課堂教學語言,驚嘆魏書生化繁為簡的課堂駕馭才能,追隨錢夢龍語文導讀法的課型模式。但這樣就能夠依葫蘆畫瓢,走進課堂上出一節(jié)精美的語文課來嗎?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學理念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課堂教學的重點產生了位移,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那么,廢除了言語霸主的地位,教師還能不能講呢?成了學習主人的學生真能自己來主持語文學習活動嗎?課堂訓練是否有悖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呢?課堂討論探究應該成為語文課的“主導產品”嗎?問題似乎很多,各種討論也故意地不設結論。這讓大多數語文教師感到迷惘。青年教師很忙亂,一會兒跟著這個大師學,一會兒跟著那個名家走。一些勤勤懇懇的中老年教師反而感嘆:上了幾十年的語文課現在倒不會上了。語文教學到底怎么了?
課程也罷,理念也罷,改來改去,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一句話:課怎么上。本人以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有兩個:(一)學生怎么學;(二)教師怎么教。下面結合自己最近網上觀摩的國內名家及許多非名家的課,談點個人的看法,供大家討論批評。
首先,學生怎么學的問題。語文學習的任務其實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怎樣讀書,怎樣寫字,怎樣寫文章,怎樣與人交流。私塾教育的時代,學生是練練毛筆字,讀書背書,學寫文章。不過因為科舉考試的體制,學生學習的內容比較繁難深奧,學習方式又是死記硬背,使得學生了無興趣。那時候學習條件很差,練毛筆字又很辛苦。國文學習是學習的全部,文章寫不好,科舉取不了功名,整個學習也告失敗。因此,大多數人白白辛苦地做了極少數人成功的陪葬。
建國以后,我們有了自己的語文教學大綱,語文學習的內容也隨著政治運動的反復而不斷變化,但學生學習語文的任務有了比較科學的說法:聽、說、讀、寫。語文成為眾多學科門類中的一種——重要的基礎工具課。學語文,既為學科能力發(fā)展服務,又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基礎。由于我們國家課程配置的特點,更因為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語文成為一門大雜燴,學習內容很龐雜,幾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一樣不少,新的社會、時代的內容又不斷糅合進去,不僅有知識信息,還有作家、非作家寫出來的東西,這比起過去學生的學習內容肯定要多得多。呂叔湘先生說花了2000多個課時,“少、慢、差、費”,實在有些冤枉。
但平心而論,對照未來社會的要求,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考慮,我們的語文教學恐怕是有問題:一是字寫不好。這有訓練不足指導不到位的原因。二是不會寫文章怕寫文章,到初中畢業(yè)還有不少人不會寫作文。到了高中畢業(yè),更有1/3的學生達不到高中的基本作文能力要求。三是不愿讀書不會讀書。以前有統(tǒng)計,學生考進大學還沒讀過中國四大名著,有的學生做習題可以,但給他一篇文章他就拎不出要點,更說不出自己的體會感受。從小學到高中,我們的語文課堂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讀書寫字,讓他們自己讀書寫作文了呢?很少。那么多時間干什么去了?老師講,老師分析文章,做習題。
新課程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倡導師生、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探究?!墩Z文課程標準》重新明確了語文學習的五大目標: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這在學習任務上是有所發(fā)展的;另一方面,從學習方式上,也有了更清楚的闡述。比如讀書方法,有精讀,有略讀和瀏覽。課堂讀書,有朗讀,有默讀,有速讀、跳讀等。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首要的是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怎樣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學習活動,而不是我要講什么,我要教給他們什么。具體來說:
第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緊張恐懼心理,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課堂活動。
在學習進程中,要不斷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發(fā)問的興趣和熱情。有時教師要有意為之地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愉悅心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打開教與學良好局面的關鍵。愛是開啟心靈之窗的鑰匙。撒下一片愛心,可以消除學生緊張、拘束的心理,更能促使學生以堅強的意志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老師和藹可親的微笑、善解人意的目光、耐心細致的啟發(fā)誘導以及對學生表現出來的每一點積極因素的鼓勵,都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靶缕鋷?,信其道”,學生喜歡、尊敬某個老師,也就可能喜歡他所教的學科,這樣就更有利于開展豐富多采的教學活動。師生之間真正做到“零距離”,后面的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就再不會有陌生感、距離感。
第二,提供實踐機會 ,激發(fā)主動參與。
新《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這就要求教師要本著"教是為了學"的觀念,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 提供各種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如教師在組織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時,首要任務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愿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主動的姿態(tài)參加到語文實踐中去。其次培養(yǎng)合作習慣。在合作學習中,學習伙伴的理解方式、操作方式成為自己學習的刺激,而自己的理解方式與操作方式也能成為伙伴學習的刺激,那么,在這種合作學習活動中,他們每一個人的學習,都遠比個人單獨學習或是師生一對一的教學更加多樣和深刻,進而使他們領悟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的學習習慣并指導學生學會合作:教育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是獨立讀書、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以后再"合作"。合作學習的范圍不單是課堂上,也包括課內外的一切學習;合作伙伴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教師、家長或其他人;合作的分工可以明確,也可以"共同攻關"……
