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剛剛剖腹產完的新手媽媽,正躺在病床上虛弱又無助。
卻突然在家族群里,看到了自己的喂奶的視頻。
你會是什么感受?
這是最近真實發(fā)生在一位網友身上的故事。
剛生完孩子第一天,剖腹產的她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狼狽不堪。
結果“婆婆不知道什么時候,錄了一段我給孩子喂奶的視頻,還把視頻發(fā)到家庭群里”。
家庭群里人不少,還有很多男性成員。
而視頻的角度,也毫不避諱地暴露了網友的隱私部位。
網友看到后,當下就很氣很想爆發(fā)。
“我那天真的沒有力氣罵她,也沒辦法下床干架,現(xiàn)在每次想起來我就覺得這個事我記一輩子?!?/strong>
對于婆婆來說:
可能是稀罕孫子,想分享喜悅,也沒考慮過這方面的隱私。
但對一個剛成為母親的兒媳來說:
感到的卻是完完全全的冒犯,完全沒有考慮、尊重過她的隱私和感受。
帖子發(fā)出后,也引發(fā)了關于“婆媳關系”的討論。
有太多太多的女性都有過類似的遭遇,卻一直埋藏在心底,很久很久。
而這個故事,再次將已經結痂的傷疤揭開。
“血淋淋”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有人的生活被婆婆無休止地干涉。
有人被當成生孩子、養(yǎng)孩子的工具,尊嚴和自我意識,根本不存在。
有人甚至因為婆媳關系,鬧到要離婚。
想想就覺得辛酸。
經歷過復雜婆媳關系的女性,相信都懂得:
嫁人,不僅是嫁給一個男人,同時也是嫁給了對方的父母。
和公婆相處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這段婚姻的悲喜。
如果相處有度,或者互有幫攜,那么自然皆大歡喜;
相反,如果毫無邊界,相互算計,那么原本和諧的夫妻,也可能被硬生生拆散。
但仔細想想,“惡婆婆”其實只是少數。
很多婆媳矛盾,往深了挖,往往并不是因為婆婆太苛刻,或是婆婆太精明。
那為什么最后都走向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呢?
歸根到底,是“死”在了:
沒有邊界感。
在傳統(tǒng)的家庭關系里,“結了婚都是一家人”似乎是個約定俗成的道理。
于是,什么都摻和在一起:
你家準備買個大件,我要提個意見;
將來孩子要怎么教育,我要提個想法。
結果,導致秩序混亂,各方都在不斷發(fā)酵的情緒里,暗生不滿。
比如,很多當婆婆的,在兒子結婚成家后,不僅沒有自覺退出兒子的生活,反而企圖成為這個新生家庭的主人。
凡是看過真人秀《婆婆和媽媽》的讀者,對陳松伶的婆婆一定印象深刻。
當時,張媽媽去到兒子張鐸家時,為了表示歡迎,說了一句:
“媽,歡迎你來我家做客!”
結果張媽媽立刻就不高興了,馬上回了一句:
“怎么說話呢?應該是歡迎你回家!”
不止如此,在后面的相處中,張媽媽也總是有意無意地忽視“自己的邊界”和“兒媳的地位”。
嘴里反復念叨著“反正是我兒子的地方”,隨意進出兒子的房間。
似乎家里所有的事,都要她來做主。
因為,在她的潛意識里:
兒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兒子是自己人,而兒媳是個外人。
面對婆婆這樣的態(tài)度,每個兒媳當然都會心生不滿。
但礙于丈夫的面子,很多人為了表面的平和,都會一退再退。
就像陳松伶一樣,只能簡單地抱怨幾句:
“隨便吧,她愿意怎么樣就怎么樣,反正她有鑰匙。只要她不要碰我的東西就行了?!?/p>
結果就是:
婆婆越來越霸道,自己心里越來越憋屈。
而導致“婆媳矛盾升級”的另外一個原因,是:
作為有著“丈夫”和“兒子”雙重身份的男人,沒有按照新角色調整自己的言行。
我身邊一位朋友,就遇上了這樣一位老公。
一次她在給孩子喂奶的時候,婆婆在客廳和公公視頻。
當公公提出想看寶寶時,婆婆直接就推門進來,把手機伸了過來。
朋友非常生氣,強調了好幾遍“我在喂奶”,婆婆這才把視頻掛了。
事后,朋友發(fā)信息給老公,希望他能和婆婆溝通一下,結果老公就回了一句:
“這有啥嘛,咱媽也不是故意的”。
朋友越想越委屈,兩三天都對老公不冷不熱的,婆婆也察覺到不對勁,一直在旁邊問怎么了。
結果,你們猜怎么著?