第三,要讓學生自己認識一堂課的學習目標,自我定位,自我檢查,教師指導督促實施。
目標過多了,會“貪多嚼不爛”。教師要爭取成為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導師,如果把一堂課的整個工作內容規(guī)定為“十”,那么,教師的工作可作這樣的概括:五分設計三分向導,還有兩分是評判。教師要針對各類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學生的學習目標。課前的教學構思,是整個工作的一半,也就是說語文教師的大部分工作內容在課外。一方面,課前教師要精心鉆研語文課程標準,語文高考大綱,理清教材的體系,備出教材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自己細致的工作,了解班級體中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備出符合各類學生情況的具體學習目標。這樣確定下來的教學內容才會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負責安排學生的學習目標,組織各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活動,指揮語文課堂活動的開展,控制學生學習活動的進程。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及時對學生思維、學習予以正確導向,適時調節(jié)課堂氛圍,控制學習活動的節(jié)奏。由此,講授式教學方法應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教師的講解最多只能占一節(jié)課的一半,作為教師講解的是學習目標的有關要求,對問題的思維方法,關鍵的技巧,共同性的疑惑等,引導學生去感悟。
所以,不少有經驗的老師總是讓學生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必須重點解決的一兩個問題,在上課結束前小結完成情況,這比教師布置一大堆任務而完不成效果肯定要好。
第四,要立足語文能力培養(yǎng),在課堂學習細微之處注意積累。
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不一定通過考試反映出來,也往往體現在平時寫字、讀書回答問題和課堂交流的細小環(huán)節(jié)上,也只有在這些細微之處講究起來,才能使大多數學生磨練語感。聽青年教師上課,往往會發(fā)現有些人很粗心,學生讀書讀錯了字,不糾正;上黑板寫錯了字,也沒看出來,回答問題語句不通,或讀白字,沒及時糾正。而成熟的語文教師往往在這些方面很“較勁”,因為他們知道,細微之處不提醒,考試也容易粗心,今后走上社會,又多一批“白字先生”。
很多時候,我們觀摩語文課,是為教師的語文教學藝術魅力所折服,對此,有些人認為這已是落伍的觀點;但也有人執(zhí)著地堅持:教師自身的功底和魅力展示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那么,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究竟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呢?本人認為:
第一,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
有老師說:深文要淺教,淺文要深教。這都離不開老師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陡]娥冤》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的名著,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距離,要讓現在的學生理解封建社會的黑暗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有的老師沒有先從時代背景講析入手,而是從標題“竇娥冤”入手,抓住文中竇娥的冤獄是個人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重點體會其深刻的社會意義,作品塑造了竇娥這個典型,她的屈死,概括了封建社會無數屈死的冤獄;她的悲慘遭遇是人民群眾苦難的集中反映,她的抗爭是人民群眾的斗爭意識和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現。如果教師自己的理解很膚淺,就不可能在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基礎上帶他們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二,設計和創(chuàng)造適宜的教學情境,是引領學生展開想象翅膀飛向自由王國的必要手段。
課堂首先要有民主、自由、寬松、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才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但僅停留在這一步是不夠的,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要向橫向和縱向拓寬,有經驗的老師會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校園文化、多媒體設備等開拓學生的思維廣度,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內容,建立新舊知識聯系;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更善于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引領學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領域飛越。誠如劉勰所說的“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位名師在講授李白的《將進酒》一詩時,并沒有對詩歌作一字一句的疏通,而是借助自己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帶學生走進了郁郁不得志的古代詩人李白的內心世界;在反復的吟詠誦讀之后,又出色地表演了一回喝醉了酒的浪漫詩人李白,醉態(tài)而灑脫的跌步、旋轉,把大家一起帶到了李白、岑勛、元丹丘的宴會,使人不由自主地跟著李白一起吟唱起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甭犨@樣的課,你怎能指責:老師的表演代替了學生的學習?