她老公直接把他們的對話記錄拿給婆婆看,婆婆一看馬上炸了。
你看,作為中間人。
不僅沒有積極解決問題,反而出于逃避,將婆媳雙方推上了對決臺。
直接升級了矛盾。
我知道,看到這里,很多人又會說:
“婆媳要分開住”“你可以搬出去”“婆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
可是知易行難。
很多家庭因為經濟、精力等現(xiàn)實原因,共同生活模式已經固定,很難改變或者根本無法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十點君只能勸你:
要有點鋒芒,不要太隨和;
同時,也不要過度犧牲自己。
明確自己在生理、情緒和經濟上的底線,一旦對方越過這條線,就要真誠勇敢地發(fā)出信號。
而不是一味地忍氣吞聲,不僅給自己埋下情緒的禍根,以后更長的日子還要怎么過。
在我們生活中,最經常遇到的現(xiàn)實是:
夫妻太忙,需要老人幫忙帶娃或者搭把手。
在這種情況下,婆媳關系中的三方,都需要做好自我的約束。
兒媳角度,需要先明白一個大前提:
如果是你主動需要婆婆的幫襯,或者任何經濟幫補。
那就要給她們最基本的尊重、感激甚至回報,這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和修養(yǎng)。
在此之上,才是我們說的“鋒芒”。
當對方做出越界的行為時,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尋求丈夫的支持。
而婆婆角度,則需要多重視“邊界感”的存在:
有些婆婆以為自己幫的是兒媳,就對兒媳諸多挑剔,希望兒媳對她們唯命是從。
卻忘了,婆媳之間,本就是兩個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陌生人。
只是因為都愛著同一個人,才會相聚在一起。
婆婆表面上看是在幫兒媳,其實幫的是自己的兒子,是幫他承擔原本屬于他的那份責任。
最后,從老公的角度:
很多時候,婆媳關系的好壞,取決于中間這個男人的態(tài)度和作為。
這一點張鐸的做法,稱得上處理婆媳關系“教科書級別”的范例。
知道陳松伶“不喜歡自己的東西被亂動”,他就會直截了當地對媽媽說:
“在我家,你要遵守我們家的紀律,東西不要亂拿、亂動,要拿什么一定要問過我和松松?!?/p>
他也會體諒妻子忍受的不易,安慰她:
“今天因為我媽,你累了一天吧。”
還時常鼓勵她,可以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就這樣,放在普通人家早就鬧得不可開交的婆媳關系,卻因為張鐸的作為,有了很大的改變和進展。
當然,生活中一定存在改變不了的極品婆婆,或是極品老公。
對于這種極端情況,暫且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
盡量遠離就對了。
十點君只是想陳述一個事實:
婆媳之間必然有矛盾,但這并不代表所有的婆媳都是天敵。
大多數老人是善良又可憐的。
她們一輩子都在為了孩子付出,只是她們的思想沒有跟上時代,用錯了愛的方式。
對于這種真的沒有壞心的老人,不妨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小紅書博主@系統(tǒng) 曾經分享了自己和婆婆一段故事。
婆婆在帶孩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孫女額前的頭發(fā)有點長,擔心擋著眼睛難受,就自作主張給剪短了一點。
后來,在家庭群里的視頻中,她注意到了女兒的變化,可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
但婆婆事后卻發(fā)覺“自己沒有先征求過兒媳的意見,是自己做的不對”。
于是特意發(fā)了微信跟她解釋了一下。
她感慨道,婆婆其實一直很尊重她,帶孩子真的很辛苦,她也很心疼且感恩。
“養(yǎng)娃之路任重道遠,難得我們可以互相體諒?!?/strong>
現(xiàn)在很多影視劇和網絡段子,總喜歡把婆媳放在對立面,制造噱頭。
導致很多人下意識地和婆婆保持距離,也把婆媳關系視為了額外的負擔。
但說到底,經營婚姻,本就不止是經營夫妻關系,也需要經營婆媳關系。
婆媳這一場博弈中,沒有贏家輸家之說。
十點君當然可以在這篇文章里,幫你們罵罵婆婆或者兒媳婦,讓大家看完后心里爽一下。
可然后呢?
日子終究還是要自己過的。
你要么強大到不需要公婆/兒媳的幫襯,那自然就不用忍氣吞聲,內耗自己;
要么就選擇溫柔而堅定地守好邊界,盡量去找到更自洽的相處方式。
不要因為彼此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耿耿于懷許多天,或是直接拿到臺面來對抗。
把自己弄得心情暴躁,渾身戾氣,甚至陷入仇恨的泥潭。
真的很不值得。
能解決的問題,就充分調動自己和身邊的人去解決;
不能解決的,就精神或者物理上完成隔離,把精力拉回到自己身上,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既然有緣成為一家人,彼此都是為了這個家能過得更好。
那就試著,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包容。
如果你是婆婆,那避免以長輩的身份,隨意插手小兩口的生活。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開心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和支持。
如果你是丈夫,那就別當鴕鳥,拎清自己的身份,認領自己的任務。
用心撐起一個家,維護家里的公平和正義,才算真正的好男人。
如果你是兒媳,就別期待婆婆能像親媽一樣疼自己。
如果處得來,那當然很好;
處不來,那就別浪費時間和感情,照顧好自己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各歸各位,牢記邊界,這個家才能越來越融洽。
收獲完美的自己,或是收獲完美的婆媳關系~
你和婆婆/兒媳又是如何相處的呢?歡迎在【留言區(qū)】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
作者 | 小嗲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聯(lián)系客服