第三,教師的評價反饋應是啟迪課堂生成的有效手段。
課堂中,教師絕不僅僅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應在恰當評價學生發(fā)言的同時適時點撥,促進課堂學習新的亮點的生成。有些教師的課堂點評語言單調乏味,除了“很好”就是“太好了”,或只作“是”或“否”的判斷。這樣的點評,雖然也有一定的激勵性,但它不可能對課堂氣氛起到興風作浪、推波助瀾的作用。語文課堂的點評應該和其他科目不一樣,體現它獨特的人文精神。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除了一些常用的激勵性語句外,教師更重要的是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給出富有情感和語文味道的點評來,這樣才能用情感這個手段使課堂逐步推向高潮。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逼鋵嵅粏问菍δX力勞動,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情感取向和人生價值無意中造成的影響。語文的課堂如從頭到尾堆砌的只是一些毫無感情的語言,那么,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定論,便永遠遠離了語文。所以,用感性的語言去營造感性的課堂、人文的課堂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
第四,教師個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不妨偶而為之。
在新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誠然不錯,但我們看到不少語文課堂,學生不會做主人,做不像主人,如古代詩文讀了半天沒讀通順,更不用說理解;現代文閱讀總是老一套:提三個問題,開始分組討論,亂嚷嚷的沒有結果,老師叫幾個尖子一答了事。這種課,看著熱鬧,學生開心,老師輕松,但真正學習效果卻大成問題。
我們當然不是說老師都要滿腹經綸,講起課來滔滔不絕,學生只有記筆記聽講的份。但老師腹中無墨水,怎能奢望學生才華橫溢?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有扎實的基本功,較寬的閱讀面,才可能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有些教師先天條件好,就下功夫練朗誦,范讀起來酣暢淋漓,怎不令人傾倒?有些教師潛心鉆研板書藝術,每上完一堂課就有一張精美的板書,總是令學生久久難忘。有些教師對作文頗有心得,經常在當地報刊發(fā)表文章,和學生談起作文之道忘乎所以,他的班上,學生怎會視作文為畏途?當然,教師不能以教代學,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不能代替學生學習,不能因為自己讀得好而不給學生讀的時間,這個度,相信教師會把握的。
總之,要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提高教學課堂效率,必須采用現代教育教學模式,加強師生合作教學,變封閉的單向的單渠道的平面的教學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質疑討論;而教師絕不是旁觀者,愉快而高效的學習旅程來自于教師高超的設計組織,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能不斷引領學生走進豁然開朗的新境界。 當然,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摸索經驗,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fā)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才能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
參考文獻: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編寫說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http://gxpywjy.blog.163.com/ 編輯收藏 】歡迎好友光臨敬請:推薦、轉載、讓更多博友分享!對您的支持深表感謝! 默默無聞的教育教學博客歡迎各 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